返回

明朝的那些事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621-1630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文化人跑过去,但终究是差点,汉字且不说,满文都是刚造出来的,认识的人实在太少。读看看小说网更新我们速度第一)

    但这么多年,都干过些什么事,必须要记,开个会、谈个话之类的,一个个传达太费劲,写成文字印出去,许多人又看不懂,所以就搞插图版,认字的看字,不认字的就当连环画看,都能明白。

    而在军事作战上,这点就更为明显了。

    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后来的多尔衮,都是卓越的军事家,能征善战,但基本都是野路子练出来的,属于实干派。在这方面,明朝大致相反,孙承宗袁崇焕都是考试考出来的,属于理论派。

    打仗这个行当,和打架有点类似,被人拍几砖头,下次就知道该拿菜刀还是板砖,朝哪下手更狠,老是当观众,很难有技术上的进步。

    所以在战场上,卷袖子猛干的实干派往往比读兵书的理论派混得开。

    但马克思同志告诉我们,理论一旦与实践结合,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成功范例如孙承宗等,都是旷世名将。

    皇太极等人及时意识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于是他们摆事实,找差距,决定普及理论。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24]

    在明朝找人来教,估计是不行了,所以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读兵书。反正兵书也不是违禁品,找人去明朝采购回来,每人发一本,慢慢看。

    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托人到关内去买,但采购员到地方,就傻眼了。

    因为从古至今,兵书很多,什么太公兵法、孙子兵法、六韬三略且不说,光是明代,兵书就有上百种,是出版行业的一支生力军。

    面对困难,皇太极们没有气馁,他们经过仔细研讨比较,终于确定了最终的兵法教材,并大量采购,保证发到每个高级将领手中。

    此后无论是行军还是打仗,后金军的高级将领们都带着这本指定兵法教材,早晚阅读。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三国演义》。

    其实没必要吃惊,毕竟孙子兵法之类的书,确实比较深奥,到京城街上拉个人回来,都未必会读。要让天天骑马打仗的人读,实在勉为其难,当时《三国演义》里的语言,大致就相当于是白话文了,方便理解,而且我相信,这本书很容易引起后金将领们的共鸣——有插图。

    没错,答案就在这本书中。

    所谓反间计的故事,如不知来源,可参考《三国演义》之蒋干中计,综合上述资料,以皇太极们的文化背景,能编出这么个故事,差不多了。

    但更关键的,是下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编这个故事。

    这个问题困惑了我三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找到了答案——我的答案。

    我认定,这是一个阴谋,一个蓄谋已久且极其高明的阴谋。

    关于此阴谋的来龙去脉,鉴于本人为此思考了很久,所以我决定,歇口气,等会再讲。

    其实改变崇祯主意的,并不是那个幼稚的反间计,而是一次谈话。

    这次谈话发生在一年前,谈话的两个人,分别是内阁大学士钱龙锡,和刚刚上任的蓟辽督师袁崇焕。

    谈话内容如下:

    钱龙锡:平辽方略如何?

    袁崇焕:东江、关宁而已。

    钱龙锡:东江何解?

    袁崇焕:毛文龙者,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除之。

    翻译一下,意思大致是这样的:钱龙锡问,你上任后准备怎么干。袁崇焕答,安顿东江和关宁两个地方。钱龙锡又问:为什么要安顿东江。

    袁崇焕答:东江的毛文龙,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杀了他。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25]

    按说这是两人密谈,偏偏就被记入了史料,实在是莫名其妙。

    而且这份谈话记录看上去似乎也没啥,钱龙锡问袁崇焕的打算,袁崇焕说准备收拾毛文龙,仅此而已。

    但杀死袁崇焕的,就是这份谈话记录。

    崇祯二年(29)十二月七日,御史高捷上疏,弹劾钱龙锡与袁崇焕互相勾结,一番争论之后,钱龙锡被迫辞职。

    著名史学家孟森曾说过,明朝有两大祸患:第一是太监,其次是言官。

    我认为,这句话是错的。言官应该排在太监的前面,如太监是流氓,言官就是流氓2.0版本——文化流氓。

    鉴于明代政治风气实在太过开明,且为了保持政治平衡,打朱元璋起,皇帝就不怎么管这帮人。结果脾气越惯越大,有事说事,没事说人,逮谁骂谁,见谁踩谁(包括皇帝),到了崇祯,基本已经形成了有组织,有系统的流氓集团,许多事情就坏在他们的手里。

    在这件事上,他们表现得非常积极,此后连续半年,关于袁崇焕同志叛变、投敌乃至于生活作风等多方面问题的黑材料源源不断,一个比一个狠(许多后人认定所谓袁崇焕投敌卖国的铁证,即源自于此)。

    就这么骂了半年,终于出来个更狠的。

    崇祯三年(30)八月,山东御史史范上疏,弹劾钱龙锡收受袁崇焕贿赂几万两,连钱放在哪里,都说得一清二楚。

    太阴险了。

    在明代,收点黑钱,捞点外快,基本属于内部问题,不算啥事,但这封奏疏却截然不同。

    因为他说,送钱的人是袁崇焕。

    这钱就算是阎王送的,都没问题,惟独不能是袁崇焕。

    因为袁崇焕是边帅,而钱龙锡是内阁大臣。按照明朝规定,如果边帅勾结近臣,必死无疑(有谋反嫌疑)。

    十天后,崇祯开会,决定,处死袁崇焕。

    崇祯二年(29)十二月袁崇焕入狱,一群人围着骂了八个月,终于,骂死了。

    事情就是这样吗?

    不是

    在那群看似漫无目的,毫无组织的言官背后,是一双黑手,更正一下,是两双。

    这两双手的主人,一个叫温体仁,一个叫周延儒。

    周延儒同志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这里讲一下温体仁同志的简历:男,浙江湖州人,字长卿,万历二十六年进士。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