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极品点子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较长短(上)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赵海将前世忘年交的三篇散文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稿纸上后,一个白天,也就差不多过去了。↗小說,

    这一世,写钢笔字的速度,和前世用电脑打字,相差得也太大了。赵海为此,感到十分不爽。同时,这也成了他剽窃前世大部头的障碍。

    赵海揉了揉酸疼的右手腕,理了理僵直的右手指,去春阳招待所外的文具商店里,买了一沓信封,把这三篇散文,分别寄给了《黄土文学》、《东山文学》和《华京教育报》。

    自从成为伤痕文学的开山鼻祖之后,全国各地大大小小报刊的编辑,向赵海约稿的,就如同过江之鲫一般。

    以上三个编辑部,除去《黄土文学》外,老家的《东山文学》和华京的《华京教育报》,都是赵海第一次寄稿子给它们,也算还了人家的稿债。

    毕竟,这两份刊物的所在地,一个是赵海穿越重生后的故乡,一个是他将要生活四年的重要地方。赵海再怎么拒绝约稿,也不能做到远近生疏,一视同仁。

    其实,自从剽窃前世文学作品、在《黄土文学》上发表了第一篇《班主任》后,赵海就曾想用这种方式,多多写一些。

    可无奈这一世,电脑尚未普及,用钢笔一笔一划地写字,实在是折磨人,所以,赵海的剽窃热情,也就减弱了许多。

    尤其是对于那些中长篇和大部头的网络,赵海现在根本不去考虑,他把它们放到将来有了电脑和网络后。再行剽窃。

    进入华京大学后。赵海在更多的时候。不是自己写,而是将前世读过的那些无数的中短篇,作为素材,提供给张扬、于宁及那些夏荷文学社的社员们。

    又在春阳招待所和文雅颠鸾倒凤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是星期六,赵海上午准备了一下文学讲座的内容,下午,按照惯例。在华京大学101大教室里,给夏荷文学社的社员们讲课。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夏荷文学社的社员,已有三百多人。这个学期开学后,走了三十几个大四的毕业生,可入校的大一新生,又有五十多人,慕名加入了文学社。

    有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大一新生中。有一个从小学起就在华国各地各级报刊上发表了上百篇散文的男生,在讲座进入到提问问题这一环节时。突然站起来,将了赵海一军。

    那新生叫刘大堂,笔名叫青禾,今年十八岁,比赵海还大一岁。这刘大堂,也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正好与赵海是老乡,同属东山省。

    刘大堂在中学生中,属于成名极早的少年文学之星,比当年的神童小诗人赵向前,名气可是大多了。因此,这刘大堂也渐渐养成了一种睥睨天下文人的高傲气势。

    因为是同龄人,在未考上大学前,刘大堂就特别关注赵海,对他发表的那些,知之甚详。看到赵海比自己小一岁,可文名却如此强盛,刘大堂从心里感到不服气。

    只是,刘大堂不写,在创作上,自知无法和赵海比肩,所以,不服气归不服气,于人面前,他嘴上从来没贬低过赵海。

    刘大堂如愿以偿被华京大学华文系录取后,他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有机会,一定要与赵海在文学上挣个高低。

    也正是抱着这个目的,刘大堂报名加入了夏荷文学社。

    新学期开始后,这是夏荷文学社举办的第二个文学讲座,也是刘大堂第一次参加夏荷文学社的讲座。

    赵海在讲完了创作、向社员们提供了一些素材之后,宣布讨论时间开始,台上台下,大家进行互动。

    刘大堂站起来说:“赵海学哥,我叫刘大堂,是今年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也是一位散文家。我在研究你的作品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你除去发表了一部分短篇外,从未发表过中长篇。更让我感到奇怪的是,你也从未发表过诗歌,散文、评论等作品。我想问你,这是为什么呢?”

    赵海一愣,他没想到,会有人在文学讲座上,向他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刘大堂简直像记者招待会上的记者发问。刘大堂自我介绍时用的“散文家”这个冠名,也让赵海想笑。

    前世和今生,在赵海看来,能称呼上什么家的人,像作家、画家、书法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等,那都是有真才实学,并且于所在行当里,取得了不俗成绩的人才能担当起的。

    一个大一新生,不知过去发表过几篇散文,就不知天高地厚地称呼自己为散文家,这真的让人发笑。

    略一思衬,赵海回答道:“刘大堂同学,我没有发表中长篇,是我认为自己年龄尚小,生活积累不多,而没有写。至于从未发表诗歌和散文,则是因为个人兴趣不同所致。”

    “按照赵海学哥所说,你是不喜欢散文和诗歌、文学评论了?”刘大堂紧跟着问到。

    赵海道:“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与一样,同属文学范畴,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怎么能不喜欢它们呢?”

    “既然喜欢,那你为什么从不写它们呢?就我所知,散文这种文学形式,似乎比还更能展现一个文人的文学水准。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优秀散文,都是中老年作家所为。因为按照常规来说,中年和老年作家的文学积累更高,他们的创作能力更强。”刘大堂有点咄咄逼人地道。

    刘大堂牵强附会地把散文创作扯到所提问题上来,目的很明显,他是想在他认为最熟悉的、也是成就赫然的领域里,与赵海一较高下。

    面对刘大堂有些胡搅蛮缠的提问,赵海心下不免冷笑。就像是认为自己拥有了乾坤圈、从而天下无敌那样,赵海觉着,有了前世文学的积累,他可以俯视蓝星上的任何一个作家。

    现在,他也看明白了,这个刘大堂,一定是发表过一部分散文,所以,对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有些不感冒,或者说,是嫉妒他现在拥有的名声。

    刘大堂提出问题,并且转换概念,就是想拿散文来说事,在三百多个夏荷文学社的社员面前,扫他的面子,落他的威风。

    在武力方面,现在赵海已经没有了和任何人一较短长的**,因为他觉着,有了乾坤圈,在蓝星上,谁也打不死他,他成了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求败者。

    可在文学上,通过和马岩、令狐琦等人接触,又认识了王启瑞后,赵海感到,有必要在某些人的面前,高调再高调,振聋发聩,充当华国新时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