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二章、三战时期的圣诞故事(八)第(3/4)页
北和满洲占领区,撤回日本列岛保卫本土。而沈阳战俘营里的这些前海军陆战队大兵们,也在日军撤退、战俘营关闭的时候,被移交给了前来接收的中国红军,之后又被送到了苏联……这些在战俘营里熬了四年的美国佬,就这样逃出了日本人的魔掌,带着憧憬来到西伯利亚,以为自己总算是可以回家了。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因为美苏两国还没有彻底撕破脸皮的缘故,也确实是不少美国战俘通过北太平洋航线,被苏联人分批遣送回国。
但问题是,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还没等这批美国战俘遣送完毕,美苏关系就进一步急剧恶化,美军战俘遣送工作也随之半途叫停、戛然而止。原本被安排第二批回国,正在勘察加半岛等待归国邮轮的塞西尔军士长和他的一百多个同伴,就这样被滞留在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看守所里,当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等到三战爆发之后,苏联人把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看守所直接换了块牌子,变成了战俘营。
而已经当了五年战俘的塞西尔军士长,还有他那一百多个没来得及被遣送回国的美国驻华海军陆战队同僚,也只得垂头丧气地承认现实:他们只是换了个地方,然后还得继续自己的战俘生涯……不接受现实又能怎么办呢?在日本人的战俘营里都熬了这么多年了,难道换成苏联战俘营就要觅死觅活了不成?
跟之前的日本战俘营相比,堪察加半岛上的苏联战俘营自然是寒冷得多了,才刚刚进入十月份,天空中就已经飘起了小雪。好在每个战俘都发到了厚实的毛皮大衣,取暖的木柴也很充足,并无受冻之虞这些木柴都是苏联士兵在降雪前监督着美国战俘们去郊外砍伐的,堪察加半岛上虽然人少,但树却是多得很。
然后,在堪察加半岛上的苏联战俘营里,塞西尔军士长总算是吃上了久违的面包虽然是带着明显酸味的俄国黑列巴;饮食中肉类的供应也比日本人那边丰富得多虽然经常会有一些马肉香肠之类的奇怪玩意儿;而且堪察加半岛还出产各种很稀罕的高档水产品在美国城市里经常是有价无市的阿拉斯加帝王蟹、新鲜海胆、鲑鱼和大马哈鱼,在这边的市场上却是玲琅满目,卖得极其便宜。虽然苏联看守不会那么好心地给战俘们提供这等美食,但塞西尔军士长还是可以用随身财物购买到一些来解馋。此外,这边战俘营的管理制度也比较宽松,入冬之后,有时候甚至允许战俘离开营区,到城市去逛一逛反正只要港口一封冻,就连苏联人自己,都被严酷的大自然困在了这块地方。这些美国战俘又能跑到哪里去呢?
而且,如今这年头,整个世界都在铺天盖地的战火中燃烧,跟外面那些终日与轰炸、枪战、强制劳动、饥饿、疫病、逃亡甚至是核污染为伴,过了今天就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的人们相比,他们在战俘营里好歹有吃有喝有住,需要干的活儿也不多,简直都可以说是在享受一场悠长的度假了,又还有什么可委屈的呢?
只要一旦想开了,放宽了心思,不再怨天尤人,战俘营的日子感觉也就好过了许多。毕竟,作为败军之将,他们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对战俘营的生活抱有太多的幻想,能够不受酷刑折磨就该感谢上帝了。
唯一让这些前美国驻华海军陆战队员们感到遗憾的是,自从三战爆发开始,他们就再也收不到家里的信件和邮包了之前在日本人的战俘营里面的时候,他们还可以走红十字会的渠道,通过瑞士中转,跟美国故乡的家人勉强保持通信,可是随着三战的爆发,瑞士这个理论上的永久中立国也挨了核弹,旋即被苏联攻灭,红十字会随之陷入瘫痪。如此一来,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被战争的火幕划分成了两大阵营,已经不存在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中立国了,交战双方从此断了沟通渠道,让这些渴望得到家乡消息的战俘们倍感沮丧。
今天是俄国人的圣诞节,就连战俘们都得到了一份圣诞节特别配给,每个美军士兵都能分到一瓶酒和一盒糕点。至于军官……那些军官早就已经趁着美苏两国还没有彻底撕破脸的时候,全部早一步乘上了回国的邮轮。在没走成被丢下的这些倒霉蛋之中,塞西尔军士长已经是军衔和资历最高的了。
※※※※※※※※※※※※※※※※※※※※※※※※
就这样,在一月七日的东正教圣诞节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战俘营的前美国驻华海军陆战队员,这批前后已经老老实实蹲了五年战俘营的“模范战俘”们,在木屋里烤着火,喝着酒,吃着糕点,看着窗外的落雪,听着塞西尔军士长磕磕巴巴地翻译着俄国报纸上的战争新闻,一时间颇有些隔岸观火的感觉。
“……苏联黑海舰队主力突破土耳其海峡,大举进入地中海,炮击海法港和贝鲁特港。叙利亚起义军攻入帕尔米拉,中东地区的美军正在向伊拉克溃逃……斯大林发表公开讲话,号召阿拉伯人和非洲黑人配合红军发动反殖民起义……后面都是些套话、空话和官样文章,还有很多拗口的专业词汇,我就不翻译了……”
“……巴黎核爆后的废墟初步清理完毕,法国政府预备举办全国公祭,以悼念上百万死难者……”
“……经专家评估,被原子弹摧毁的荷兰海堤在短时间内难以修复,阿姆斯特丹的重建工程被迫延期。”
“……爱尔兰共和军与美军在戈尔韦城展开激战,苏联人给爱尔兰提供了五万条步枪的紧急援助。”
“……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被直接划入苏联国土,并且恢复其东罗马帝国时代旧称君士坦丁堡……”
“……投降后的英国本土陷入无政府状态,并爆发大规模饥馑。爱丁堡的苏格兰政府派遣代表团前往莫斯科,恳求苏联派兵进驻。同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觐见斯大林,公开恳求红军渡海进入不列颠,帮助恢复英国的国内秩序,并且提供一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斯大林表示这个问题有待研究……”
“……一支美国舰队出现于法罗群岛海域,疑似企图偷袭摩尔曼斯克,目前已被红海军逐退……”
“……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发表公开声明,驳斥了社会上有关将要降低战时食品配给标准的谣言,宣称即使在三战爆发、东欧普遍旱灾的情况下,苏联政府也有能力给每一位勤劳的公民提供足够的食品……”
“……中国红军宣布已经解放福建全省,正在积极筹备渡海进攻台湾事宜……”
“……越共发动的第二次西贡战役受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