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不在家时,她的爸爸每天忙里忙外。没有半点空闲。妈妈在家时,却又常常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家里从没安宁时宜。她想,这也许就是造成爸爸脾气暴躁的原因。而且在这个村子里,她的爸爸并没有像别的男人一样,还不知廉耻的跟女人们一起出去明目张胆的吃软饭。而是独自一人挑起了这个大家庭的生活重担。这一点,是村里别的男人所无法也不能做到的。
一次,白杨拿去交学费的一百块钱被她不小心弄丢了。而这一百块钱对白杨家而言,是一个很不小的数目。她一想到如果被爸爸知道后的情景就不寒而悚。在不停的自责和不安中,当她度日如年般过了一个星期回到家时,她的爸爸在知道真相后竟一句也没骂她。保是语重心长的说叫她以后注意点,家里己丢不起第二个一百元。
可是这一次,爸爸没有打她骂她反而让她更加难过,更加的自责。
是的,爸爸也许并非是一个特不讲道理的人。白杨想。
(5)
其实,在白杨读书期间,仍常常会过着以前的那种挨冻受饿的不堪生活。因她常常和爸爸顶嘴,她的爸爸在一气之下便不让她吃饭,有时甚至不让她进门睡觉。特别是在寒假期间是,这种生活便常常伴着白杨度过。平时还罢了,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在冬天大雪纷飞的夜晚,她也只得在别人家的房檐冻得瑟瑟发抖。可因为性格的倔强,她就是宁愿冻死也不愿向她的爸爸低头。因此,她吃了许多不为为知的苦。
而这时,白杨特别的恨一个人,那就是她们村的村长。也不知怎么回事,村长总是和白杨家过不去。常常想尽各种办法排挤她家。而且每次上来批下来的扶贫对象,可以说她家是必不可少的一户,可是白杨家几乎从来都没有份。倒是他的一个没结婚的侄子因要盖新房,他便从扶贫的资金中拿出几千块钱给他。
对于这种表面说是扶贫别人都在私底下说实则是扶富的现象,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户却都只是敢怒而不敢言。一般上级都只是例行公事,而一到了村长这些人的手里,便好比送给了他们,他们想给谁就给谁。他们就是谁也不给,别人也不敢拿有怎么样。因为在这样一个欺软怕硬,弱肉强食的小小村庄里,正所谓山高皇帝远,谁又敢明目张胆的去得罪这里好比土皇帝般的村长呢。
面对这种**的现象,白杨有着太多的不满和愤怒,但却又是那么的无可奈何。因为她根本无法改变这一切。
这些倒还罢了,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因为白杨最小的弟弟很调皮,村长就将这个才几岁的孩子视为眼中钉似的。只要小弟弟一在外面,他便想尽各种办法整他。有时弄得小弟弟都不敢出去了。有一次,他竟丧心病狂强行喂石子给小弟弟吃。乍一听到小弟弟哭着回来说着这件事是地,白杨只觉得一股无名的怒火直冲脑门,恨不得马上将那可恶之极的村长千刀万剐。如果眼光可以杀人的话,白杨相信村长早己死过几万次了。
一种对村长刻骨铭心的,咬牙切齿的恨在白杨的心越积越深。与此同时,只要是当官的人,白杨便有着一种莫名的敌意,在她的心中,只要是当官的便没有一个好东西。
(6)
小学毕业后的白杨再次面临失学的困境。
因为家庭的负担越来越重,她只得无夺的再次止步于校园之外。一年多来,看清楚了家庭的真正境况后,白杨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可是好不容易能够上学,现在又得再次失学。她不禁感到万分的无奈和不甘心。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不得不咬牙让步。
妈妈的长期不回家,爸爸的暴躁,家庭的困境,村长的压迫,村里人的冷漠,无知,而自己又得再次离开心爱的校园。。。这一切的一切压得白杨喘不过气来。眼看着新学期的来临,拿着入学通知书的她感到是那么的茫然和无助。离开学校生活的她,不知该何去何从。
终于,在新学期开始的前几天,白杨因心里苦闷而跟爸爸顶嘴,她爸爸一怒之下像往常一样毫不留情的将她赶出了家门。白杨在外饿了三四天。也在村子里游荡了三四天。有时饿得实在受不了时,便到自家的地里去挖红薯吃。晚上夜深人静时,便蜷缩着身子蹲在别人的屋檐下。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白杨深切的感到自己始终只不过是一只脱了群的孤雁。在这个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她竟突然发现这里对她而言是那么的陌生而寒冷。
也许,我根本就不属于这里。我是该死心彻底离开这里的。在她的爸爸赶出来后,一直回荡在她脑海中的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
虽然,她极为害怕流浪,那种孤独无依,不知何去何从的茫然心境以及时时还得心惊胆战的抵抗坏人的情景,她一想起来便感到恐惧。
可是,最后她还是选择了继续漂泊。而且这次,她己铁了心不会再回家。
在外面游荡了四天后,白杨终于给爸爸留下了一封信,静静的离开了家。她在信中说她有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离家出走,可最终都回来了。那么永远也不会有第三次了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