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木兰无长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0章 会哭的孩子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会,当场点了身为武官之首、时任司空兼柱国大将军,拥有十二转军功的长孙道生为主帅。

    长孙道生如今已经六十三岁了,几年前还曾作为西线主帅跟着拓跋焘亲征柔然过,身体十分硬朗。但正因为他年纪大了,阵前比斗就比不上其他猛将,更多时候是作为主帅出现。

    拓跋焘曾评价“智如崔浩,廉如道生”,他确实是位没有什么‘私’心、让所有人都尊敬且地位显赫的老臣,所以窦太后一点出长孙道生,其他人通通闭了嘴,认为他实至名归。

    “敢问殿下,防御七介山和吐颓山的将领,是京中指派,还是殿下钦点?”长孙道生倒不觉得一两万柔然人有什么值得担忧的,立刻开始了履行职责。

    拓跋晃看向崔浩:“崔太常认为呢?”

    崔浩多次随军,是拓跋焘的军师智囊,这次拓跋焘出征没带他带古弼,他就知道肯定有什么其他原因,此时正是需要他和长孙道生合作的时候,也就乐意示好:“将军在军中四十余年,对军中情况最为了解,即使是殿下指派,那也是要征求他的意见的。我认为,还是由长孙将军点将为好。”

    拓跋晃点了点头。

    “既然连崔太常也如此说,那就请长孙司空在殿上认命吧。”

    京中所有的武将都在这里了。

    长孙道生心中已经在盘算人选了,听到拓跋晃放权给他,立刻当庭点道:“长乐王嵇敬!”

    嵇敬听到点到自己,兴高采烈地站了出来。

    “在!”

    他是拓跋焘的姑姑华‘阴’公主之子,华‘阴’公主和先帝拓跋嗣同母,身份地位家室都显赫无比,有他在军中,后戚派立刻噤声。

    “建宁王拓跋崇!”

    “在!”

    拓跋崇是陈留王之子,不是先帝的子嗣,但京中所留的宗亲之中,他是最能征善战的,又在壮年,点了他出战,宗室也十分满意。

    到了最后一员将领,长孙道生的眼光横扫过殿上的武将,开始盘算要派出哪位鲜卑贵族才算是合适。

    无论选了谁,其他人都不会服气,到时候他的家‘门’就要被踩破,除非是一位不会被争议的……

    他看了看独孤家,又看了看贺赖家和尉迟家,最终将眼神投向了太子之下站如青松的贺穆兰。

    ‘‘花’木兰和独孤家的幼子是好友,又得贺赖家看重,听说尉迟家的‘女’儿天天吵着非‘花’木兰不嫁……’

    这位老将心中嘀咕了一会儿,开口说道:

    “‘花’木兰……”

    贺穆兰一听到是自己,立刻也高兴了起来,正准备叫一声“在”,却被身后之人的声音活生生噎在了喉咙里。

    “其他人可以,‘花’木兰不行!”

    拓跋晃突然摇起了头,阻止了长孙道生点贺穆兰。

    “太子殿下,‘花’木兰目前军功十转,大多是在黑山拼杀而来,他的虎贲军全是黑山军的‘精’锐,又了解柔然人的战法,乃是最合适的人选。最重要的是,他曾取了大檀的人头,对于柔然人有极大的威慑作用!”

    长孙道生直觉‘花’木兰是最合适的人选。

    就在刚才,他已经想出了最好的战略。

    他准备让嵇敬和建宁王拓跋崇率兵直抄柔然人两边侧路,所以前方必须要有一员大将拖住柔然人的主帅,至少让对方忌惮不敢擅自分兵。

    柔然人南下,必定不是全部南下了,北方各镇一定还有军队和柔然余部在对峙,只要两边包抄,再下令北方诸镇一起追击,就能像是围口袋一般把这些柔然人套进去。

    但正因为率兵抵住吐颓山关口的大将必须寸步不让,就一定要是一位猛将。

    然而拓跋晃竟然不允!

    崔浩和窦太后一齐向拓跋晃看去,其他大臣也觉得匪夷所思。

    这样抵御外敌获得名声的好机会,就算风险再大,也有不少人会搏上一搏。长孙道生想要提携‘花’木兰,这是个绝好的机会,为何拓跋晃要阻止?

    就连贺穆兰自己也错愕不已,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什么,让拓跋晃如此不满。

    在很多人看来,这简直就是这个五岁孩子的无理取闹!

    就因为他刚才太过像个大人,让许多人都忘了他还是个孩子而已。

    这么一想,殿中有几个心中另有想法的人都松了口气。

    “‘花’木兰的虎贲军刚刚回京,正是疲军,而且我还命了送了不少酒‘肉’去虎贲军,让他们放松几天,现在恐怕已经喝得烂醉,我不觉得可以马上投身战场。”

    拓跋晃强词夺理。

    “而且他的人数太少,我不放心。临时再派新军给他,他从未领过新军,肯定没有虎贲军指挥得当。”

    拓跋晃振振有词。

    “司空,换个人吧。”

    窦太后原本准备阻止拓跋晃,可听到他说了这么多,心中也微微一动。

    这孩子不是任‘性’的孩子,为什么不愿‘花’木兰离开?

    莫非陛下走之前,曾经给他安排了什么?

    这么一想,窦太后也不想干预了。

    长孙道生是个老成之人,见窦太后不发言,拓跋晃又死活不愿意‘花’木兰走,便想了想,点了穆寿带领‘精’兵抵抗。

    穆寿也是猛将,而且有拓跋焘留下来的人马,还是鲜卑南部大人,必定会带众多部民家将参战,如果没有‘花’木兰的名头,用穆寿也不是不行。

    只是这么一来,‘花’木兰就没有‘露’脸的机会了,喜欢提携后辈的长孙道生不免有些遗憾地看了贺穆兰一眼。

    而贺穆兰站在那里,接受着众位大臣各种幸灾乐祸、遗憾、若有所思等眼神注视,忍不住有些尴尬,僵硬在那里半天,不知道该哭好,还是该笑好。

    如果虎贲军没损失惨重,这次去的是不是她?

    如果这里坐着的是拓跋焘,这次去的是不是她?

    不可避免的,贺穆兰的脑子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时间觉得有些委屈,又觉得有些有志不得伸、名剑藏于匣的感伤。

    接下来的朝议,自然是讨论明日出征人马的调配、发往各州的文书、战报等等,至于拓跋焘“失踪”的事情,像是被众人给刻意遗忘了,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