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泳没有说话,用手捏了一下自己的耳朵,然后指了一下我左边的墙。我看看那面墙,难道他示意隔墙有耳?不应该啊,我的临时书房外面都是正阳宫侍卫,而且是以慕成、孙隆和马骅这样的心腹为首的。我茫然地看着司马泳,宇文芳却微笑着凑近我耳边低声说:“陛下乃是面南背北的皇帝啊。”
这不是废话吗?她干嘛跟我说这句废话?面南背北……我的前面是南方,背后是北方,那左边就是东方了。耳朵和东方……耳东陈!我明白了,司马泳说的是陈王!!!这些古代的大知识分子就喜欢玩哑谜,一种显示智力和学识的游戏。
宇文芳问司马泳:“你的意思是说陈王是用他的十八个死士在陛下面前表演苦肉计?”
司马泳点头:“他已经用猎场行刺移祸江东之计成功加深了太上皇对五王的猜忌,然后再用龙船救驾博取太上皇的信任,前后联系起来分析,他的险恶用心就昭然若揭了。”
燕骏和小末都咂舌道:“凶险啊!”
我眼睛微合,说道:“既然如此,何不……”边说边用手做了一个抓的动作。
司马泳连忙摆手说:“不可不可!”
我问道:“因为没有证据?”
司马泳说:“不仅如此,即便手握铁证,也还时机未到。呃……”他说到这里忽然欲言又止。
“先生要说什么?但说无妨,这里都是朕的心腹之人,没有什么不可以对他们说的。”
“那臣就直说了。臣听说陛下受禅后的第二天拜祭天地祖先后回到正阳宫用晚膳,发生了一件事。陛下说膳食太过铺张奢侈,要求从次日起大幅缩减,而当时的晚膳则赐予宫中的太监、宫女们共用,可有此事?”
我看看小末,说:“有啊,先生为何说起此事?”
司马泳说:“当时太监、宫女们诚惶诚恐,惊慌得几乎食不下咽,感恩之心未见而惶恐之意殊甚,次日陛下的膳食也并未有什么缩减,各项规制依然如故,对吗?”
我点头示意他所说无误。
“可见即便贵为天子,在条件和时间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一意孤行,也是不会达到预期效果的。”
我听懂了,他是在借这件事告诉我一个瓜熟才能蒂落、水到方可渠成的简单道理。那些自以为带着二十一世纪的头脑回到古代就能迅速成为牛人,无论做什么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家伙,只能说是愚不可及。我要是能回到二十一世纪,写真正的穿越小说,绝不会犯连黄易也难免的异想天开的愚蠢错误!
“那以先生之见,我们该当如何?”
“既然我们对两次行刺的真实目的心知肚明,既然陛下决心早日亲政,那么陛下需要做的就是装聋作哑,切不可再于人前过多展示远超少儿的非凡心智了,否则陛下将过早为人瞩目,将与太上皇一样成为政治图谋的对象。陈王此次做为,不过是想借陛下之口向太上皇表明他的无辜和忠心。这还只是他的一个伏笔,臣料他下一步的举动就是彻底颠覆太上皇与赵王的关系,最终诱使赵王谋反。由于陈王已通过此次救驾表过忠心了,太上皇便不会疑心于他,甚或有可能拉拢他一起对付赵王。代国、赵国、陈国分别在上党郡、襄国郡和济南郡,从西向东一字排开,陈王在赵王的背后,有陈王相助,太上皇是不是就能高枕无忧了啊?”
宇文芳惊道:“司马兄认为陈王会挑唆我父王谋反?!”
司马泳看着她,缓缓点头说:“陈王嫁祸五王于前,救驾表忠于后,这一切都是为了挑起内乱从中渔利。越国、滕国均在黄河以南,距离遥远,陈王不便施以手脚。代王安分,又难以挑唆,那么陈王唯一的选择就是近邻赵王了。”
狩猎回宫后那段学习的日子里,我仔细看过北周的疆域图,知道赵王的襄国郡地处河北西南,在邢台市一带,那么就正好与代王在山西的上党、陈王在山东的济南排成一线,代王、陈王前后夹着赵王。而越国则在湖北西北的武当山一带,滕国在河南西南的新野,越王、滕王之间距离很近,却与赵、陈、代三王相距就远了。
“司马兄是说我父王怀有异心,便于挑唆?父王他确实对皇兄多有不满,对封国之事也颇有微词,不过他……他应该不会谋反吧?”宇文芳不无愤懑也不无忧虑地说。
司马泳歉然地笑了笑,说:“恕我直言,赵王与太上皇叔侄之间本就有不小的嫌隙,如果陈王使出一些奸恶的手段,从中挑拨,难保的叔侄关系不会彻底崩塌啊。”
宇文芳的妙目挂上了一层浓重的忧郁,她咬咬下唇说:“那我必须去赵国对父王说明情况,提醒他千万不要中了离间之计。”
司马泳轻轻叹了口气:“不仅是公主,陛下和我们都应该尽力避免祸起萧墙的惨剧发生,但只怕赵王他不会听我们的啊。陛下自不必说了,连公主在你父王眼里恐怕也是太上皇一党,他在严重自危的情况下,只会把你的劝告当做包藏祸心的迷药。”
宇文芳有点急了:“我是他亲生女儿,他怎么可能认为我对他包藏祸心?”
“这就要看公主与赵王父女关系到底如何了,臣也不好多说什么,公主自己心里判断吧。”
宇文芳低下了头,半晌才抬起头说:“那我们就阻止陈王啊,不能让他的奸计得逞!”
“如何阻止呢?现在一切都还只是推断,没有证据,将一个刚刚挺身救驾的功臣捉拿入狱,朝野会是什么反应?。”
宇文芳无语了,长长的睫毛下已经雨雾蒙蒙。司马泳见状宽慰道:“公主不要过于忧虑,事态的发展还有一个过程,并没有迫在眉睫,事在人为,到时候总有办法可想的。”
我问道:“那我们现在改做些什么?”
“臣以为陛下的策略是八个字:藏锋韬晦,私植羽翼。其实问题的关键是在太上皇这里,陛下也认为太上皇不是大周战车的合格驭手,而宗亲中的多数是可资倚仗的藩篱。陛下是应该帮着太上皇毁掉大周的屏障呢?还是应该借用五王的力量逼太上皇交出权柄呢?也就是说,陛下在某种程度上要作壁上观,让鹬蚌相争,而后收渔翁之利,那就需要藏锋韬晦。要最终能够掌控政权、稳定朝局,陛下就需要尽快培植出自己的势力集团,但只能暗中进行,对太上皇执政颇感失望的臣子大有人在,他们这些人对大周有忠心,却对执政者无信心,期盼正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