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世家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9029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什么需要的,请只管开口。”

    “多谢皇后娘娘。”静远双手合十,还了一个礼,并不多说话。

    “不知静远大师住哪处院子?”李嬷嬷与魏公公倒是熟悉,说话间也多了几分轻松。

    魏公公忙亲自领着静远来到紧距离太子寝宫一墙之隔的寿安院,指挥着那些个小太监将东西放下,重新铺好了床铺,点上熏香,插上鲜花。

    正忙碌的时候,门口传来了一声娇滴滴的嗓音:“静远大师可在?”

    紧接着两道俏丽窈窕的身形踏进了院子,一人提着一个食盒,另外一人捧着几本书册,却是两个在太子身边伺候的宫娥,浅粉色的曳地长裙,腰间束着丝绦,愈发显得细如杨柳。

    “不知两位施主有何要事?”静远在距离两个宫女远远的地方站着,闻言双手合十,低头询问。

    面前这穿着陈旧僧袍的和尚长得极为俊朗,因为侍奉佛祖的缘故,眉宇间平添几分宝相庄严的味道,却愈发的吸引人。两个宫女秀美的芙蓉面染上了一层薄红,说话也更加的软糯起来:“这是方才的时候,魏公公吩咐奴婢到书房取来的经书,食盒里是东宫小厨房最拿手的糕点,若是大师爱吃,只管吩咐小厨房去做。”

    两个宫女倒也没旁的旖旎心思,不过在皇宫之中难得见到如此丰神俊朗的男子,虽说是一个和尚,也只当多看两眼养养眼而已。

    真要做出了□□后宫之事,那可是得丢性命的,对她们来说,不值当。

    李嬷嬷眯着眼睛望着那两个羞红脸颊的宫女,在她看来简直就是一副春心荡漾的狐媚样子。深吸一口气将那怒火压了下去,若是静远大师住在东宫,传出了伤风败俗的事儿,那受到波及的却是太子。

    她决不允许太子的声誉有一丝一毫的损伤。

    “魏公公,方才那两个宫女是太子身边伺候的?”沉声问一旁的总管太监。那太监眯着眼细细辨认了一番,脸色同样一沉,点了点头。

    “不若将两人贬去浣衣局?”魏公公开口,留了两人一条性命,只是从在东宫伺候太子的宫女贬去浣衣局,简直就似流放一般,再无翻身的可能。

    “一切全有魏公公做主便是。”知晓不宜张扬,李嬷嬷赞同的点点头,顺便告诉了他皇后的吩咐:“这些日子里,那些个宫女就且调去别的地儿伺候罢,东宫暂时只需留下老实本分的小太监即可。”

    “我省的。”

    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决定了那两个宫女的命运。

    傍晚用过晚膳之后,几个太监抬来了一个大浴桶,往里面倒入熬煮好的药汁,拉开绘着十二鲜花图画的屏风遮挡。扶着太子,褪去了全身的衣裳,露出了因为久病而显得蜡黄的肌肤,毫无光泽,身上几乎没什么肉,露出了根根肋骨。

    小心的将太子抬起,缓缓的放入浴桶之中,浴桶里安放着一个凳子,能让太子坐在里面。药汁几乎没到脖颈,只露出一个头颅在外面。

    滚烫的药汁将太子的肌肤烫的通红,药力深入肌肤之中,只觉得麻麻痒痒好似有无数虫蚁钻进去一般难受,狠狠的拧着眉头,咬住下唇,这点难受,他能忍住。

    待温度了凉了下来,宫人又换了一次药汁,待过了半柱香的功夫之后,静远立在一旁吩咐:“将太子扶起来,擦干净了便可以休息了。”

    闻言,太子立刻狠狠的松了一口气,从浴桶之中出来,竟有一种重临人世的错觉。躺在柔软的被窝里,全身那股麻痒劲儿渐渐的消退。一股舒服的感觉反而溢满了全身,皮肉骨头虽然还在疼痛,却减轻了些,整个人变得昏昏欲睡。

    李嬷嬷一直等在外面,待那些个太监撤去了屏风之后,她才进来看到太子脸上带着放松的表情,半眯着眼睛,是许久没有见过的舒坦,忍不住激动起来:“太子殿下好好休息,老奴这就去禀报娘娘这个好消息。”

    一**困意席卷而来,太子睁开漆黑的双眼望着李嬷嬷,懒懒的打个哈欠,嗓音轻轻的:“告诉母后,我会很快好起来的。好像姨母很久没有进宫了。”

    最后说那句话的时候已经是含糊不清的样子,却好似一个炸雷落在了李嬷嬷头上,让她心中一惊,莫非太子殿下看出了什么?待她想要细细的看清太子的表情的时候,却见太子已经呼吸平稳的进入了梦乡之中。

    将心口的疑问咽了进去,李嬷嬷退出了东宫,急急的回凤寰宫,将这事儿禀报皇后。

    “娘娘,静远大师不愧是得道高僧,今儿太子殿下才泡了药浴,竟是香香甜甜的睡着了。老奴很久没见太子睡得这么舒服了,您这下总算能够放心了。”李嬷嬷满是笑容,连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一般。

    这消息直听的皇后大为高兴,大方的赏了整个凤寰宫伺候的宫人一个月的赏钱。那些个宫人都知晓太子怕是大安了,一扫整个宫殿的阴霾,变得喜气洋洋起来。

    只是接下来的话语却叫皇后的心情有了那么的一点不好。

    “娘娘,看情形是不是太子殿下觉察到了什么?”李嬷嬷将太子的那句问话转告之后,忧心忡忡的望着皇后。

    “是我太大意了,到底妹妹与我生分了,今儿的赏赐可曾送去?”皇后略一沉吟,才开口问道。

    “不曾,今儿忙着为静远大师收拾屋子,却将送给定国公夫人的赏赐给耽搁了。”李嬷嬷想起来,顿时有些懊恼的回话道。

    皇后垂眸思索片刻之后,淡淡的对李嬷嬷说道:“东西明儿在送去,记得替我传句话,告诉幼菡,可想知道平安脖子上那道胎记以及他名宣和,到底是代表了什么。”

    胎记和宣和两个词语咬得略重了一些,让李嬷嬷恍然大悟,却又有些狐疑,忍不住皱起眉头来,轻声的提醒皇后:“娘娘,为何这个当口才同定国公夫人解释?若是之前……”

    轻轻的笑了一声,皇后淡淡的说:“嬷嬷,你不想想,当时那孩子正在病中,我若是解释便是火上浇油。之后他便被皇上带进了皇宫,一刻也没有分离,更不是解释的好时机。”

    若告诉她妹妹,顾宣和身上的刺青是作为一个纹身的存在,代表的是一个替身,那她和妹妹的情谊怕真的保不住了。而且皇上的态度对那孩子极为宠爱,她那个时候说出来,妹妹怕是敢冒着皇上雷霆之怒也会将那孩子抢回去,触怒了乾元帝,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而她的计策说不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