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昏顿的意思就是他瞬间昏昏沉沉脑子处于静止的状态,他不说答应也不说拒绝,没有任何命令下达,而城门紧紧的关着。因为眼前的一切已经出乎其意料了。在他的理想状态中,鄜延军的骑兵应该像过去种谔当主帅时那样一击成功,把西夏的铁鹞子军击垮,即使不能摧毁对方,也一定能顶住对方,这次,全数的阿拉伯马都上阵了,它们比西夏的马高大了不少,看上去就显得能对方威猛。居高临下,应该是锦上添花,助我一臂之力了。原想,待鄜延军三次冲击后,对方已不堪一击,这时后面的步兵再掩杀过去,一一收拾狼狈不堪的铁鹞子军,最后,对方死的死、俘的俘、跳河的跳河,己方大获全胜。徐禧刚才还在草拟班师后该发表一篇如何惊天地、泣鬼神的得胜感言呐。但是,眼前的所见,完全跟自已在梦中想象的毫无一致,所以,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徐禧大脑混乱了。
可是,战场不等人,5万多铁鹞子军像铁甲堆积而成的巨盾,把鄜延军挤向城墙。宋军虽然崩溃,但曲珍却极有经验马上向徐禧指出目前宋军虽败但根据刚才交手情况西夏军精锐已经尽出,目前应该避实击虚命令骑兵队立即绕到西夏军背后攻击西夏军的老弱,必然可以转败为胜。这本来是败中求胜的妙棋,但徐禧这时原先的勇气早就不见踪影了,紧闭城门不回答,对曲珍的建议置若罔闻。。
史载“将校寇伟、李师古高世才、夏俨、程博古及使臣十馀辈、士卒八百馀人尽没。曲珍与残兵入城,崖峻径窄,骑缘岸而上,丧马八千匹。”
为了逃生,一些鄜延军爬上了山崖,从那里跳进了永乐城里。一共回来了15000余人,里边有银枪骑也有步兵,只是再没有什么分别。战马是不会爬悬崖跳城墙的,8000余匹战马都留在了城外,变成西夏人的俘获。其中包括徐禧乘口舌之利从王木木那里榨取的阿拉伯军马,这次皇帝赵顼是下了决心非灭了西夏不可,对徐禧的寄托也特别大,支持也特别大,他把徐禧从王木木那里榨来的5000匹阿拉伯军马和5匹汗血宝马,二万件荤的素的链球和标枪,狠狠心,全都交给了徐禧。因为徐禧一再保证,有了这些利器,他一定会把仗打得比任何人都漂亮。
徐禧的昏顿还在继续,叶悖麻、咩讹埋盯向了第二个目标,那是永乐城的死穴——水源。城里没有水,城外边建立了水寨,一共打出了14眼井,派重兵把守,由总军需官李稷负责。
接下来西夏军又专攻水寨,原先宋军在这里打了14眼井供水并且修筑堡垒护卫,但李稷因为考虑到城中粮食不够,拒绝劳役兵逃入堡垒,
坏事就坏在了李稷的身上,这人是个天生的理财好手,生来的爱财如命的小心眼。水寨里不仅有水源,更有为数不少的粮草,修筑永乐城的民夫、厢军有时会来讨要,他一律拒绝。而厢军们有自己的办法,一些劳役兵他们悄悄地自己挖了一条磴道,西夏军正好利用了这条磴道攻击堡垒控制了水寨切断了宋军的水源。这样一来永乐宋军便成了瓮中之鳖。西夏军把永乐城团团围住军阵厚达数里。
水源重地被突然间击破,只在片刻之间,永乐城的致命伤就露了出来!消息传来,鄜延军全体将校都呆住了,每个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没法坚守了,只有求援。
神宗很快得到了消息,他严令西北各军立即向永乐城靠近,不惜一切代价解围。军令传达,希望点只有三个。第一,种谔;第二,沈括;第三,李宪。
种谔还在米脂城附近,如果他能快速穿透重围进入永乐城,重新掌管鄜延军,效果无疑是最理想的。可是军令传过去之后,种谔却拒不执行。他不说自己有多郁闷,多愤怒,多委屈,他强调的是客观事实。手边只有几千名老弱残兵,你让我拿什么去对抗30万西夏人?!
沈括接到命令之后,立即把全部军队拉出了米脂城,去救徐禧。可是没走多远,突然接到了一个内线消息。要说鄜延军之前的情报工作做得真是没话说,内线是西夏大将阿约勒的弟弟。
这位弟弟向沈括报告,他哥正带兵去攻打绥德,绥德城里有300名羌人做内应。
沈括一听就慌了,永乐城危机,再丢了绥德,宋朝西北防线就漏了。简单权衡之后,他带兵转向绥德,必须先保住后方的防线。
当他赶到绥德时,本该发生的战斗并没有出现,阿约勒一露面就撤退了。这并不说情报有假,而是绥德城准备充分,当阿约勒杀到时,他看到的是城墙上挂满的羌人尸体,所有的内应都被宋军杀光了。
这样一折腾,沈括的援军也耽误了。
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李宪的身上,这位自从出世一直保持全胜战绩,包括帮助王韶平定熙河,五路征西夏等等辉煌战绩的宦官将军冲破一道道封锁千里跋涉而来,临近战区时已是强弩之末,粮草也都吃光了,抬眼望去,永乐城外的西夏军营竟然厚达近10里!
什么是有心无力啊……同样的,就算再有实力,也别总陷入绝境之后再让别人来拼命吧!李宪是个有理智的统帅,他稍微退后些,驻扎在不远处一边恢复军力,一边观望势态。
如此这般,永乐城已经孤军无援,浮在了30万敌兵的汪洋大海里。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正当盛夏气候闷热,十多天过去滴雨末下,城里的鄜延军只能用马粪绞出来的汁来解渴。绝境中高永能提出了个建议,拿出所有的钱币奖励士兵,趁还有些战力,集中兵力突围,
不出大的意外,至少能逃出六七成人。
这是上天赐给宋朝的最后一个好运,战争胜负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有生力量才是最可贵的,尤其是鄜延军这些百战精兵,他们本身才是国家最难得的财富!
可是徐禧又反对了,他说,永乐城地势险要,怎可轻言放弃?何况主将逃亡,军心就动摇了。这样的话是对是错,实在没心情去理会了。这是个不分对错,都只以自己心性做事的人。某种程度言,就是一个不知世事的黄口小儿,一凭口舌之利只在意在自我表现中的愉悦,而不顾他人的神经病、十三点!
绝境中的徐禧想起了一句话,身先士卒。徐禧想自已是一城之帅,四品大员,我来鼓鼓士气吧,于是登上城头,和士兵们一起防守,这样,鄜延军的疲惫和怨气平息了不少,大家同心守城,面对30万敌军,永乐城始终不破。经过元丰西征的打击,西夏也早就油尽灯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