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俨黯然步下大殿, 大臣们都知道找个地方躲藏, 他也需要找个地方巡幸巡幸了,
巡幸的地点早就定下來了, 他的阿父跟他说过很多次, 向他保证, 到了那里, 他一定也可以像唐玄宗一样受到优待, 更可以西边再起, 复回长安, 重振大唐雄风,
此时, 他的阿父田令孜就站在身边,
在所有人都惊慌失措时, 田令孜反而感到一股热血在向上涌, 他知道, 真正属于他的时代已经來临了, 等所有的文武百官走光后, 他站到前面, 轻轻的对李俨说:皇上, 我们可以启程了,
李俨的眼中充满眼泪, 终于到了这一天了吗, 自己也要走抛国都弃国臣的这一步吗, 他望着阿父, 在做最后的挽救:真的沒有第二条路走了吗,
田令孜沒有回答, 他沒有时间和耐心再來进行劝说, 他使了一个眼神, 有人牵來了快马, 后面冲出两个太监将李俨半扶半推送上了马背, 然后低声下令:走,
他们走的很轻便, 在走之前, 他们沒有通知大臣, 远亲, 跟他们走的只有数名王爷和几个妃子,
他们走的很隐蔽, 这全靠田公公安排得当, 所有人轻装便服, 含枚禁声, 井然有序,
选择的路线也很巧妙, 唐朝皇帝有弃都西奔的习惯, 有名的是唐玄宗, 不太有名是唐德宗, 他们经过长安城北禁苑, 渡过渭水便桥, 奔西而去,
北风凛冽, 冰冷刺骨, 就连苍穹间, 也是阴霾如夜, 空旷的官道上, 李俨一行默不作声, 走出老远, 李俨忍不住回头, 望着身后已经模糊在视线里的都城, 一脸阴郁……
十二月五日黄昏, 长安, 李俨出奔的当日, 黄巢率领着大军, 浩浩荡荡的开进了长安城下,
多少次梦回你的怀抱, 今日才能重逢,
多少次构想此情此景, 今日终于成真,
多少次对你咬牙切齿, 今日方将你踏在脚下,
多少的新仇旧怨, 今后慢慢与你勾消,
黄巢又回长安了, 离当年考场失意愤然离去已经很多年, 现在的长安城门依旧高大坚实, 长安大街依然宽阔亮丽,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唯一变的只是人,
当年的黄巢是落魄的文人, 曾经的黄巢是行走江湖的盐商, 现在, 他是草军领袖, 长安的新主人,
黄巢穿着金甲锁衣, 坐在黄金装饰的车轿里, 从长安城门昂首而入, 当年, 陪他到长安的不过一老马矣, 今天, 在他的身后是连绵数里的兵马, 辎重车辆塞满了街道,
草军将士身披红巾衣裳, 披散着头发, 手持坚刀利刃, 拥着黄巢直赴含元殿,
在长安宫殿, 早有数千宫女静静等待着他, 等他出现在她们面前时, 她们齐齐跪下, 山呼:黄王万岁,
不要怪她们薄情, 旧人一去, 就认了新人, 那位皇上自己偷偷开溜, 而长安城数万将士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她们还要活下去, 无论屈辱还是荣耀,
黄巢不禁闭上眼睛, 这三千粉黛脂肪香气扑鼻而來, 是了, 是了, 这大概就是冲天香气透长安了,
当年的梦想, 终于实现,
十二月十二日 黄巢进入长安的七天后, 含元殿,
在将长安城内所有的唐朝宗室杀了个干净以后, 黄巢终于决定走向含元殿的最高处,
在登基那时, 有太多的问題要处理, 尚让虽然聪明, 但搞这些礼仪却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在最后时, 竟然发现沒有合身的皇袍,
考虑欠周啊, 李俨那单薄的身板怎么可以跟黄巢比, 还好, 黄巢不讲究, 很平民, 他找來黑色的麻布, 画上腾飞的蛟龙, 做成了一身山寨龙袍, 宫里也沒有乐手为他奏响登基的音乐, 这也沒关系, 黄巢说把我们的战鼓调來, 敲鼓也不错嘛,
于是, 在震天的鼓声中, 黄巢正式登上了皇帝宝座,
一个失意的读书人, 一个走贩商人, 经过自己的努力, 终于达到了人生的顶峰, 他俯视天下, 天高云淡,
可是, 这算是最终的成功吗,
快意的黄巢沒有发现在他坐上皇位开始, 另一场考试已经开始, 当年科举场上考官是长安高管, 现在的考官是天下百姓,
題目更大更紧要:怎么当一个好皇帝,
现在, 黄巢已经当上了皇帝, 他所要做的, 自然要让自己的帝业千秋万载, 万世流传, 或最少程度要让他的朝廷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正宗皇朝,
黄巢做过很多努力, 累得是满头大汗, 他把国号定为大齐, 改年号为金统, 他还沒忘了借神鬼之说羞辱一下他的对手, 他将李俨的年号广明进行了拆分, 宣称, 李俨是将唐字去掉下面, 而加进黄字, 成了廣(繁体广), 明, 日月也, 这是唐朝气数已尽, 自取灭亡.也是上天冥冥之中, 示下符瑞, 以后就是黄姓的日月了,
远在千里之外的李俨在得知后, 表示相当不满, 立刻宣布把年号改为了中和,
黄巢又设立百官, 将自己的将领封相拜将, 拉扰前朝旧人, 四品以下官员留任如故,
他宣传政策, 收服人心, 在进城时, 大将尚让见人就说:老乡, 我们将军是好人, 是为民请命, 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
为了表示诚意, 草军将士人品大暴发, 当街发起了红包,
黄巢也知道, 天下未定, 于是派遣各路兵马防守长安四周险要之地,
最后, 黄巢封其妻为皇后, 尚让、赵璋等为宰相, 郑汉璋为御史中丞, 李俦等为尚书, 皮日休为翰林学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