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埋葬时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2011年第(1/1)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知何时,音乐在自己的生命中已经变得不可或缺。喜欢上耳畔旁不时地萦绕着乐符的感觉,或狂躁,或轻柔。

    又何时钢琴曲在自己的常听曲目中逐渐增多。或许是因为初中时第一次听到《梦中的婚礼》却有种似曾相识地奇幻感觉,也或许是《童年》在我记忆深处引起的共鸣。

    一,理查德。克莱德曼《梦中的婚礼》

    第一次听见这首曲子是在初三,正午的阳光刚好在破裂的房墙上偏转了两个小时的角度。午睡醒来,简单地洗过脸后便出了寝室门,马路两旁高大连绵的柳树遮住了炙热的阳光,只有小块的阳光落下来,破碎斑驳。当《梦中的婚礼》响起时,我感到一股熟悉的痛觉冲向大脑,仿佛把各个荒陌的神经都触动得清醒透亮了。然后猛地在鼻孔里变成了一种激烈的酸涩。放慢脚步,我看到欢愉的人群熙熙攘攘, ; ;笑声放肆,放肆,放肆,然后慢慢变得迷惘,迷惘,迷惘,最后我再也听不到他们的任何声音了,他们全部看着我,然后身体不断地向后面快速的移动。他们惊恐,无助,我麻木地看着他们远去,消失在了远处弥漫的透明气体中。在最后他们消失的一瞬间我再一次听到他们的笑声,清晰,落陌。

    音乐停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眼泪簌簌地落下来,狠狠地砸在发烫的黑色马路上,蒸发得没有了痕迹。

    这首曲子没有**,也或者说处处都是**。婚礼的欢愉,深处却透漏着虚梦不实的无奈与痛楚。

    或是这种熟悉的疼痛,也或是其它什么原因,这首曲子从此像是刻录在了我的心里,我用血液般的热烈爱着这首曲子。有人说单曲循环会让一首曲子在自己的脑海里变得越来越差。而当我在深夜里一遍一遍地去听它时却总是感觉一如初见,不肯舍弃。

    喜欢上《梦中的婚礼》,继而喜欢上了理查德。克莱德曼,听他再奏《命运》,激烈苍劲。《爱的罗曼史》,是连绵不绝的忧郁。《爱情的故事》,则是平缓却痛入骨髓的孤独感觉。

    二,班得瑞《童年》

    很认真地去听《童年》是因为一个陪我长大关系很要好的表哥。其实以前也是有听过的,只是不知道名字,当他介绍给我时,我便很认真地听了!

    曲子深处是一个明亮漂亮的男孩子,会和其他孩子们一起游戏,不喜欢说话,微笑的时候如同天空中干净的白色云朵,会一个人独自回家。当年轮转动时还是无知地笑。终于有一天发现了自己已经长大了,孤独得如同一个流浪的拾荒者,捡到的却只有过往的记忆,他无助地看着天空流泪,大声地喊他朋友的名字,却最终也没有人回答他,更没有人听到他的声音。

    我不知道《童年》这首曲子背后的故事,我却在它里面看到了时间,看到了明亮繁茂的似水年华,也看到了落陌孤独的岁月。它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很简短的记忆,很平淡的故事。只记得每天都会给我糖果的慈祥爷爷,陪我一起玩耍的表哥,还有会借给我作业让我抄袭的泽。

    童年在我的记忆中真的没有过多的记忆,小时候自己的学习很差,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也或许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童年在我的生命中成了一段不太快乐的日子,也或许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没有记住关于童年过多的记忆。

    但表哥的样子在我的记忆中还算完整。一个聪明好动的男孩,喜欢白色,喜欢听歌,喜欢安静地躺着看自己喜欢的书。喜欢说话,声音很好听,做过校园广播员,交际能力强,认识了很多朋友。

    表哥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快乐的孩子,不喜欢学习却会坚持自己的梦想。

    小时候经常欺负我,我总是告诉姑妈(他是我姑妈的儿子)他欺负我,姑妈便骂他,我就得意地站在一旁看着。过会儿我便又开心地去找他一起玩耍了。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总是感到很快乐。

    三,贝多芬《献给爱丽丝》

    这首曲子大概很多人都听过。我也是比较熟悉这首曲子的。后来又听到了这个曲子的故事便更加感受到了这首曲子的魅力。

    《献给爱丽丝》是贝多芬写给他的学生伊丽莎白·罗克尔的曲子,在它的生前并没有发表,他大概是只想把这首献给他喜欢的学生,所以没有发表,而当现在的我们再次听到这首曲子时我们应当感激,感激在贝多芬的生命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女孩,这首曲子献给了爱丽丝,也献给了全世界。

    贝多芬在音乐界的地位算是举足轻重。一生苦难深重。罗曼诺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中也有贝多芬的影子。他四岁被爱喝酒父亲逼着学习音乐,每天面对的是谩骂和责罚。8岁就开始上台演出,18岁母亲去世,老年时失聪。曾是莫扎特的学生,却被莫扎特有了更大的成就。

    创作的《第九交响曲》举世闻名,但当时贝多芬却已经失聪了,我们都听到了他创作的这首曲子的悲沧和伟大,他却没能听到我们的掌声。当时演奏结束时他还是背对着观众,当他转过身看见观众们鼓掌时激动的哭了,这是英雄的泪,如果说他写的《英雄》是给拿破仑的,那么我觉得他更应该配的上这个称号。我无法想象一个失聪的音乐家的悲痛与坚强。当一个视为音乐为生命的艺术家在失聪后还能坚强地活着是需要多大的毅力,更无法想象他还创作了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交响曲。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