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朝的哈佛大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023章 圣旨驾到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新科状元”角色的,就是著名的汉代楼船。楼船,就是高大如楼的大船,其样貌也名副其实。汉朝的楼船,船体分三到五层,船上建楼,因此称为楼船。通常高达十余丈,比如东吴孙权的楼船“飞云”号,可承载3000名士兵。

    在中国楼船面前,古罗马、希腊时期的所谓“桨帆船”,彻底成了小儿科。人力驱动上,西方战船划桨,中国楼船摇橹,划水效率和推进速度远胜于桨,因此楼船的人力驱动速度,比西方船快得多。在航行操控上,西方人多用侧桨,中国楼船已开始用舵,比起洋船来既省时又省力。更大优势是船体和船帆,中国楼船船底为平底,船身似矩形,不但可以避免搁浅,同样的船体容量更大。此外,中国船帆抗风暴能力更强,多根桅杆交错配置,能克制逆风行船,还能增大航速。实战效果也比外国好,武器配置主要是硬弩和投石机,在这两样武器的专利技术上,中国同样全球领先。中国水师的所向披靡,从此开始。

    汉朝后中国历代造船师开动脑筋最多的,是“风力大小无常”问题,船造大了开不动,造小了不经刮,开慢了耽误事,开快了容易翻。在这样的“纠结”中,从南北朝至宋元,中国造船业突飞猛进。“纠结”出的成果很多,例如南北朝最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开发了“千里船”,尝试淘汰船橹,改用人力踏板。这种船用踏板驱动,是现代轮船的前身。到宋朝,“纠结”已久的中国船终于突破原有活动范围,成功远航到非洲东海岸,最著名的就是南宋时期的中国“大福船”。

    比起中国古船演变中各种细节上的改造,福船最大变化在于俩字:骨架。南宋时的中国造船业,已有了“龙骨结构”理念,造一艘船首先要“定龙骨”,即以贯通首尾的龙骨支撑船体,就像人有了骨头能站得牢,船有了骨头,也就行得稳。有了骨头的大福船,成了当时地球上最稳的船。风帆设计上,采取四桅帆船的方式,行驶速度更快———以上诸种,都是西方人在几百年后才实现的。

    其实,本来,中国的造船业如此发展过来,喜不自禁,势不可挡。但是,皮出问题了,毛都掉了。此前,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让许多善造船的青州人渡海逃往辽东躲避战火。五胡乱华,令中华文明在300余年间,形成一个文化断层,后世的人对这个历史时代了解不多,那时不少具有航海经验的青州、徐州人阖家扬帆出海躲避战祸。从此,中原的造船技术传播到了海外。据史书记载,这些远赴海外的汉民甚至远航到了硫球群岛。他们的后人建立了琉球王国,与之相对应的是,在中原地区造船技术开始衰退,许多技术终至失传。

    在隋朝,五牙战船是最大的主力战船,一般在四川地区建造,由隋朝大将杨素筹措、打造。船上有五层楼,高百余尺,左右前后设置六台拍竿,高五十尺。可容战士八百人。当时拥为至宝,可比较起来,仅前人的三、四分之一而已。

    宋时,海鹘船进行了重大改革,增强了作战能力。在船舷两侧加装铁板,增强防护能力;在船首加装犀利的铁尖,用来冲击敌舰,因而被称为”铁壁铧嘴平面海鹘战船”。这种战船拥有一千料(约60吨)的载重量,长十丈,宽一丈八尺,深八尺五寸,底板阔四尺,分成11个水密隔舱,两边各有5支橹,可以载士兵108人水手42人,是一种结构坚实、战斗力强、能冲击敌舰的新型战舰。

    宋金的战船有不少创新和改进,并且在船上装配了火药武器,如一种被称为“海船”的战舰,分大、中、小三等。舰上配有石炮、火炮及兵器等,是一种宜于海战的船舰。另外,多桨船是一种集湖船底、战船盖、海船头尾等几种船型的长处于一身的战船。既可以过浅水,又可以迎敌、破浪。可乘载士兵两百人,行动便捷,江河湖海都可以航行。

    在这个时代,长江、黄河中航行的船大多是两百石船。当时的圆船载货量大,主要作商业用途。长宽之比约为5:2。比如现在罗马帝国自埃及运谷物的船,体积庞大,长有27米,宽为9米,载物为250吨,载人达300乘客,但它的航速慢。而长船主要当作战船,它载货量小但航速快,转舵灵活。到底是建长船还是圆船,或者说,王木木是追求船速还是追求载货量?很是纠结。

    王木木对当前战船有个初步的估量,现在,福船应还未现世,而福船的前身“了鸟船”已经出现,这种船圆得可怕,1974年在福建泉州曾发掘出了一条完整的宋代海船。这艘宋代海船出土时残长为24.2米;宽9.15米;深1.98米;长宽的比例是1比2.64。据说,这个地方就是后来明代建造宝船与福船的造船厂,郑和的宝船长宽比例也大概如此。据说,这种船型的选择是符合当时技术水平的,因为中国一直没能诞生物理学,不会处理海浪冲击造成的应力,故而如把木船造得过于狭长,会因海浪冲击而断裂。王木木考虑了自己所有的优势和不足,决定参照九比二的船型(后世飞剪船、巡洋舰的长宽比例),决定船长110米,船宽15米,深8米,所以,计算下来,吃水约5米,排水量6000吨,全部实行横隔舱技术,既可在船体进水时封闭而避免沉没;又让每一段船舱成为一基本封闭的箱体,增加了整体的强度。……”

    正好王木木的大船定型并基本设计完毕,好事来了。

    王木木正在用自制的三角尺和园规作业着。王老吉门也忘了敲,奔了进来,拉着王木木:“走,快走,圣旨到。”

    花厅里,长公主和宇文柔奴已到,圣旨是给他们三人的。长公主款款跪下,宇文柔奴马上跟跪在后面,王木木无奈,只好不计较了,只能很不情愿地也跪下了。

    宣旨太监知道王木木是根刺,在两浙老大和王爷面前都不肯下跪,何况现在这里还有皇上最疼惜的长公主,所以,自己就别矫情了,不等设香案,见三人到位,就开念了。

    圣旨大意是给蜀国公主长公主赵浅予加封舟山群岛为其领地;并很大度,又很模糊地说凡现不在大宋管辖下而被其开拓的新海岛尽由其领。圣旨又让长公主赵浅予在宁波有一私家码头,在附近还赐造了一大宅院。希望长公主赵浅予在此地安心养病,也可以随时赴京。

    圣旨给王木木和宇文柔奴各赐七品太医散官,陪随长公主左右。并特赐金牌令箭,可组建铁甲长戈铁骑私兵和建造大船,以保护长公主普陀山烧香和在海洋上开疆拓土之需。

    圣旨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