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梦幻大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95章 杨夏的人才队伍(2)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杨夏的远景规划里,杨夏是不作这个劳什子董事长的,或许,他可以作董事局主席,或公司最高顾问,一句话,他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喜好,对于公司,他就做规矩与规划两条就够了。

    规矩就是立规,一个企业的规矩不好,或者没有规矩,那是非常可怕的,一些企业,在运气来时发展有如滚雪球,但机遇一失,要打持久战时,企业却立马四处漏风,有如昙花一现,这种企业,往往是规矩没有离好。

    其次是规划,规划就是企业的目标与方向,企业都底要干什么,企业能干什么,这两个问题都必须清晰。在100万资产时,在1亿资产时,在100亿资产时,这三个规模之下的企业,其特质是有所不同的。

    有的企业,在100万资产小规模时富有激情,富有闯劲,但到了1亿,就开始吃老本了,“亿万富翁”的头衔让老板有些飘了,这样的企业,虽然未必一定会衰败,但这个有些飘飘然的老板会发现,他此时是亿万富翁,县里市里独一根,但他要不了两年,就会发现,随便一个矿老板报出来的资产都是几个亿,那时,他就会发现他是穷人。

    而杨夏要立的规矩与规划,就是要让汉唐集团,不要轻易地陷入这种成功怪圈。做企业的人,要随时有一种紧迫感,有一种责任感,而不是所谓的成功感。如果你满足于你已经成功了,那么。你的企业此时已经在滑向失败的路上,几乎可以断定,你的企业很难坚持过三代。

    这也是后世华夏一些企业家,在公众场合露面时,一般不谈企业规模、利益,而只谈企业理念、文化、责任之类的东西,因为他们明白,企业没有最大最好最强,只有更大更好更强!在这个时候,看起来他们很假。实际上他们很真实。因为谈钱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什么意见。几十年都在挣钱,也挣了富可敌国的钱了,现在,他们要考虑的是如何把企业传到下一代。下下一代。

    杨崇迪。杨夏的四哥。杨夏最小的哥哥,二伯杨光华之子。在前世,杨崇迪初中毕业后就回家务农了。由于二伯杨光华的保守性格,四哥杨崇迪在年轻时也没出去闯,可以说,前世的杨崇迪是杨家里混得最不好的兄弟了。但是,杨崇迪又与杨夏的关系非常要好,因为杨崇迪是1961年生,比杨夏大两岁多到不到三岁,正是可以“带领”杨夏到处玩的年龄。

    1980年高考时,杨崇迪的成绩与杨春的成绩不相上下,不过,杨崇迪是学的理科,而理科的录取分数要高那么一点点,所以,杨崇迪便在杨夏的指导下,填报了当时并不怎样出名,但后世的毕业生却特别出名的一所学院,蜀都电讯工程学院,也即后世的电子科技大学。后世,国内一些顶级的计算机企业老总,多是出身于这所位于华夏西南的学校。

    很奇特的是,阿莲那家伙竟然也喜欢理科,虽然成绩比四哥高10多分,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学校可去,杨夏干脆也让阿莲去读了蜀都电信工程学院。

    至于刘兴一伙杨夏的“弟子”,当初杨夏答应这些人跟着自己练习,主要是想尽可能把他们带出农村,至于是不是自己的弟子,认不认自己这个师父,杨夏真的很不在乎。但是,刘兴等人的表现非常抢眼,虽然在学习上由于没有杨春三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方便,但在1980年的高考中,竟然全部考了出去,最差的三人也考上了中专,杨夏自然非常高兴。

    也正是这一高兴,杨夏才着了母校原校长陈元章的道,决定给赤泉中学设一个“校友奖学金”。

    对于这39人,杨夏不敢保证他们都会回到自己的公司来帮忙,一来他们的专业千奇百怪,譬如那啥粮食学校,杨夏就不知自己以后如何使用这种专业的人才;二来则是有几名弟子,是家中独子,根据华夏传统,这种独子一般是要回家中附近工作的,因为可以照顾父母。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杨夏还给华夏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工作提了一条意见,那就是既要满足国家需要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学生意愿及家庭情况,人说忠孝难两全,那是因为国家太冷血了,实际上,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也是可以让他的臣名做到“忠孝两全”的。当然,流官回避制也必须坚持。

    这一批人,以及此后赤泉中学出生的大学毕业生,对于杨夏及其公司都会有一定的认同感,只能算是杨夏的后备人才,此时,还无法担当大用。

    杨夏真正的人才队伍,还是得靠国家。

    在石油危机爆发,杨夏赚得第一桶金之后,华夏高层到没有像此前说的那样,要格外给华夏提供1000万米刀的利息,当然,华夏也没说不要这1000万,而是说暂时放在杨夏的汉唐投资那儿,等国家真的需要了,再让杨夏转账。

    而首长等人也没说要这1000万的利息,就是让杨夏用着就行。当然,这1000万米金运作过程中,所赚得的利润,华夏可以占到其28%,这也是天经地义的。看起来华夏好像吃了亏,但也不是很亏,甚至还有得赚,因为仅1000万所赚利润的28%,就比1000万的利息高得多了。

    因为首长们实在不好意思提,根据与杨夏的协议,杨夏在1980年底拥有的13亿米刀(包含米国的微软、汉唐软件、山鹰基金),华夏就要占3.64亿米元,要知道,这仅仅是1000万米刀的起家资本,即便按最初的约定,这借出的1000万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变成了1.3亿米刀(增加1000万投资,华夏多占10%股份)。

    作为重生者,只要有本钱,根本就不愁挣不了钱的问题,华夏要分这么多钱,对于杨夏来说,权且相当于是对华夏的“报答”吧。

    但是,如果有人以为杨夏这样会吃亏,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华夏占有28%的股份在内,杨夏在华夏拿任何合同,都比纯粹的外资要容易,都比外资享受的政策待遇更加优惠,甚至,杨夏可以动用国家相关部门出台规定,以有利自己的经营。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因为杨夏每赚100元,相当于就有28元直接属于中央财政,考虑到杨夏在税收方面的贡献,杨夏完全是中央政府养的一只下蛋鸡,而且是远比华信更能下蛋的金鸡。

    在这种条件下,杨夏的汉唐等于是公有体制下的私生子,有些明面上的枷锁是没有的,但暗地里的好处是一定要占尽的。

    杨夏的第一个好处就是要人。

    1980年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