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对记者这一行存在偏见,比如周国平,他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不喜欢见记者》。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他说,我不喜欢见记者,是因为他们总是想从我这里追问出什么了不得的经历和体验,我难免会让他们失望。他们也许听说过以前到了南极的人在世界观人生观方面会发生伟大的飞跃,现在我说不出类似的飞跃,他们便认为我是白去了一次南极。唉,我怎么对他们说清楚呢,对于所谓的伟大飞跃,我基本上是不相信的,同时我不认为没有飞跃就等于没有收获。同时,采访稿喜欢用讥讽的口吻,实在不能轻信记者,说出些什么。
事实上,大部分记者都是普通的善良的人,采访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是他们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打破砂锅问到底,莫名其妙的窥探他人**,这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他们必须这么做,不然就不叫完成了工作。记者乐于帮助他人,也的确帮助了。就像那一天去地震灾区,他们赶到一个居住点时,拉着救灾物资的卡车没人卸货,记者们立刻加入卸货的行列之中。连景词这种柔弱美丽的女人都接过一个纸箱扛在肩上,毫无怨言。真正坐专车享受的机会大部分时间是缺少的,新闻最基本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却缺一不可。
一夜安眠。第二天早上,景词刚来到公司,希希就走过来,对景词说:“明星小三是最近全国性的热点,新浪这两天都炒爆了,你也去弄点有深度的报告呗。”
“你说的是周一见吧?”景词笑笑。
希希回答道:“是啊,新浪和南都挺会炒作的,上周五就发生的出轨事件,硬是酝酿了一个双休,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即使不上微博,也算口口相传。”
“现在主动权都已经在南都了,我们还能采访到什么吗?即使写,也都写的是别人写过的东西,不能有什么创意了。”
“景词,你文笔好,好歹去搜集点儿资料,在我们的版面上写出点新意,不然,这么好的料,我们都给浪费了。”希希喝了口咖啡。
景词点点头,“谁也不想被甩在后面,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这是财富的马太效应,在新闻报道上同样如此。”
希希笑道:“新闻就是要吸引眼球,如今,出轨门人尽皆知,我们能做的,只是起个更加吸引人的新闻标题罢了。”
“我们也直接采用南都那篇稿子,改成非常劲爆的,也就行了。”
“对啊,这个问题已经没有深度挖掘的意义了。”希希明白景词的意思,道:“我给你点儿资料,你重新整合一下。”
从业很久,景词对新闻行业的行规已经了然于心,同许多行业一样,新闻行业有很多光明的事,这是主流,但是同样存在许多暗箱操作的事情,有些人和企业花钱多上稿,还有些花钱不想被曝光,记者特意到各地去寻找不想被披露和发疯想出名的人和企业,然后和他们讨价还价,这些人几乎都会花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景词道: “原本出轨这事不算大事,捅出去以后,小事也就成了大事,毕竟他们这些人是明星,不是普通人,他们就算付出些代价,也保不住自己的声誉了,这些新闻稿子一出,说不清楚他们还要出现什么乱子,所以我不想把这件事写的太过不堪,在这几个明星的伤口上撒盐。”
希希点点头:“是的,我们也不是专职的娱乐记者,只是因为我们有个娱乐版面罢了,我们和无聊的狗仔队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都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去报道。总之,趁热打铁,不要影响了工作进度,麻烦你啦。”
景词道:“放心,我一定好好写。这文章绝对是发映事实的,选取的角度肯定也不会有问题。娱乐杂志与我们的立场不同,我们是站在大众的角度去观察这个问题,不添油加醋,绝对更可信。”景词来上海读书后,眼界大为开阔,说话间颇为从容。
“嗯。那你先忙。”希希说完,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去了。
景词点点头。端坐在电脑前面,随意的搜寻新闻。没人找她聊qq,正当她看的有一点儿灵感的时候,希希的资料也发过来了。希希抖了抖她的qq窗口,景词接收资料,并且发了一个笑脸给希希,附带“谢啦”二字。
景词自己也已经搜集到很多有关出轨的新闻,她按着相关评论观点和导向写起来。万事开头难,只要打出第一个字,就可以继续写下去,完全是自然而然不费吹灰之力的事儿。写好后,她将文稿发给希希,希希是没有资格审核景词文稿的,景词只对报社总领导负责,但是景词的文章还是先发给希希,由希希做后续工作,走一个流程。
景词忙完这篇稿子之后, 离吃饭的点儿已经不远了。一上午时间,其实过得也很快,小时候,每个人都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一天能做很多事情,仿佛精力永远都用不完,从来不会感觉到很困,爸爸妈妈让自己睡午觉或者晚上睡觉时,自己准不想睡,还想玩儿,即使躺在床上,也睡不着。但是现在,人一过了25岁,就整天都困,做一点儿工作就困,周末睡一整天,还是困。偏偏人小时候每天的科学睡眠时间是9到10小时,而长大的,科学上说大人只需要睡6或7个小时,景词觉得科学实在是不准。
正在景词决定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的时候,她的电话响了。景词接起电话,听到对方说:“景词,有个急事……上次矿难的事情你还记得吗?”
景词道:“记得。”矿难的那次,景词也去采访了,当时的场景让她吃了一惊,虽说自己平时也看过相关报道,各种惨烈,可是毕竟与自己亲眼看见不一样,当时的场景太惨了,一个个黑乎乎的尸体,被压的断胳膊断腿,这种场景不想起则已,一旦想起来,就记忆犹新,仿佛仍然身处现场。如果矿难这种事处理不妥当的话,一个矿就彻底毁了,可能会被关停,即使以后通过关系重新开起来,也是要停几个月的,几个月的损失相当大,那对城市今后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处理这种事情上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政府是不希望这篇文章见报的,虽然不是让记者回避问题,也不是要掩盖,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给今后的工作造成被动。只能写一些“矿年老失修,尽管经常维护,相关负责人也非常负责,但还是发生了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情,矿长已经对所有罹难人员的家属给予赔偿,赔偿款多少多少钱”这种话,尽量为矿上遮掩。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