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聊斋觅仙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章 人心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想来这个小太监,怕就是黄奇的干儿了。甚至有些消息灵通,关心朝廷局势的,甚至还知道傅天仇在渡河之战之,似乎也有这个小太监出力的地方……

    “宋大人,看在某家的面上,给李将军的弹劾就免了吧!”小黄公公恳求道。

    宋玉叔苦笑:“不敢为私情而害公事!”

    小黄公公也不气恼,就道:“真是死脑筋!你可知道国师为什么三番两次的救下你,还把你提拔为御史大夫么?”

    宋玉叔苦笑道:“国师胸怀广阔,智源似海。我如何会知道?”

    小黄公公就咯咯的笑道:“国师曾经和我干爹说过,宋玉叔这种人难得。朝廷养起来,这世间终究是有公理正义在的……宋大人,这评价可了不起啊!就是你那些事迹,也是国师让人编成评话说书的,好让天下百姓妇孺皆知,我大广朝廷,还有着宋大人这么一号人物。”

    这么一说,宋玉叔顿时动容,只觉着眼发酸,一时间感激涕零,哽噎道:“国师却是过誉了,我只是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而已。当不得这般夸赞!”

    李世民暗叫惭愧,好险。当时一瞬间,李世民甚至对宋玉叔起了十分的杀心,觉着不杀宋玉叔无以震慑这些边军将领。但是现在想起来,自己的胸怀气度还是差国师老远,不过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了,自己一个小小的李大发李世民如何能和国师相比?

    宋玉叔深施一礼,道:“多谢国师夸奖,多谢小黄公公告知。不过,一是一,二是二,这弹劾之事却是万万撤销不得。虽然我也知道,就算是弹劾奏章递上去,也没有多少用处!”

    李世民乘驴下坡,哈哈笑道:“宋大人忠于职守,让人好生佩服!”

    那些边军将领一直冷眼傍观,见到这么一幕,心都道:看来国师的心胸气度当真非比寻常。比我们那庆安皇帝要好上太多。心只是看把宋玉叔派来送死,我们这位新皇帝,正明皇帝的心胸气度也是有限的很呐!这般一想,心更是有了倾向……

    当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就在几天之后。一只奇装异服的军队就开了过来,团团把花山县给围住了。

    这只军队大概有着两三万之数,看起来比上次的鬼僚人要多些。但是绝不能和鬼僚人相比,这些一看,就知道是正规的军队。其他不说,只是看那制式的装备,就能看出一二了。

    这只军队的士兵,皮肤黧黑,个都要矮上一些,头发也有些卷曲。和土之人有些差别,想来就是岳拓国的军队了。

    岳拓国立国千多年,虽然也经过朝代更替,但是却多少还是对土朝廷有着敬畏。甚至在大广初年国力强盛的时候,还派人入贡过。但是现在居然就敢出兵,明目张胆的想要攻打南疆!

    还在城粮草充足,这些个日,胡可之已经组织人手把地里的庄稼给抢收了大半,现在足够城军民,支撑两三年了。这也是花山县之人们唯一的底气和依仗。

    “也不知道求援的书信送没有送出去?”胡可之有些长吁短叹。

    事实上,南疆发生的一切早已经传递入京。却不是花山县派出的信使,而是有着地祇神灵传递情报,只是用了短短几天时间,就已经把万里之遥的南疆发生的事情,传递到了京城之,傅天仇的手里。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傅天仇也在长吁短叹:“这大广的家真不好当!”

    身为朝廷首辅,国师傅说的叔父,现在大广真正处理朝政的也就是傅天仇了。只是短短几个月下来,傅天仇就有着心力交瘁的感觉。这么大一个国家,方圆万里,民亿兆,不是今天这里水灾,就是每天哪里旱灾。要不然就是闹蝗虫,起反贼……总之,没有一天消停下来。

    北边的李世民传来消息,说是罗刹国在什么白头岭建了服远城,对辽西之地,甚至整个大广,都有着虎视之意。还有那铁柱石居然带兵去和罗刹国决战,李世民也要提兵前去搀和。

    南疆地方,先是被鬼僚人围了快一个月,好不容易打退了,现在又传来岳拓国进兵的消息。而且这消息居然不是花山县的驻守官吏派人送来,而居然是有着神灵传递示警……傅天仇揉着太阳穴,苦恼不已。

    秦晋之地,在当日傅说带着大军入援勤王的之后不久,又被义军们占据了。好在义军分

    裂成大小十数股,互相之间摩擦不休,又闹起了白莲教,这才一直没有继续向外扩张。

    其实傅天仇很清楚傅说打的什么算盘,傅说的意思很明确,挖肉治疮。要暂时放弃受灾严重的秦晋之地,任凭那些反军肆掠。只是以重兵限制,不让那些反军流窜出秦晋地方。

    而全力整顿内政,清明政治,然后等到兵精粮足,一股脑的推平掉秦晋反贼。虽然傅天仇有些不忍心看着秦晋之地的朝廷赤百姓们受苦,可是当时却是无法可施,也只有这般行事。而现在……

    “青萍那家伙一跑动不进人影儿,把所有烂摊都交给我收拾。”傅天仇叹着气:“老夫能力有限啊,现在是内外交困,不知道如何是好!原本就只训练了十万御林军,李世民带走了五万,这五万又要留下来保证京城的安危。何况京城离着南疆太远,就算现在派兵过去,起码也要半年才能开到,缓不济急啊!老夫算是焦头烂额了。”

    傅天仇长叹着,他自然不是自言自语。权力的基石在于人们的服从,傅天仇现在代傅说把持国政,手下自然有一班心腹手下。有些是他以前在兵部尚书的时候的手下,更多是却是最近才依附过来的大臣,都是朝一二品的高官。

    “相公不必太过忧虑!”说话的是张老相公的儿张典,现在却是兵部尚书。不过四十来岁许,看起来甚是儒雅斯的一个人物。

    自从傅说救过张老相公之后,两家就成了通家之好,甚至和傅青风还曾经有过婚约在身。只是张家人甚是乖觉,知道傅青风和宁采臣有意之后,就主动解除了这么婚事。傅天仇一直觉着对张家不住。傅家飞黄腾达,自然少不得提拔张家之人。

    “如今朝廷这局面虽然艰难,但是比在国师之前却要好多了!”张典这般一说,五个一二品大员都老实点头。

    当初在庆安皇帝掌权之时,朝一年赋税收入不过百万两,做什么都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可以说财政赤字十分严重,而且最要命的是天下离心,便连朝大臣对着大广都已经不抱希望了。

    现在局面虽然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