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遂帖子的是个军汉。毋了羔货晓极其茶敬的行礼道!“坏训扒了高指挥使大人的令来送帖子。”
一听高指挥使,孟觉晓便笑问:“高将军何时到的河间?怎么也不来人通知一声本府好去迎接。”
“回大人,我们将军是午时到的,正在榆树巷恭候大驾。”
吩咐赏了五贯钱,打走送帖子的军汉,孟觉晓回去换了一身便装出门。测才说的是客气话,别看高勋这个指挥使是从二品的武将,但是在孟觉晓这个五品的知府面前根本不好摆什么上官的谱。但是高勋又不好自降身份来登门拜访,所以才下帖子相邀。
榆树巷这个名字怎么来的不得而知。这条巷子在河间府倒是颇有名声。河间府读书人喜欢聚堆的地方有两处,一个是府学,一个就是榆树巷。能进府学的,都是有了秀才功名的,中了秀才就能以读书种子自居。自然是读书人,岂有不自命风流的?这年月的读书人流行一个风流。没逛过烟花之地的也不好意思自称读书人不是?当然一般的纯粹卖肉的窑子是吸引不了读书人的!榆树巷里头多是一些个独门的院子,里头养着三两个年轻的清官人,七八岁上头就开始调教,诗词文章吹拉弹唱是一定要会一些的,这样才好招揽那些钱多人傻的主顾。
由此可见,高勋在请客的地点上还是下了点功夫的。
孟觉晓是文人的出身,却不喜欢坐轿子。总觉得那玩意憋屈的很。胯下一匹高大的枣红马,踢踢踏踏的马蹄声让人听着心里头舒服的紧。转过一条街道,前方出现一条不太宽的巷子,夕阳下一地落叶的榆树巷。
天还没黑,还不是榆树巷热闹的时候,孟觉晓策马往前行了不过二十步,前方一掩里闪出适才送帖子的军汉,接着身后闪出一身便装看上去斯斯文文的中年男子。单从相貌气质上来看,身形高挑看着有点单薄的高勋根本就不像一个武将,到像是一个文官。
见孟觉晓身后只带了一个庄小六,高勋心道这年轻人倒是好气度,原本以为还有得等的,不想来的这么快。当下面露笑容拱手道:“孟六,高勋在此恭候多时了
高勋下帖子是自矜的表现,出门相迎则体现了时下文贵武轻的风气。诚然高勋也可以不用出门,不过他弄不清楚孟觉晓的脾性。万一这厮日后跟某某说高勋请客居然不出迎,传了出去还不得罪了大把的文官。
孟觉晓连忙下马来,极其客气的语气拱手道:“这怎么使得?本该是下官拜见指挥使大人的。”高勋见孟觉晓神态极其诚恳。暗道此人倒没有一般读书人的傲气。身为武将,高勋可没少被文官轻慢,他是凭本事从基层起来的,机缘巧合得到了林志全的赏识才有的今天。
“应该的,不是六慷慨,高某还不知道坐不坐的住这个指挥使的位置。呵呵,今日是私下聚会就不用那么多礼数了,高某卖一个老,称六一声老弟如何?”高勋一脸的热情浑不似作伪,给人一种容易亲近的感觉。言谈举止也颇为雅致。不像是一般的武人那般粗狂。
孟觉晓既然来了,就打算结交一下这个中路军的最高指挥官。说的势利一点,日后相互帮忙的时候还多着呢。远的不说,就说这个大市场弄起来了,雄州方面难保不闹事的。到时候没有军方的帮腔,麻烦也少了不少。
“哈哈,高大哥这话算是说道我心里去了,如此最好,说实在的觉晓最见不得读书人之间酸溜溜的过来过去,弄的人浑身都不自在,偏偏那些人还自以为有风度,自我感觉良好的不行。”孟觉晓这话说的确实是心里话,作为一名穿越客,估计最不习惯的就文官之间那些没完没了的礼数了。
高勋倒是没想到这番话居然是从状元郎的口中出来了,楞了一下后跟着一阵哈哈大笑道:“原来孟老弟也是爽快人,老哥也就不装了,快快请进。”
进得院子登堂入室,里头的摆设是典型的北地风格,炕前一张桌子。上面摆着酒壶碗筷。高勋招呼孟克晓坐下后拍拍手,里屋帘子后头闪出一队丫鬟打扮的女子,个个模样周正,岁数也都在十三四岁的样子。
丫鬟捧着热菜摆上桌子后,帘子后头又出来一个捧着琵琶的女子,进来便道个万福道:“奴婢黄莺给二位先生请安了,不知二个先生要听什么曲儿?”
女子说罢方才抬起头来站着。孟觉晓抬眼一看这个女子,典型的北地胭脂,个子少说有一米六五的样子,身材高挑,一身嫩黄色长裙勾出细细的腰肢。脸蛋也是没挑的。往那一站落落大方俏生生的。
高勋笑道:“孟老弟,黄莺姑娘是榆树巷最红的姑娘,老哥来的北地的日子短,只好借黄莺姑娘的地方招待你。不知道孟老弟有没有叫人陪酒的习惯?。
孟觉晓淡淡一笑道:“这里很好小弟也不是什么大户出身你我兄弟还是听曲喝酒。”
黄莺一双大眼睛滴溜溜的扫了孟觉晓一下,今天这两位客人以前都没见过,前者自称高先生午后来时拿出五百贯说是要借地方请客。河间府不比京城的秦淮河,五百贯可不是小数目了。寻常城里有钱人来此花销,也就是两百贯顶了天。
这样的客人自然是要用心伺候的,风尘女子再怎么清高,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赚钱不是。既然孟觉晓没有叫人陪酒的意思,黄莺也就顺着意思笑着上前给二人倒了酒道:“二个先生不妨先喝着聊着,听听小女子的曲子。”
“不知道姑娘都会些什么曲子?。高勋笑着问了一句,眼睛看了看孟觉晓,暗道此人的词名传遍大江南北,怕不是这天下的烟花之地,大半都会唱孟词。
果然那黄莺笑道:“高先生这话问的好,要说当今曲儿,自然是推孟词。
奴家粗鄙,倒也学了两孟六的词,二位先生不妨听一听?。
孟觉晓听着多少有点别扭,当下笑道:“随意吧!”
黄莺放下琵只旧泊手。有丫鬟捧着面小鼓讲来,黄莺笑道!“奴家唱狮世四子,琵琶不足以彰显气魄,所以用这鼓儿。”
咚咚咚,黄莺也不废话。说罢便敲打起鼓来唱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小兵。”黄莺的嗓子曾中音。带着一点淡淡的沙哑,对这个词理解的也不错,唱出一股金戈铁马的味道来。
“唱的好!正合你我兄弟沙场跃马之事。”高勋拍案赞叹,孟觉晓听着也觉得不错,便笑道:“这词换做关西大汉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