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皇纪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一章 人主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太子也知道咱们的事儿啊?”

    “少fei hua ,快说啊?”萧云鹤忍俊不禁想笑。

    “带到国都了哩!”宋良臣嘿嘿的低声笑道,“就在俺军营里。俺zhun bei 娶她过门儿了。”

    “行。稍后我让武元衡替你们挑了日子,把事情给办了。”萧云鹤笑道,“再赐你一栋宅子。怎么说,也是当大将军的人了么!”

    “ha ha,多谢太子、多谢太子!”宋良臣大喜过望,趴到地上就磕起头来。

    “行了,起来吧。我们之间就不用讲这种客套了。”萧云鹤说道,“ji去忙你的事情。”

    “是,俺去了!”宋良臣爬起身来,欢天喜地的跑到了城门边,对那些大头兵大声吼道,“都给我打起精神来!大人回宫了,小心伺候!”

    “是!”众军士精神抖擞,吼声几乎震落了瓦片。宋良臣开心的嘿嘿发笑。

    李诵退位让贤,朝廷的实权,毫无悬念的都落在了萧云鹤的手中。

    尽管如此,萧云鹤也感觉有些举步维艰,处处棘手。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还从来没有正式的主理过朝务。离京几年,朝堂之上人员变化较大。几乎没有几个是他所熟悉的人。

    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要治国治民,首当其冲的jiu shi 要与仕人搞好guan。通过仕来帮忙。现在,萧云鹤身边几乎聚集了当今大齐天下最you xiu 和最有实力的将军。可是文人仕子,却是寥寥可数。造成这样一个局面的重要原因,jiu shi 这些年来,他更多的是在征战中度过。在西川时倒是网罗了一些仕子,但特别出色的也就只有韦皋、薛存诚二人。韦皋留守西川,薛存诚与武元衡一起进了京。与之同来的,仅有杜黄裳和李景略二人。

    对于zhe现状,萧云鹤感觉有些头疼。老头随时可以退位让太子监国,但前提是,萧云鹤自己可以挑起zhe担子来。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还有难道。遥想当年,秦王府里十八学士,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精英栋梁,都位列其中,组成为了秦王最出色的智囊团。现如今,人丁的确是略显单薄了一点。

    萧云鹤,将眼光投向了前太子李诵留下来的太子崇文馆。

    翰林中的大学士们,是皇帝的智囊参谋团;而崇文馆,则是太子专用的人才幕僚储备中心了。

    看来,李诵也是特别注重了zhe方面。崇文馆里的人,不在少数。

    萧云鹤约齐了德高望重的李勉,和武元衡、薛存诚、杜黄裳、李景略等人,对崇文馆里的人,逐一比对考察。

    李勉已经八十高寿,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几年。但他在朝中多年加上又是李氏皇亲。至颜诗章过后世,成了当仁不让的朝中泰斗,人皆仰望。萧云鹤很庆幸,总算还有这样一个老师来bang zhu 他。再加上曾在帝都当过仕官的杜黄裳和李景略,萧云鹤要通过这些人详细了解崇文馆地这些人,倒是一点也不难了。

    崇文馆里的学士,多达六十余人。良莠不齐。jing guo 几天的比对考察,萧云鹤会同李勉等人,挑选出了最为出色的一些人。

    王丕与王叔文自然是不必说了。虽然外界对这二人评价不一,但他们都是前太子李诵最忠实的幕僚,能力与才华也不差。于公于私。萧云鹤都没有将这二人弃之门外。再加上王叔文的棋艺出众,王丕写得一手好字,这都挺对萧云鹤的胃口。这两个人,最先加入了新任太子地幕僚团。然后二人又一致举荐了韦执宜,一起加入。萧云鹤自然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更何况。韦执宜也是个很有政治主见和能耐的人。

    在所有崇文馆学士中,名望最为卓著的,无疑是竹溪六逸之一的孔巢父。此人是孔子的后代。博学多才最擅长辩论,为人儒雅而忠直,也颇得萧云鹤地好感。本来这姓孔的老头子对于挤走了李诵的新任太子,并无好感甚至还托病不出,但萧云鹤对他以礼相待亲自上门讨教,终于用一番诚意和自己腹中的韬略才学感化了孔巢父,让他答应了重新出仕。孔巢父身份地位特殊,他的出仕让天下仕人对太子地风评。顿时好了许多。国都城里的官员贵族们,也对他刮目相看。

    在其他的一些人当中,能力水平就有些参差不齐了。但是,在地理方面特长突出地两个人,特别引起了萧云鹤的注意和兴趣。其中一个是贾耽。现年五十余岁。此人对地理颇有研究,喜爱钻研前人的地理著作。从四年前开始。就在着手画一副当今天下最为详尽的地图——《海内华夷图。地图不仅仅包括大齐的诸道州县,甚至还远至日本、回鹘、西域和南诏。另外还在编者与地图配套的《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这两样东西如果能够完成,将是一项壮举。且不说对天下的风土人情都会有个了解,今后行军用兵,也会大大受益。毕竟天时地利人和,一项也不可缺。而李吉甫所做的,与贾耽有异曲同工之妙,二人也是莫逆之交。李吉甫喜欢研究水利、气候与地理,对大齐国内地各州县都作了许多考察和比对。包括风土人情水利天候甚至是兵力马匹部署,都做了详尽的考察和记载。

    这样的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都是巨大的财富。萧云鹤对贾耽和李吉甫大加赞赏和鼓励,将这两个特殊的人才也网罗到了自己身边。与此同时,崇文馆中三教九流地人物,不在少数。从历法到医学,从军事到农桑,都有涉及。虽然这些人的能力水平可能还有待提高,但至少现在已经具备了良好地基础。

    所以,对于李诵留下来的崇文馆学士,萧云鹤的做法是:照单全收。绝不让他们有人走茶、凉树倒猢狲散的感觉。与此同时,张榜结文招贤纳仕,但凡有一技之长或是学识出众,无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来东宫自荐。与此同时,萧云鹤也鼓励自己身边的人,多为自己举荐贤能之人,多多益善。举荐得好,必当赏赐;就算举荐不得当,也没有任何的惩罚。

    东宫崇文馆,就像是一颗逐渐变亮的星辰,将太子的光芒撒向了华夏大地。从国都开始,天下的仕人学子和有志能人,如同过江之鲫向太子身边靠拢而去。

    其实李诵当年,也曾费尽心力招揽名士能人。可他zhe太子,完全没有萧云鹤的霸道和胆魄。李诵虽然是老头的长子,但是他也不敢在自己的父皇面前做得太过明显了,不敢做出什么大的动作。就算招纳幕僚,也是谨小慎微生怕惹了自己那个多疑的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