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项绍云起身看项詅眼里有泪,走进她,挨她坐,唤她,“姑姑”。
项詅帮他顺衣襟,“姑姑可算看到了”。
京都项绍云的老师欧阳修编的信来时,家里正在商议着要不要让项绍云去考举人,结果这难题被欧阳修编几句话解决了,他说项绍云的应试文章他看了,现在要去考举人还差火候,不如再等三年,历练一番。
如此一来,项绍云不去,项义和项维却想去试一试,现在正是好年纪,若是再等三年,俩人都已成家立业,也就不一定会有那么纯粹的环境让他们读书,毕竟他们与项绍云是分出去的叔叔,待娶亲之后,家中一切是要自己操持的。
事情商定,不日就要去京都,徐家兄弟也是再找不出理由待在新河不走。
置办下侯府的东西,收拾好行礼,整整二十几辆马车。
项义兄弟俩人的行装也在里头,临出发,项詅将项义、项维叫到面前,算算时日,有两年了,面前的少年早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年前嫃儿周岁宴上,有几位夫人家中有适龄的女子,我一直帮你们留意,如今寻了两家,只待你们此次去京都高中,便可议亲。”
两个少年低头红脸给项詅谢礼,项詅受了,又将在京都原就属于他们的宅院和铺子的钥匙和账簿交给他们,这些铺子原就是有管事伙计,并且一直有利润,接手之后只需好好打理,维持一家子的生计全不是问题,还可以过得很富裕,“之前的别院一直有人照看,你们回去之后也可住那里。”
又叫了项三来,吩咐此次回京照看好两位爷,待他们安置好再回来。项三领命。
第二日出发回京都,七姨娘坐在最后一辆马车,这是她来新河之后第一次出府门,却也是最后一次,总算能在项詅面前磕头,说了好些感谢的话,项詅只应下,让她回京都照顾两位爷,抹泪扭头上马车而去。
徐家兄弟来辞行,徐淳璋抱着嫃儿不想撒手,直问可不可以嫃儿也一起回京都,众人皆笑。
徐三爷送他们出城门,直到看不见,徐淳璋昨儿晚上直嚷嚷说要徐三爷的‘银光涤血’剑,说是拿不回京都,徐二爷就要找他麻烦。徐三爷就是不应他,第二日装马车时,将一个匣子递给潘管家,让他直接回京交给徐二爷,徐淳熙看到,暗自好笑,就等着徐淳璋回去怎么和二叔交待当日的夸口吧。
此时已是夏日,想不到一晃时光,一家子在新河已住了两年,徐三爷的任期也过了两年,想到当时与圣上请命要任新河刺史,理由自是好笑,就为着有后,再看现在的项詅高挺的肚子,可心的小女儿嫃儿,见天儿待徐三爷下衙的时候躲在帘子后面,父亲踏脚进来就出来咯咯笑,待这个秋天时,又会有一个孩儿降生,明年这个时候也是该回京的时候,再不是这样一家子安安逸逸的过小日子,西郊大营的将军们时时来信,听说徐三少夫人又怀上了,个个打趣徐三爷,话说,这生孩子也是要请命的,要不你看徐都统,三年抱俩,可不是就是请命去新河才有的,武将难为啊。
听着这些浑话,徐三爷恨不得当面踹将军们几脚,想着西郊大营,心里也是想得很,虽然圣上没有收回他在西郊大营的权利,时有要事,徐三爷竟会赶在前头,但毕竟不是身在里面,近来听说常贵妃的母家新进了一位武状元,殿试时,陛下问他有何志向,这位常状元回,“男儿当得入疆场,历练当属西郊营”,还恳请陛下放他到西郊大营去,不论是小兵还是虾将都可,武举状元历来都是入各大军营,多数是直接上战场,西郊大营隶属皇家军队,里面不论将军士兵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老兵老将,新人进去可不好混,这位常状元指明要进西郊大营,将军们来信,虽有些危言耸听,但也不是没有道理,常家,有待考究呢。
这几年后宫不平静,中宫虽然太子安稳,皇后之妹又许了禹世子,但历来夺嫡都残酷,西郊大营就成了靶心,人人都拿着准头往里面瞄,徐三爷心想,再等等,等他抱上儿子,回京都再去清理,他的手段从来快速,斩草要除根。
项詅收着项义和项维来的信,有喜讯也有不好,项义中了举人,项维落榜,从信中项义表示自己再无力向前,进士之争全无指望,想着毕竟功名在身,虽不能做官扬项家名声,但他们兄弟已尽力,让项詅莫怪他们,项维信里说,他要学经商,日后项绍云也有帮扶,有了功名,所以他们无憾。
项詅收起来信,他们无憾,自己也无憾了,给他们回了信,挑了好日子,应两兄弟的请求,给之前相中的两家姑娘下聘,一家是布政使蒋大人兄长的长女,今年十四了。一家是巡抚关夫人的内侄女,她娘家在京都,侄女在家排行第三,今年十五,这样,陶家女子便说给项义,蒋家女子便说给项维,叫人请来蒋夫人和关夫人,三人一合计,蒋家也是生意人家,关夫人的弟弟也是秀才,之后一直没中,也就经营着家里的生意。一听项义中了举人,满心的愿意。
蒋大人的兄长是在新河,人说父母官,蒋大人也算是衣锦回乡,乡里乡亲之间也全是脸面,项维中秀才时,蒋夫人已是来过一会,此次听说举人没中,倒也没有旁的想法,蒋大人的兄长也是一介白衣,再说项维她也见过,是个知书懂礼数的,这厢,项詅便与她们议了下聘的事宜,定下媒人和下聘的日期,好一番操持,项义、项维定下婚事。
项詅不经又想到项绍云来,找什么样的女子呢?
待回京都,自己肯定是要回侯府的,即便不回侯府,住进徐三爷的都统府,也全没有道理再回项家的道理,早一些帮他相看,在一些了了心事。
再与徐三爷提起,徐三爷沉吟,“也不用着急,若是在新河你没有中意的,明年回京都,咱们再相看,到时候有母亲和老太君掌眼,还有两位嫂嫂,她们是女眷在京里常来常往的人家里面定会有合适的。”
项詅笑他,“两位嫂嫂哪里能抽空帮着云儿相看,你瞧瞧淳熙和淳璋,明年淳疆也有十岁,都是要母亲早早操心的。”
徐三爷更笑她,“煕儿?璋儿?”
“明年回京都,你可不要与他们相提亲事的事。”
项詅诧异,“怎么,难道不成亲吗,怎么不能提?”
徐三爷紧紧她的肩膀,靠在她肩头说起了徐家几位小爷的亲事。
“淳熙日后是要挑侯府大梁的,他的亲事从小就定下,定的是广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