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啊……”无数的橙白色剑影在理威利的身后狂扫了起來,沒有任何章法,沒有任何规律。沒错,飞棱星瞬移的位置就是理威利的身后,此时他也被贴着后退。不过不是理威利贴着的身体狂退,而是贴着他此刻暴涨至一丈半长的狂炎剑剑尖上。
“极威猛之式…”沒错,这就是飞棱星期待已久的极威猛之式,一释放,就是加持的极威猛之式,出场之势,确实非同凡响。
飞棱星此刻手持的狂炎剑哪里还是原形的八十八公分长度?早已暴涨至一丈半之多了,延伸出了一条长长的剑芒,呈橙白之色,从远处看去。飞棱星就像是一个疯子,手持一把橙白色的大剑毫无章法的疯狂斩击。
为什么说这剑芒是橙白之色呢?因为这包含着狂炎剑原形的剑芒,越靠近中间,越显得泛白,越靠向剑刃的两边,深橙的色彩越加显得艳丽无比。整个橙白之色的剑芒是显得那么的诱人,情不自禁的就让人想到了艺术的描写,那是空灵的,是抽象的,特别还配合着此刻飞棱星快速的动作。
“呯呯呯……”剑剑都砍中了理威利,可发出的声音确沒有想象中的愉悦。如果有人看到这一幕的话,肯定会觉得飞棱星此刻爽的一滩糊涂,每一剑下去都带起了满满的有肉感,怎么看怎么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但不管怎么说,此刻理威利的背部现在简直比沙包还要沙包。
想是这样想,看到这一幕的人也可以肯定他们是这样想,但要保证他们听不到的飞棱星斩在理威利背部的声音。这哪是什么每剑带肉的满满肉感啊,简直就是无数的金属武器进行着无数的撞击,速度快到沒有人可以听得出來一秒钟到底响起了多少次这样的声音。
“啊……”本來都已经被“米”字形剑气的冲击声淹沒的惨呼声,又被理威利加倍的疯狂叫了起來。现在的理威利不但身前被“米”字形剑气冲击着,狂推着,灼烧着,在理威利的背部,飞棱星橙白色大剑好进行着疯狂斩击。
但最关键的还不止一点,理威利感觉到了。他此刻的身体完完全全的缩小了一圈,刚才他还是一个如此健壮的接近猛男一般的身材,此刻居然显得瘦巴巴的。
这是为什么?因为飞棱星这招极威猛之式也有空间凝固效果,而且也加持了缥缈之技,别忘了。刚才的一路所发生的事情,其实都在电光火石之间,现在十秒钟还远远未到呢。
一个剑舞也不过两秒钟就完成了,跟着飞棱星就紧随着他剑舞的组合剑气后面,追随而去。到刚才的理威利瞬移,再到剑气瞬移,再到飞棱星一下子瞬移到了理威利的后面,对他來了一个加持的极威猛之式,前前后后也不过持续了三四秒钟而已。
这是什么速度?这就是超时代强者的速度。这是什么速度?这就是只差一步就接近至强者的速度。这是什么速度?飞棱星自信加持了缥缈之技的他,速度绝对在一般的至强者之上。而原始大技的剑气有多么的迅速,就更是不言而喻了。攻击速度永远都是比移动速度快的存在,这基本无解。
如果一个人的移动速度比另一个人的攻击速度还快,那几乎可以肯定,前者要比后者高很多个档次。档次不多的话,也绝对是高了一个大层次。当然,有些例外的怪胎除外。银河之大,无奇不有,那些都是接近于奇迹般的存在。银河如此大,奇迹会少么?
别人看起來,飞棱星是用一丈半长的橙白色狂炎剑对着理威利背部进行疯狂斩击,但飞棱星看起來可不是这样的。
飞棱星现在看的是,除了第一次的指引,现在他每次的斩击过后,在理威利的背部都会划过一条橙色的细线,他的身体动作就会跟着那条极为细的橙色细线斩击而过。每一次的斩击过后,都会出现这么一条细线,然后又接着重复上一次的动作。
当然,这条橙色的细线只有飞棱星才看得到,别人是看不到的。其实别说是别人看不到了,就算是弗利德,理威利,甚至是至强者和超强者都看不到。如果是欧西里斯,或者乌利亚,克里基幸之类的就不知道了,因格森是否看得到,答案估计也是不详。
飞棱星不但看得到这条橙色细线,他的动作也随着这条细线进行斩击,而且他更清楚这条细线有什么作用。
对理威利而言,这条除了飞棱星外几乎任何人都看不到的橙色细线,对理威利是沒有任何伤害的。可这不代表这条橙色细线是摆设,因为这条的细线让飞棱星清楚其用途有多大。
除了一开始的指引外,其实每一次的斩击过后,不管是什么生物,身上都会有一个最脆弱的地方。那个地方无数人也能耳熟能详了,那就是弱点。
每一次攻击过后,每个强者身上的弱点都会发生改变。即便那个位置相差不大,也绝对会发生改变。就比如现在的飞棱星,他的橙白色的狂炎剑此刻已经数十次斩击在理威利背部的同一个地方了,但不久之后,却又换了一个位置,因为那个位置虽然不是那一刻的弱点,但如果攻击那里的话,能让对方显得更加无力和重创。
沒错,那条橙色细线经过的地方,就是那一刻敌人最弱的地方。即便不是敌人最弱的地方,也绝对是能最重创,最伤害,最致命的地方。这三者的形容看起來挺矛盾,其实不矛盾。如果配合另外一个人的攻击的话,那弱点的位置又不相同了。
但总而言之,现在狂炎剑每一次攻击的地方,就是理威利身上最脆弱的地方。即便他全身上下都很强,都是强点,那里也是强点中的弱点。
别看有时候狂炎剑多次攻击理威利背部的同一个地方,其实每一剑的地方都不可能相同,只不过误差极小极小而已,甚至达到了微米级别,运气好的话,达到纳米级别也无不可能。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405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