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这是最后一卷了,郎君打算今日抄完,不想方才刚动笔,人就让阮家郎君给叫去了。”
桓裕听懂了,苍叟口中的二娘子,便是郑经和郑绥兄妹的生母崔氏,已经去逝十四周年了。
忌日是在二月,早就过了。
郑瀚今日下午,是打算接见他,恰巧又是要抄这最后一遍经书,并且,他问起来,苍叟原是可以一语带过,却没有这么做,反而是和他一个外人,说得这么详细,这么一来,就由不得桓裕多想了。
想到一种可能,桓裕心头一震。
再把自进阮府后,方才这一连串的事,联系起来,桓裕越发觉得有这种可能,或许说,这不是一种可能,这就是郑瀚的安排。
想到这一点。
桓裕转过头来,问向苍叟,“阿叔,这个位置我能坐吗?”他也知道,像郑瀚这样的读书人,会有些怪习性,比如:明明自己的东西摆得很凌乱,却又不允许别人碰他的东西,连收拾也不允许。
“当然可以,这屋子里的坐席,随三郎怎么坐都行。”苍叟含笑回道。
桓裕还是没有立即坐下,伸手指了指几面,“不知这上面的纸墨我能不能碰?”
“三郎任意。”
瞧着苍叟那一脸灿烂的笑容,再看看苍叟满意的神情,还有那一双炯明如火炬一般的目光,笑意从眼眸中漫延至眉梢,连额头上深深的皱纹,都晕染上了欣喜,又带着鼓励。
桓裕越发地肯定,所有的道具都摆好的,这苍叟,就是在等着他入瓮。
这一切,无论如何,他都不敢相信,仅仅是巧合二字能说清楚的。
既然都已经琢磨清楚,郑瀚这番用意和安排了,桓裕也没有再客气,朝着苍叟道了声多谢,便在右下首的位置跪坐下来,墨是早就已研好,拿起毛笔,沾了墨,便开始接着抄写这卷《阿弥陀经》。
不过心中又很庆幸,他不比宗侃,他虽不喜欢读书,但小时候,让阿耶押着请先生教他习字,坚持十几年下来,这笔字,虽说不是很好,尤其是书法备受推崇的南,但至少能够见人。
这份自信,桓裕还是有。
所以,下笔没有任何犹疑。
自他开始抄书,苍叟便出屋去了,之后,再也没有进屋,桓裕可以肯定他的猜测是对的,只怕不抄完这卷经书,郑瀚和苍叟都不会出现。
如此一想,倒愈发地能够静下心来。
这一卷书,整整抄了一下午,直到日头下山,而整整整一下午,郑瀚和苍叟也果真没有出现,郑经也没有过来。r1152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