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业中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红房子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也许是产量普遍很低的缘故,朝廷的税赋并不高,加上田册上的面积比实际土地面积要小得多,张春缴纳税赋很轻松就完成了。只不过张春与张扬氏不同,张春没有将剩下的粮食换成银子享受,而是用来改善张家岭大人小孩的生活。

    这让张扬氏非常羡慕。令张扬氏吃惊的是女婿家的这些小伙子们的干劲。他们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一刻也不停息。除了干活,每天早晨一大帮小家伙们还围绕着土围子跑步。现在,这些小伙子们又开始用烧制的青砖砌围墙。本来只是土不拉几的土围子,现在弄得像县城的城墙一样高了。除了城门洞小点,没有厚重的城门以外,城墙垛、设计孔一应俱全。

    张扬氏只能哀叹自己这边人太少了。保住土地都是靠这些精力过剩的小伙子小媳妇们。

    张家大院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女子不让须眉。这些女子是干活的,力气一点都不小。张扬氏去了几次张家大院后才知道,张家大院是真的吃三餐,三餐管饱。而整个云龙河两岸,就算是富贵人家,一天也只是两餐。只有少数的老爷太太吃一点夜宵。

    张家大院的人比老爷太太还吃得好。张家大院吃饭用的一排长长的大桌子,所有的人包括张春和丽质,还有女先生袁芳都和大家坐在一起吃饭,自己拿碗打饭添菜。几个巨大陶盆里的菜油水够足。一百多号人,大人小孩子一堆,居然忙而不乱。

    土围子里很干净,剩饭剩菜全部挑到南门外的养猪场。

    公共厕所每天都有人挑水冲洗,没有多少臭味。

    臭的地方也有,南门外的大粪坑是有些臭,因为所有的污水和粪便,包括牛粪猪粪都在这里了。但是这里臭是臭,可是看着一堆堆正在发酵的农家肥。让张扬氏眼热不已。

    养猪场的猪有十多头了,张春的理想是让大家保证每天都有肉吃,十多头肯定不够,所以养猪场修得很大,预备了增加存栏数的空间。

    水稻丰收后,除了交税,张春一点粮食都没买,但是牛头山旱地里的大豆和棉花除了自己用以外,还换了两头水牛和一些银子。银子不多,勉强够孩子们的笔墨纸张。至于穿的衣服,这个时代的女人不会纺线织布,不会做针线,那就不算是女人了。这样,张家岭的水牛就有六头之多。并且有两头母牛有了小牛崽子。

    西门的水池现在连成了一片,有些像护城河。原本在西边的土窑拆掉了。一方面是西边在挖土烧砖,会继续破坏不多的水稻地。再加上两位大师傅似乎对烧瓷器有些心得,直接在东边靠近南门附近新建了一个窑口,现在能烧灰瓷。这直接导致土围子里的碗盘换代。

    张凤兰每过一个月都派骡马队来驮一次瓷器。这些瓷器比陶器稍微贵一点,不算是高档货,所以老百姓都用得起,窑口也直接成了张春最大的经济来源。不过张春仍然限制瓷器的产量,他不喜欢把牛头山挖得乱七八糟。做瓷器可以,往高端做吧。

    窑口改建后,烧出来的不在是青砖,而是红砖。比青砖小一些,但是硬度强多了。张扬氏今年也算是个丰收年,家里人口少,又用了女婿的免费劳动力。所以今年农田里收获的银子比女婿多多了。

    为了尽快给家里的女人们找男人,也看着女婿这边红火的样子眼红,直接掏银子买窑口的红砖改建金鸡岭上的房子。

    所以最先住上红砖瓦房的是张春的这个岳母。

    建房子依旧是女婿的免费劳动力,张春说了,买红砖掏了银子,建房子算是帮忙的。因为窑口的两位师傅是要给两分红利的,不好不收银子。

    金鸡岭上的红砖瓦房建好后,漂亮得像宫殿,再看山下土围子里的青砖木头结构的房子。张扬氏心里舒服多了。张扬氏很得意请媒婆来山上参观。一个冬天,金鸡岭上的女人们都有了男人。人口翻上了一番。张扬氏乐得跑到张家大院抱着丽质一顿蹂#躏。喜事总是成双的。这个冬天,张扬氏怀上了孩子,然后就很不义气地在丽质面前消失了。

    立冬后,雨雪明显比往年要少。

    张春开始修缮牛头山的水渠。这是早年张家修建的,直接引用南河水。因为完全在自己家的地盘,所以维护得还算好。修缮后的水渠水量比以前大了一倍。西墙和东墙的池塘清除淤泥,再次加深。挖开了东西池塘,才知道原来土围子刚好建立在隐伏在地下的牛头山的暗脉上面。东西池塘挖了两米多就到了青石岩层。一层一层的青石规整得很。

    张春干脆让在东西池塘开凿青石,除了砌池塘的坡岸,直接把土围子里的“街道”铺了一遍。直到第一场雪飘落下来。才放水把池塘灌满,经过北门的稻田水沟,流入北广湖。这让土围子保持了青色的色调。

    张春没有先建房子,烧制红砖在金鸡岭张家的房子建好后就停了下来。道理很简单。烧砖全部用的木材,牛头山的树木砍了不少了。张春不想再多砍了。牛头山的树木支撑烧少量的瓷器还是可以的,大规模地烧砖肯定不行。

    不过城墙修建完成,让张家的安全有了保证,张春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东西城墙外,护城河的内侧全部开成了菜地,种了很多萝卜和白菜。这保证了孩子们的小餐桌上有菜吃。

    张春开始筹备张家岭的一次集体婚礼。因为经过大半年的时间,张家岭的男人和女人们都相互看中了对象,有些怀上了孩子的都找到自己的男人,没办法,这些女人其实就是因为有几分姿色而遭受的磨难。连张秀清也相中了一个四十多岁,带着一个小孩子的**。他们准备结束集体生活。

    张春已经决定把整个土围子里办成一个义学,所以结了婚的人都要搬出土围子。张秀清在南河边上找了一个山坡,要把这二十多户人家集中在一起,这样安全性也有保障。新建的村子叫做南张村。

    张春给每户分了二十亩土地。每户除了宅基地,又给了两亩菜地。不过因为他们没有半点资产和生产物资,需要张春来配给。所以和张春签了一个合约,三年之内,田租收八成,所有的田赋、生活必需品以及粮食、农具、耕牛都由张春出。三年之后,张春就不负责这些了,不过只收五成的租子,修建的房子也归他们。五年之后,只收三成的租子。不过各家不管是农田还是宅基地,菜地的土地的所有权都会张春,各家只有耕种的权利,不能转让和出售,也不准随意变更权属关系。如果人口和劳力增加,可以向张春申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