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 剿抚大臣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部侍郎杨鹤,杨大人在朝为官多年,体恤爱民,素有清望,正是新任三边总督的不二人选!”

    成基命言罢,身后众官立刻醒悟过来,纷纷叩头,齐声道:“臣等也举荐杨大人!”

    崇祯见如此多的官员共同举荐一人,心稍喜,拉着个脸道:“那杨鹤何在?”

    “杨大人下朝后回府去了,想是不知陕西之事!”成基命连忙回答着,崇祯坐回大椅,叫过王廷恩,道:“你速去传旨,叫杨鹤立刻进宫见朕!”

    ……

    半个时辰后,杨鹤急匆匆地进得宫来。

    “臣杨鹤,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杨鹤长得一把美髯,因他说话,鄂下银丝便不断抖簌着,恰如天河泄地,崇祯虽然识得杨鹤,平日里对杨鹤却不怎么上眼,可此时不同了,因为杨鹤是被众臣齐口推荐出来的,所以,崇祯显然把杨鹤看作是天大的人才,此时见他,就分外亲切了。

    “杨爱卿平身!”崇祯温言唤起杨鹤,急问道:“方才朕与众爱卿商讨平乱之计,不料众位爱卿都一起推举你为新任三边总督……你,意下如何?”

    “这……”杨鹤心头一惊,他知道如今这三边总督乃是个大大的烫手山芋,正想着措辞,想要推却,不料一旁兵部尚书王在晋突然洪声道:“皇上!臣有话说。”

    “讲!”崇祯一见是王尚书,脸上笑意顿敛。

    “臣前日曾听杨大人说起陕西兵事,杨大人当时说了一番高论,使得臣感慨万千,深以为然,如今思虑,这话当真是精辟得紧呢!”王在晋话一说完,见众位同僚没有反应,便接着道:“当时,朝众位大臣都在,大家都对杨大人钦敬有佳,都认为若是杨大人能去陕西,定能平抚叛乱,功昭千秋!”

    “皇上,确有其事!当日,臣等都在。”王在晋的话起到了作用,当时,堂下诸人纷纷应和,杨鹤一时无言以对。

    说起这杨鹤,无甚大才,只是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在朝确实享有清名,这些性格,倘若能写入青史,那自然彪炳千古,可是,如是以这般性格为官,那定是行不通的,所谓刚极易折,就是这般道理,所以,此时众京官儿见能有机会把泥古不化的杨侍郎送出京去,那还不可劲儿扇阴风点鬼火么?

    “哦?杨爱卿说了什么话,竟使得众武都如此钦慕呢?”崇祯不知其曲折,他见这么多人都异口同声地打着保票,自然以为杨鹤当真能担当重任,于是,说话就更为客气了。

    杨鹤一愣,连忙跪倒,叩了首,还想推辞:“皇上,臣那日也是胡言……”

    “胡言也好,但说无妨……”崇祯哪肯放过,继续追问,杨鹤被逼上绝路,只得实话实说,道:“那日,臣等商讨治理陕西的良策,臣便以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今有陕西难民造反,皆是因为生活无以为继,方才铤而走险,刁民亦是民,所以,为国者,就应该多为他们考虑,调集粮草银两,解决这些人的温饱问题,难民吃饱喝足,自然就不会再反了……”杨鹤款款而谈,说到底,离不了一个抚字。

    “……”崇祯仔细听着,脸上渐渐地泛起光华,他毕竟身居皇宫,并不知道陕西的旱灾已是极其严重,灾民太多,而如今大明极为拮据,要将所有灾民全部招抚,完全是不可能的,鉴于此,崇祯方才心喜,他自觉若是按杨鹤的主意,那就不用打仗了,若是不打仗,那财政就能节省不少,当即点头同意,道:“杨卿所言极是,刁民亦是民,那么,陕西的民乱就交与杨卿仔细处理了!”

    崇祯金口玉言一出,大臣们知道陕西这个烫手山芋总算是推出去了,都是长吐了一口气,一个个都用幸灾乐祸的眼神看向杨鹤,杨鹤一惊,崇祯早就于椅上站起,道:“杨鹤,朕封你为新任三边总督,加封太太保衔,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并赐你尚方宝剑,遇事可以先斩后奏!”

    杨鹤但闻崇祯这般说,再也不敢推辞,只得战战兢兢地叩首谢恩。

    “事情结了,都散了吧!”崇祯了却一桩大事,便无力地挥了挥手,将众臣赶了下去,渊阁内,再次剩下他一个人了,他顿觉疲乏极了。

    陕西、辽东……

    崇祯靠在椅上,渐渐地有了困意,朦胧,他又想起大明王朝的各处灾患,梦的他,便是长声一叹:大明江山,何时才能拨云见日,迎来河清海宴的太平世界呢?

    -\**COM ||||书友上传/-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