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廖国忠一人说了算的。
这个计划已经上报指挥部,所有后勤供应,火力支援,乃至整个国家的外交攻势,谈判措辞都是围绕着这个计划来运转的。一旦推迟,很多东西就必须做出调整。廖国忠不得不慎重。
“司。。。。。。”杨铁成担忧地看着廖国忠。
郭名誉也是脸严肃。
廖国忠摆手,才一会儿,果断地放下手:“全部计划暂时停止,延后一天,立即给都去电话,嗯,我亲自跟主席解释。”
郭名誉暗叹一声。这个廖国忠果然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这么重大的事情这么快就做出了决定。
“嗯,我也立刻和咸阳联系。”郭名誉也立即道。
郭名誉知道自己此番出征,秦旭虽然给了他很大的便宜行事之权,但很多事情必须要先报备一声,否则,自己很可能是另一个菟裘勉。。。。。。
---------------------------------------------------------------
如今的咸阳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只是这次战争带来的过剩人口一下让咸阳陷入了住房空前紧张的状态。
华民族世界上最容易习惯的民族。只是这段时间的居住西安迁过来的几百万人口就已经习惯了秦朝的制度。
战斗结束后,除了十四万想继续回到西安居住外,大部分人都留了下来。秦朝的生活让他们感觉到了新鲜,更有一种复古的怀旧感让他们迷恋。
最关键的是,秦朝的律法虽然森严,但在经过秦旭改进后,撤销了那些严酷的刑罚。众所周知,秦是依法治国,会亡国的原因是刑罚太过苛刻。秦的律法可是最接近现代社会的法律,甚至在很多方面要远远超出现代水平。
所以只要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在咸阳住的还是很舒服的。而且宽袍博带的古装也让这些穿惯了西装革履的现代人有了一种真正的融入感----这身衣装可是华祖祖辈辈穿了五千年的衣裳,那种深入到骨髓里的迷恋可不是短短几百年的西方入侵能化解的。
而另外一个让现代人不愿意走的原因是。大秦打下了郡的消息已经路人皆知。
而且,咸阳之战结束后有一个消息开始在市井之间流传:秦皇打算迁。就迁到原来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克斯坦,现在的大秦郡。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秦皇打算把咸阳居民都迁过去。不但会给予高昂的迁移费用,而且会实行“公民裔民制”。
迁移过去的加入了秦籍的汉人都是一等公民,可以享有无数的特权。比如可以蓄养一定人数的奴隶,可以拥有足以称为富人的房产可以拥有对外民事豁免权等等等等。
那些没有能加入秦籍的汉人是二等公民,享有的特权仅比一等公民少一些。
拥有华国籍的人在郡是三等公民有除了房产和奴隶外,也一样拥有对外民事豁免权。
而郡的居民有加入秦籍的就是裔民。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各自拥有不同的权利。
但是对于公民来说,裔民的身份还是低下的。
具体公民有什么权利之类的,还没有定论。据说内阁为这事已经争吵的沸翻连天了。这种民政上的事,秦皇是不参与的。只要内阁能拿出一个条例,秦皇就会批准。
但即使是这样,咸阳居民已经开始疯狂了。
想想,在华十亿人口,富人只占百分之二十不到,穷人占了绝大多数。只要肯加入秦籍,立即会成为人上人。拥有堪比富人的房产不说,还能有奴隶。这种事情去哪里找啊?
现代的华人已经不同于古人那般有念乡情节。能换个地方打拼出一片新天地谁不想。虽然成为公民有很优渥的生活条件,但有多少权利就要承担多少义务。当兵是免不了的。可在华连绵两年的战事下,国人的尚武精神已经激,对于当兵的热情绝对没的说。再说,秦军又不是和华政府作对,所以这些现代人根本没有什么抵触情绪。
可是这个申请秦籍的事情在原先咸阳城刚刚建立的时候显得很容易,但如今却是非常困难。有许多非常苛刻的条件。
不过这依然不能打消咸阳的现代人对迁都的狂热想法。成不了一等二等公民,但是三等公民他们是绝对跑不了的。可以说,只要长了张东方脸,那拿到三等公民证书还是非常容易的。
至于郡还有暴乱的事情早已经被人们人为的忽略掉了。
“大秦忠武王在郡执行帝国的红色讨伐令,杀的是赤地千里,现在根本没有人敢反抗我们秦人啦!”
酒肆里。一个新秦人心情大好地冲那些还没有加入秦籍的现代人嚷嚷着。
在这个人心浮动的年代,秦帝国抛出的无是最诱人的橄榄枝。
绝对的武力不但带给了国人无比的信心,也带给了这些人无比的安全感。
于是,现在的咸阳城到处都是去户部登记的人流。不但户部,连礼部,刑部,工部。。。。。所有部门,只要是跟民事有点沾边的部门现在无不成为了香饽饽。
对比着天枢宫热闹非常的劲头,主管军事的宫就显得冷清了不少。不过这股冷清背后却潜藏着冰冷的杀意----宫才是整个秦帝国的支柱。。。。。。。(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dianm,章节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阅读!)
-\**COM ||||书友上传/-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