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霸世唐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五章 贞观三年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其实用汉人的手法无论怎么关押一个大蛊毒师都是不牢靠的,这家伙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一只靠近的蚂蚁都培育成自己的蛊虫,帮他不断的撕咬绳索,关押他,人的视线不能有片刻离开。最后阳林只有求教莲花大师了,莲花大师教了他一种简单的蛊术,叫做驱虫蛊,这种蛊用阳林科学的眼光看,其实就像是在身上摸了一瓶味道持久的杀虫剂,除了完全不受气味干扰的冷血动物,任何受气体刺激的爬虫闻到这气味都会退开到一定范围,阳林不单单只看到了这种蛊在关押安逸生的时候带来的好处,如果汉人给自己身上施上这种蛊,那么基本就能具备在丛林中行军的能力了,也难怪苗人能世世代代生活在这茫茫大山之中,想来类似的蛊术起了不小作用。

    兴致匆匆的拿着蛊虫配方打算回去批量生产的阳林出门的时候碰到了蓝凤凰,并且看到了她手中的黑蜘蛛,闻蛛色变已经是娄蓝城附近所有汉人的共同毛病了,李泰猪吼一般的呕吐声已经在营地里回响了两天,日出而吐,日落而熄,好在这家伙不管怎么吐都能吃的下食物,不然两天就能把这条命吐没了。

    得知了蓝凤凰手中那只黑蜘蛛的来历,阳林放下心来,蓝氏部落目前还没有能够操控黑蜘蛛的人物,强大如莲花大师,也只是知道如何喂养它而已,蓝凤凰现在只是将这只黑蜘蛛当成小宠物来养,每天要扎破手指头滴血,还要取毒蛇毒液来喂养宠物的高技术含量活阳林没兴趣了解,对他来说杀人没有那么麻烦,所以饲养毒蛊根本就没有市场价值,不过想想‘笑傲江湖’里那个吹哨子就能操控毒蛇的蓝凤凰,阳林倒是很想看看眼前这个蓝凤凰能在毒蛊方面走多远。

    任何事物通过工业化倍数放大,能量都是会产生巨变的。莲花大师就想不到驱虫蛊到了阳林手上会令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变化,阳林在给李二写信,将这两天从安逸生口中套出来的安氏部落情报全部写了出来,并且还有那个驱虫蛊的方子,有了这个方子在手,只要制药厂批量生产,大唐军兵的非战斗减员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信件现在发出去,差不多两个月以后就能到李二的案前,那时正好是结束完冬训的禁军出征岭南的时间。过了正月十五,阳林也要带队返回岳州,直下岭南了。

    文艺演出继续,不过从初三开始,就不再是单纯的唱歌,以陆炳昌为首的商人开始在舞台上宣讲起了苗人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知识,比如打猎的时候能从野兽的眼睛可口腔里杀死猎物,就千万别弄伤了它身体的其它地方,剥蛇皮的时候要从蛇嘴入手。一整张完整的剥下来,各种珍贵山药,以及驸马也口中说的菌的采摘挖掘办法,只要按照商人的要求将这些东西从山里弄来。商人们会花大价钱收购,有了钱,就可以购买商人手中的美酒,美食。各种便捷好用的生活用品。

    这种知识宣讲很得苗人百姓们的喜爱,先期听了讲座的人按照商人的要求将货物送来娄蓝城后,真的被商人们以更高的价格收购了。而且不存在丝毫欺诈,想换汉人的钱币或者商品可以自由选择,当然,以物易物,交换商品的苗人更多,这股交易热潮在正月初十左右全面开始火爆起来,不需要商人自己讲,苗人们就会相互传诵,没两天,蓝氏部落旗下附庸部落的首领也纷纷赶到了娄蓝城,经过两天的激烈讨论,阳林给这些中小部落按照现有的人口规模,占领的土地详细的划分了势力范围,职权,以及朝廷的封赏,其中超过五万人的部落有三个,族长被封为土司,超过一万人的部落有七个,族长被封为小土司。

    有蓝氏部落的大土司在前面打了样,他们这些中小土司配合起来更加容易,有样学样的照着蓝氏部落的办法干,就能与朝廷建立稳定的商业交易模式,把这些大山里一文不值的东西换成美酒,美食,效率极高的生活用品等,这是穷苦惯了的苗人以前压根没想过的事情。

    靠着山里的土生物产过活当然不是长久之计,建设稳定的种植生产基地,规模化的工业生产,才能让苗人持续的发展下去,阳林在正月十五那一日跟蓝俅敲定了一系列的开发发展规划项目,今后一段时间陆炳昌将会留在娄蓝城指导这里的商业建设,而开田,采茶,初步加工山地货物和运输等事情将落在苗人的头上,与其它地方一样,苗人将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忙碌起来,中华人民血液里就有着勤劳的基因,而在地广人稀的唐初,只要人人都勤劳,是不可能没有好日子过的。

    阳林走了,在蓝凤凰的眼泪婆娑的送别下,也不知道她是在哭阳林,还是在哭文工团几个时常带着她玩耍的姐姐,亦或者是害怕以后的日子里,没有那么多好吃的零食了。一个月的赶路时间是比较痛苦的,虽然阳林压根就没走几步路,蓝英的轿子以及轿夫现在都归他使用了,贞观三年,在阳林抵达岳州的时候,已经春暖花开了。

    关中连续经历了两年的自然灾害,今年真的消停了,这一年定然会是个大丰收,在阳林的极力建议下,李二决定将已经具备了全面播种规模的玉米种满整个关中平原,而红薯种子将会往更贫穷的北方州府推广,任何物种成规模的种植才能增加产量,这是个什么道理李二不懂,可阳林这么信誓旦旦的说了,李二也就信了。

    玉米面蒸出来的馒头他已经吃过了,味道确实比白面馒头好,这个时代蒸馒头还没有好的酵母,又粉又硬的白面馒头和有自带甜味的玉米馒头没有什么可比性,王公大臣们在皇宫里食用过一次玉米馒头之后对白面馒头就再没有什么兴趣了,这次无疑是当初将长安附近的封地换到远处县府的官员们占了大利,只是转换了一个地方,不仅得到的田产翻倍了,还能享受到朝廷规模种植玉米带来的好处。

    有欢喜的地方。就有发愁的地方,官员们虽然占到搬迁封地带来的好处,可头疼的是没有佃户帮他们种植,李二不得不出台了迁各地流民到关中入户的政策。安置问题,自然有求农若渴的这些大地主们来解决。

    地主们找不到佃户的原因是关中平原的百姓现在已经高度集中在了长安城,并且以务工为主,据城门官统计,长安城内外的常住人口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从两百多万增加到了三百多万,原本宽阔的可以任意跑马的朱雀大街现在经常出现人挤人的现象。尤其是在月初和十五休渔日的时候,这还不算各州府往返长安的流动人口,自从开春之后,阳江运河上的船只就没有停止过穿行,都是各地前来长安进货观光的,一年时间里,长安城的酒馆客栈就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