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朝的哈佛大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129章 兄妹鸿门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主要用于冲散敌军的阵列以及踩踏敌军。一般为七人战斗,行成一个小型战队。战象都是公象,因为公象速度更快而且更好斗。战象也许算是战场上应用最早的恐怖武器了。战象在冲锋时可达到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战象的冲锋并不能简单地被装备长矛的步兵方阵化解,这一点与骑兵不同。战象冲锋的威力在于它们巨大的力量。很适合对抗没有见过战象的人。它们冲垮敌人的阵型,践踏敌方的士兵,挥舞长牙破坏厮杀。敌方没有被冲垮的那部分军队,至少会被战象的冲锋驱赶到一边,或者是其压迫下后退。除此之外,战象并不需要与敌人接触就能引起恐慌,在它们的冲锋面前敌人会因为恐惧而望风披靡。即使是训练有素的罗马军团有时也不免如此。骑兵在战象面前也不能幸免,因为战马不熟悉象的气味,很容易在象面前受惊。

    由于象的厚实皮肤,使得在战场上杀死或者击败战象极端困难。而战象高度和重量的巨大优势对它们的骑手们起了可观的保护作用。除了执行冲击敌阵的任务,战象为投射兵器稳固的发射阵地。战象队布置于战线中央,投射兵器在这个位置可以发现和攻击更多目标。战象驭手和位于象舆中的战士装备弓弩攻击敌军,另有长矛以供敌人近身时自卫。战象搭载的投射兵器愈加发达。若干高棉族国王和印度族国王为他们的战象装备了如同投石机那般巨大的床弩,用来发射能穿透甲胄的长矛攻击敌人的战象骑兵和战车。

    由于战象身体强壮可以像重骑士一样身披重甲。但问题是一只成年印度象的全身盔甲可以用来打造15个重步兵的盔甲,加上战象本身皮肤厚实很难受伤了,所以只有战场上主将的座骑才可能身披重甲!

    事实上战象的使用一直到19世纪才消失的,因为战象是强大很多皮也厚很多能多顶几刀,可毕竟是皮肉之身没坦克那种防御力热武器时代的战场上冲锋?除了能当敌人的枪靶子,还能干嘛?对于火枪来说穿透象皮也不是什么难事。曾经有人把大炮放到了战象的背上这大概是最早的自行火炮了!这样的好处在于就算我方被敌人击溃也可以带着大炮一起跑,火器时代的战斗一般吃了败仗后大炮是很难带走的要么炸掉要么留给敌人。可由于当时没出现远程火炮,炮的射程有限,炮兵注定必须肉眼看见目标才能有准头所以必须靠近战场只要一个不小心让敌人的骑兵突进来,哪怕只突进来一个对一只象炮兵放一枪中了!那么你的炮兵阵地可能就完蛋了!

    小海伦把自已将要面对10万“象兵”的事汇报给了王木木,王木木回复时安慰她,说:

    中国古代兵法常常讲:“能夺敌之所恃,则敌屈矣,能出敌之不意,则敌溃矣。总以所长攻所短,不以所短攻所长,勿舍易而图难,勿知己而忘彼。”这段话明白地告诉我们:能夺取敌人所依靠的条件,敌人就会屈服:就能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敌人就会溃败。一定要以我之所长攻击敌之短处,不要以我之所短攻击敌之长处,不要舍弃容易解决的敌人而谋求难以解决的敌人,不要只考虑自己而忽略对敌人的了解和研究。

    所以,王木木给小海伦讲了几个故事:

    大象是当今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动物,体重超群力大无比。确实,它对一般的动物它不屑一顾。但是,它却惧怕狮子。有聪明的兵家就抓住这一点,来制服“象兵”。在我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文帝刘义隆任命宗悫为振武将军,讨伐林邑国。林邑国王临危急令王牌军“象兵”部队迎战。这刀枪不入的庞然大物使宋军犹如现今的步兵遇见坦克,无法招架,死伤累累。但是,宗悫并不畏敌避战。他想到大象的劲敌是狮子,可是,又不可能马上驯化出一批“狮兵”与敌抗争,便灵机一动,命令部属连夜赶制了一批狮子模型,运到阵前,威慑敌“象兵”。这一招还真灵。当林邑国的“象兵”冲来时,大象猛见只只雄狮严阵以待,如临天敌,调头就跑,任凭驭手怎么鞭笞也不回头迎战。这时,宗悫一声令下,率兵紧迫不合,一举打败了林邑国。

    讲起破“象阵”,倒是莫过于另一个叫明朝的时期的骁将邓子龙了。因为这是在现在宋朝后面的事,王木木就说,记得有这么一回事,但记不清时间地点了,那是某某年,邓子龙被任命为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地区)反击由汉奸木邦部罕虔引入境内的缅甸侵略军。当时,缅军凭借10万重兵,尤其是浩荡的“象兵”、马队,所向披靡,涂炭百姓,危及云南全省。邓子龙临危受命,却不急不躁。不管敌人如何骂阵挑战、部下如何求战心切,他泰然自若。邓子龙到任后,先是遍察战场,筹谋降敌之良策。经过苦思运筹,他决定将敌诱人一狭窄的谷地,以扼制其“象兵”、马队的行动。这时,敌人有些不明底细,便派出说客,试图对邓子龙施以诈降,并查明有关军情和周围地形。邓子龙一眼就识破了敌人的诡计,便将计就计,不仅对说客款待备至,而且还任其在营区中随意走动察看,并指示将士们尽量显得松弛、涣散一些。说客看到,邓子龙的部队不足万人,而且武器不精、士兵厌战不羁,差点笑出声来。夜幕降临时,邓子龙又令部下在营中竖起两个巨大的纸糊怪物,里面点着油灯。说客纳闷地问;“这是什么东西?”邓子龙认真地说:“是怯象灯。敌人的象队见到此物必然后退。”说客把邓子龙的营地看了个够,暗暗窃喜,心想,这样的部队真是不堪一击,便趁夜不辞而别。其实,他的一举一动全在邓子龙的洞察之下。他几乎看透了说客的心理,通知各处哨卡,佯装打瞌睡,疲塌厌战,让说客安然离去。

    敌军统领听了说客的禀报后,大喜过望,当即派出“象兵”、马队、步兵浩浩荡荡有恃无恐地直扑邓营。哪知,邓子龙早已在谷口、狭道两旁设下了伏兵。敌军一到,火弩齐发,利箭如雨……霎时,“象兵”大乱。此时,邓子龙的伏兵猛然蹿出,手持利剑长矛,怒吼着冲向敌军,专照长长的象鼻子狠砍。被砍断鼻子的大象惨叫着乱窜,与马队相撞,人仰马翻。跟随在后的敌步兵还没明白过来,就被折返回逃的“象兵”、马队踩得血肉模糊。这时。邓子龙率大部队冲杀过去。入侵缅军一败涂地。后来,邓子龙率兵激战攀枝花,阵斩汉奸木邦部罕虔。这场英勇捍卫祖国边疆的驱敌之战永载史册。

    王木木还说,在古印度亚柏格皇帝以300只“象兵”战胜依托要塞坚守的8000余名敌兵,得力于充分发挥“象兵”的独特威力。宗悫将军以狮像模型,隐真示假,智退林邑国的“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