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的那些事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321-1330第(4/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鑨罚一年工资,吏部考功司郎中**星官降三级。

    这个结果实在不值得惊讶,因为那段时间,皇帝大人正在和王锡爵合伙搞三王并封。

    但王锡爵错了,因为**星先生,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人。

    事实上,他之所以被拉到前台,去搞这次京察,是因为在幕后,有个人在暗中操纵着一切。

    这个人的名字,叫顾宪成。

    关于这位仁兄的英雄事迹,后面还要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但可以确定的是,万历二十一年的这次京察,是在顾宪成的策划下,有预谋,有目的的政治攻击。关于这一点,连修明史的史官都看得清清楚楚(明史·顾宪成传)。

    事实印证了这一点,前台刚刚下课,后台就出手了。一夜之间,左都御史李世达、礼部郎中于孔兼等人就冒了出来,纷纷上疏攻击,王大人又一次成为了靶子。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29]

    关键时刻,万历同志再次证明,他是讲义气的,而且也不傻。

    奏疏送上去,他压根就没理,却发布了一道看似毫不相干的命令:

    吏部尚书孙鑨免职,吏部考功司郎中**星,削职为民。

    这条圣旨的意思是:别跟我玩花样,你们那点把戏我都明白,再闹,就连你们一起收拾。

    应该说效果十分明显,很快,大家都不闹了。看上去,王锡爵赢了,实际上,他输了,且输得很惨。

    因为孙鑨本就是个背黑锅的角色,官免了也就消停了。**星就不同了,硬顶王锡爵后,他名望大增,被誉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代表人物。虽然打包袱回了老家,却时常有人来拜访,每年都有上百道奏疏送到朝廷,推荐他出来做官。而这位兄弟也不负众望,二十年后再度出山,闹出了更大的动静。

    王锡爵就此完蛋,他虽然赢得了胜利,却输掉了名声,在很多人看来,残暴的王锡爵严酷镇压了开明的**星,压制了正直与民意。

    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因为这一切,都似曾相识。

    十六年前,年轻官员王锡爵大摇大摆地迈进了张居正首辅的住所,慷慨激昂,大发议论后,扬长而去,然后名声大噪。

    十六年后,年轻官员**星向王锡爵首辅发起攻击,名满天下。

    当年的王锡爵,就是现在的**星,现在的王锡爵,就是当年的张居正,很有趣。

    有明一代,所谓的被压制者,未必真被压制,所谓的压制者,未必真能压制。

    遍览明代史料,曾见直言犯上者无数,细细分析之后,方才发觉:犯上是一定的,直言是不一定的。因为在那些直言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最后一根稻草

    万历二十二年(1594)五月,王锡爵提出辞呈。

    万历挽留了他很多次,但王锡爵坚持要走。

    自进入朝廷以来,王锡爵严于律己,公正廉洁,几十年来如履薄冰,兢兢业业,终成大器。

    万历二十一年,他受召回到朝廷担任首辅,二十二年离去,总共干了一年。

    但这一年,就毁掉了他之前几十年累积的所有名声——

    更正:

    昨天更新中“文选司员外郎吕廕昌”,应为“文选司员外郎吕胤昌”。特此更正致歉。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30]

    虽然他忍辱负重,虽然他尽心竭力,努力维护国家运转,调节矛盾,甚至还完成了前任未能完成的事(出阁读书),却再也无法支撑下去。

    因为批评总是容易的,做事总是不容易的。

    王锡爵的离去,标志着局势的进一步失控。从此以后,天下将不可收拾。

    但没有人会料到,王大人辞职,将成为另一事件的导火线。和这件事相比,所谓的朝局纷争,册立太子,都不过是小儿科而已。

    因为首辅走了,日子却还得过,原本排第二的赵志皋应该接班,但这人实在太软,谁都敢欺负他,上到皇帝,下到大臣,都觉得他压不住阵,于是皇帝下令,由大臣推荐首辅。

    幕后人物顾宪成就此出马。

    顾宪成,字叔时,江苏无锡人。万历四年参加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三年后去考了进士,成绩平平,分配到户部当了个主事。当官后,最不喜欢的人是张居正,平日怎么别扭怎么来。

    比如张大人病重,大家都去上疏祷告,他不去,别人看他不上路,帮他署了名,他知道后不肯干休,非把自己的名字划掉,那是相当执着。不过这也没什么,当时和张大人对着干的人多了去了,不缺他一个。

    等到张居正死了,他就去了吏部,但也没升官,还接着当六品主事(正处级),这中间还请了三年假。

    总之,这是个并不起眼的人。

    万历二十一年京察时,孙鑨是吏部尚书(正二品),**星是考功司郎中(相当于司长,正五品),而顾宪成只是个考功司员外郎(副手,从五品)。

    万历八年进入朝廷,就当六品主事,混了十三年,才升了一级,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但就是这么个说不过去的人,却是这场风暴的幕后操纵者(实左右之),不服都不行。

    更为神奇的是,事情闹大了,孙鑨撤职了,**星回家了,连王首辅都辞职了,他却是巍然不动。非但不动,还升了一级,当上了吏部文选司郎中。

    之前说过,文选司负责官员人事选拔,是吏部第一肥差。根据史料的记载,顾宪成大致属于性格顽固,遇事不转弯的人,如此个性,竟然能捞到这位置,实在有点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的事情还在后面,当初孙鑨刚被免职的时候,吏部没有部长,王锡爵打算趁机换人,推荐自己的亲信罗万化接班。顾宪成反对,推荐了右都御史陈有年。

    最终结果:吏部尚书陈有年。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