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宦海风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七章街上巧遇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上一层细细的沙子。时间长了沙子陷入道路中。即便是雨天也不会太泥泞。道路两旁种了树木,现在看上去还不高,数年后便会绿树成荫。走在这样的道路上,想不快都很难啊!

    张威心里想着,脑子里一直在琢磨,那个年轻的状元,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单单看这道路。就不是一般的官员能修的出来的。

    原本预计还要走三天才能到河间府,上了平整的官道后,宽阔的道路上开出了专门拱马匹快行的道路,一路策马快行,一天的功夫便来到献县城下。仔细算了算了。这一天怕不是赶了百十里地。这还是路上歇了几次,如能有马匹换着一路赶,一天的功夫就能到河间府。

    在献县随便找家客栈住下,次日一早起身卯时起身,一个时辰后便赶到了河间府城下。一路上穿过的州县不少。没少看见那些州县的城墙破败的样子,看见河间府重新修缮后不下五丈高大平整的城墙时,张威的脸上又露出一丝肃然。再看那宽阔的不下三丈的护城河。站在城下往上看,这样的一个坚固的城池看着就令人头皮麻,更别说打下来了。

    城门处虽然还有兵丁巡逻。但却没有收费,只是维持一下秩序。进城之后张威先找个。客栈住下。安顿之后叫来活计问话:“河间府可有好玩的所在?”

    活计一听这个便露出暧昧的笑容道:“这么客官,您要找好玩的地方。莫过于步行街里的珠翠阁了。城里有名的角都在里头

    一听这话张威便晓得活计说的是风月场所,笑了笑道了一声谢过,招呼几个随从出了客栈,问了道路,慢悠悠的在往集市走来。

    张威虽然是科举出身,但是家世并不显赫富裕,民间的疾苦对于草根出身的张威而言并不陌生。张威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深知要了解一方百姓的生活水准,还得到集市上去看看。至于步行街。张威听活计的话后,便断定不是寻常百姓能常去的所在。只有跻身于喧闹的集市,才能看清楚世间百态。张威一直这么认为。一行人网到集市的街口,远远的便感觉到人流开始密集。正准备进去看看时,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进入张威的视线。

    这个年轻人一身很普通的青衫,一个人慢条斯理的走着,东看看戏望望的。张威见了便微微一笑,朝那年轻人身后看去,果然五步之外,一个目光警惧的矮壮小伙子不远不近的跟着年轻人。

    “大嫂。这鞋子怎么买?。年轻人来到一个面前摆着一篮子布鞋的大嫂跟前站住,笑着问了一句。那大姓陪着笑脸,先安抚了一下身边紧张的三四岁大小的女儿,这才对年轻人道:“这位公子,鞋子一双八文钱。东街的店里买十二文呢。您要几双?。

    年轻人拿起一双布鞋仔细的看着,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状态,张威看着不禁暗暗好奇,很明显年轻人的心思不在鞋子上了。悄悄的走进到三步左右,张威竖起耳朵。听两人说话,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年轻人。

    那大妓还以为年轻人看不上这鞋子,不禁露出一丝失望的表情道:“这位公子,楼异二二坏可以少时那大姓身边的小女孩摇着心道:“妈妈我饿!”说着话,眼睛死死的盯着边上一个卖包子的。

    “乖啊,卖了鞋子妈妈给你买包子吃。”大姓哄了一句,回头时年轻人已经走开了,正失望时那年轻人手里拿着一个装着四个热气腾腾的包子的草碟子又回来了。

    “小妹妹,哥哥请你吃包子。”年轻人笑着把包子递过去,那女孩反裤是犹豫了,抬眼期盼的看着母亲,那大嫂很紧张的低声道:“公子,这怎么使得?”

    年轻人露出一脸灿烂的微笑道:“大嫂,我问你几句话,这鞋子我全包下了,一双八文钱。包子是我请小妹妹吃的。这么可使得?”

    “使得!使得!”大嫂高兴的连忙陪着笑回答小女孩得了肯。接过包子大口吃起来。年轻人蹲在对面,伸手爱惜的摸摸那小女孩的头,一边随意的问:“大嫂,你是城外安置点来的吧?日子还过的下去么?”

    “公子好心肠,奴家正是城外的流民,托活菩萨孟大人的福气。当家的在工地上做活,管吃管喝。每日还能领会来两斤粗粮。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当家的说了,孟大人还耍修运河,活有得做,还有工钱。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年轻人听了笑笑道:“大嫂。你一天能做几双鞋子?会做鞋子的人多么?”

    大嫂道:“这点鞋子是一个月楼下的。正经的千层底,做一双耍两天呢。说起这鞋子。我们那一甲的姑娘媳妇。十有**都是会做的。”

    “哦。是这样啊,如果给你提供材料,你只管做,月底全部按一双十文钱收购,你一个月能做几双?”年轻人又问,那大嫂顿时脸上露出一道喜色道:“这样的话,奴家专心做鞋,一天至少能做一双。”

    年轻人从怀里摸出一个小册子来,抽出里头夹着的碳条,对那大嫂笑道:“那么请大姓留下个地址,回头我好派人去与大嫂联系。”

    那大嫂忙不迭的报上地址,年轻记下后笑着摸摸那小姑娘的头。然后对大嫂道:“再见,这位大嫂。”说着站起,继续在街道上慢步行走。跟在后头的庄小六嘟囔着上前对那大嫂道:“多少双,我来给钱。”

    张威实在是好寺的不行,快步追上那年轻人,在后头轻声招呼:“前边可是孟六?”

    张威看见的年轻人正是孟觉晓,和张威想的一样,孟觉晓也认为要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民间的真实情况,所以隔三差五的就会到集市上来转一转。

    “这位仁兄请了。”孟觉晓回头惊讶的看着张威,看清楚是一个文士打扮的四十来岁的男子,便拱手笑道。很明显孟觉晓不想暴露身份。所以没有回答问题。

    “呵呵,看来这里说话不方便,不如前面找个地方坐一坐,慢慢说话如何?”张威笑着建议,孟觉晓虽然觉得有点突兀,但是见张威不像个普通人,想想点头道:“也好,前面有家茶楼还不错,一起坐坐也无妨。”

    两人虽然是街道上巧遇,但是互相感官都不错,进了茶楼找个临街的窗子坐下,客气两句后张威便道:“在下江南士子张士元,来河北寻友。当初孟六在京城的风采曾得缘一见,所以认得。适才见孟六与那大嫂交谈,心下好奇,故而冒昧。”

    孟觉晓听了也没往心里务,笑着摆手道:“谈不上冒昧,天下读书人是一家,都是孔孟弟子。至于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