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摄政长公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六章 禅让,登基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义薄云天,救大云帝都数万百姓于危难的东陵公李闯。相信东陵公必能以天下百姓先,做一个中兴天下的好皇帝。”

    这番言论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场的所有人都傻了。贺府门前偌大的广场上鸦雀无声,只有风吹过的,华盖翠旗飒飒的响声。

    云越说完那番话之后,微微侧身,掀开身后之人端着的托盘上覆盖的明黄色绣七彩飞龙的帕子。

    满场的吸气声此起彼伏。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铺着明黄色锦缎的托盘上的那方绝世至宝——传国玉玺。

    云越伸出双手,吃力的抱起那方大云朝传承了二十二代皇帝的宝物,转身递到了李闯的面前。

    李闯一掀袍角单膝跪地,双手接过这一方代表着天下权柄的玉玺,然后转身交给身旁的李钰,向云越拜下去。云越微微一笑躬身还礼,之后双手扶起李闯,两个人都转身向着周围的众人,或微笑或威严的缓缓扫视。

    “皇上!”有人终于反应过来,大喊着泣不成声。

    “皇上!不要啊!”一大片人跟着哭起来,“皇上……”

    “皇上万岁!”哭声中有人高声喊了一嗓子。

    随后有许多人嘶声附和:“皇上万岁!”

    “皇上万岁!新君万岁!”又有人高声呼喊。

    胡宗瑞带领的四千勇士分别来自冀州和渝州,还有一些是何玉简的义军。这些人都恨极了云氏皇族,一路造反等的就是这个时刻。于是纷纷举起手里的兵器振臂高呼:“新君万岁!”

    喊着‘皇上不要’的哭声顿时便被盖了下去,消失在澎湃的欢呼声里。

    欢呼声沸腾了两刻钟之后,在胡宗瑞的指挥之下,四千勇士一致停下,然后朝着李闯行三跪九叩之礼。

    这期间,有反对的围观百姓还要呼喊闹事的,没来得及喊出什么来就被身边乔装成百姓的义军给捂住嘴巴撂倒。表面上皆大欢喜的气氛背后掩着多少血腥自不必细数。

    跪拜大礼之后,云越扶着李闯登上龙辇,在义军勇士的护送下直奔皇宫太极殿。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盛事。礼仪上或许有些滑稽仓促,但却继往开来,以浓重的一笔写进了历史。

    据后来有心人统计,那天在贺府门外的广场上,被悄悄抓走寂然无声从这世上消失的足有上百人。另外被沸腾的人群挤倒在地被踩死的数百人,伤者无数。

    而这眼前的一切对李钰来说,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

    皇宫经历了一场杀戮战火,多处破损待修。但这并不影响李钰能够有一个安心居住的处所。

    皇宫西苑的菁华馆之前是云越的姑姑长菁长公主出嫁前住过的宫殿,因为长菁长公主是远嫁回鹘和亲,所以她走后菁华馆一直有人打扫收拾。

    因为这里长久无人居住,里面也没什么特别值钱的珍宝,反而没有人进来抢掠。除了里面负责打扫的宫女太监趁乱逃跑卷走了几样古瓷字画等物之外,并没有什么损失。

    李钰很喜欢这里的格局,看过后就没走,当晚就叫人收拾收拾住了进来。

    随后跟着住进皇宫的还有从冀州赶来的初夏和杨心怡。

    初夏身为李闯的枕边人,端的是飞上枝头变凤凰。殷氏还远在东陵,她便理所当然的成了这后宫的主人(虽然偌大的后宫之中也没几个人)。

    后宫几处宫殿,翊坤宫自然是给皇后住的,怡兰宫曾经住着一位贵妃,里面的收拾的十分奢华。无奈被抢掠过,多处都需要修缮。

    初夏便叫人找工匠来修,自己和杨心怡暂时住在了离怡兰宫最近的素心宫。

    李闯初登大宝,当务之急自然是定国号,年号,以及分封诸侯官职后宫子女等。

    定国号的时候,几个人凑在一起想了几个字,李闯觉得都不太好,便叫了李钰来询问。李钰张口便说了个‘周’字。

    李闯问她为何选这个字。李钰答曰:“想当年周天子分封诸侯享八百年天下,是历经最久的一个王朝。而且,我还希望母亲的在天之灵能够以此为荣。”最主要的是本姑娘的前世也姓周,做人不能忘本么。

    燕北邙听了李钰的话后鼻头微酸,悄然别过脸去,心想这死丫头终于做了件正事,也不枉自己这么多年来对她的悉心教导。

    李闯也深觉感慨,当即便拍板定下,自即日起,国号为‘周’,史称:大周朝。

    至于年号,几个人一致认为李闯算是应天而生,承天之运,所以年号定位‘天承’二字,史称大周朝开国皇帝为“天承帝”。

    国都依然是云都城,即日起更名为平都。

    定完了这三件大事,接下来便是分封的事情。

    李闯的原配夫人周氏封嘉元文皇后,李闯又命原豫州知县杨时昀负责勘察地势选风水宝地做皇陵,择吉日开工修建嘉元文皇后墓。

    继室夫人殷氏封嘉德皇后,命韩岳率兵去东陵,将皇后迎接入帝都。

    长女李钰封公主,前朝废帝云越封靖安王。

    因为考虑到建国之初,民心不稳,且李铎年幼,太子之位暂且空悬。

    跟着他一起打江山的这些人里,胡宗瑞最忠心,又是一员武将,李闯便封他为兵部尚书兼九门提督衔,全权负责大周帝都平都城的安全。

    原本李闯要封燕北邙为国师参知政事的,燕北邙却婉言谢绝,甘愿领个太傅职衔去上书院教授皇室子女读书认字。

    李闯知道燕北邙的心性,一个太傅的职衔已经束缚住了他,不管他愿不愿意参知政事,反正有了大事还得去找他,不过是从明处转到暗处罢了,于是便随了他的性子。

    另外,何玉简被封为吏部尚书,负责梳理一下当朝官员。有愿意继续留任的自然欢迎,心里不服气李闯这个草莽皇帝想要辞官返乡的也成全。总之户部尚书这个累死人的差事暂时就落在了何玉简的头上。

    新帝登基,皇宫内外都要修缮,所以工部尚书也很重要。李闯看了看眼前这些人,最后把这差事放在了杨时昀的身上,反正他也要负责修缮文皇后的陵墓,索性一事不犯二主了。

    说起来原来的两个七品知县,一跃而至正二品尚书,这世上除了造反之外恐怕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忙活完了这些事情,李闯长长的舒了口气。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