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他们那时候充其量只是鲜卑拓跋部的首领,后被北魏开国皇帝拓跋?追谥为皇帝。所谓无妇家、无舅家,也就是说鲜卑人早先乃是野合群婚的原始婚俗,根本没有固定的夫妻关系。北魏建立后,固定的夫妻关系虽然建立了,却仍旧可以同胞兄妹或从兄妹同姓结婚,不计血缘不论辈分的乱婚还是鲜卑人的主流。这便与中原大地汉文化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汉人高门士族便坚决不与鲜卑贵族乃至皇室联姻。早在西周《礼记?郊特牲》中就明确写道:“夫婚礼,万世之始也,娶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就是说汉文化早已主张异姓相婚,经过秦汉魏晋的积淀,汉人已从骨子里抵制原始的蛮昧婚俗了。
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北魏的皇帝们都自觉不自觉地推进着汉化,其中婚俗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个锐意汉化的皇帝,他下诏废止了同姓相婚的旧俗,终于使汉人高门士族对鲜卑皇室的态度有了明显改善,胡汉之间的通婚也开始增多。
北魏也因拓跋宏的汉化过激而终至瓦解,虽然东魏及北齐终止了婚俗的改良,甚至严重倒退复辟,但西魏及北周却继续推进了婚俗的汉化和优化。宇文泰在西魏秉政期间和宇文邕在亲政期间都先后颁布诏书改革婚俗,一方面坚持北魏留下来的同姓不婚,还禁止了表亲婚和逆缘婚,也就是进一步将近亲和的婚配都归入非法。这些规定旨在杜绝非同姓而有血亲的婚姻,还要禁止与汉文化伦理道德严重冲突的翁扒媳、子蒸母等关系。武帝宇文邕甚至要求:“自今以后,悉不得娶母同姓,以为妻妾。”连与母亲同姓的婚姻都被禁止了,可见对婚俗改革的力度,不惜矫枉过正。
太后李姿娥还说到了有点犯忌讳的叱罗协,此人因后半生成为权臣宇文护的拥趸而被打入了另册,其实他也是北周开国功臣之一,早在北周建国之前就已被宇文泰赐予了宇文姓氏。后来叱罗协为了和北周皇室联姻,为自己的儿子求娶公主,还不得不上书请求改回原姓叱罗氏,就是因为同姓宇文便不能成婚,可见新婚俗的规定之严。
宇文衍不由想到了韦静怡,韦孝宽也曾被太祖赐姓宇文氏,后来宇文氏成了帝室,他也就不再使用宇文姓氏。虽然所有的人都只说韦孝宽而不说宇文孝宽,赐姓早已名存实亡,但赐姓毕竟没有明确撤销或收回过。那么宇文?之所以不赞同韦静怡为小皇后,韦老将军也不坚持这一约定,是不是就与同姓不婚的规定有关呢?想到这里宇文衍不禁暗道侥幸,若非如此,自己岂能轻易毁约改娶司马令姬呢?莫非在冥冥中上天自有安排?。.。
百度输入"诺书网"在线免费看全文字小说
推荐一本好看的新作《狗神》,稳定更新,质量还不错。闹书荒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呵呵。欢迎收藏订阅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