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兵神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七爷爷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音,温厚中带着关切,平静中透着慈祥。

    ‘释云’是少年的全名,可和他熟识的人,通常都不会叫他的全名,而是唤他‘云儿’,毕竟他还没成年。

    但在竹花村,和少年熟识的人……应该说是亲近的人确实太少了,所以当少年听到老人那亲切的招呼声时,那张好似麻木了多年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笑容的影子。

    “七爷爷……”

    竹屋里的老人,少年心中亲亲呼唤着的那个老人,是在十一年前,也就是少年出生后不久,才来到了竹花村的。

    褴褛的衣衫,蹒跚的碎步,佝偻的身影,苍悴的面容。

    听阿妈讲,以上种种,便是‘七爷爷’第一次来到竹花村时的真实写照,像极了一个被恶媳逆子扫地出门,无家可归,无倚无靠,靠着四处流浪乞讨混吃等死的老叫花子。

    当然,这些都是当时村里人的猜测罢了,作不得数,可是,事情的真实情况,却还要比这凄惨得多。

    据老人自己讲,他姓田,本名叫什么,老人已经记不得了,但由于老人在家排行第七,所以常被人唤作‘田七’,日头长了,老人自己也就习惯了。

    老人的家在离这儿很远很远的地方,老伴去得早,留下了一个儿子,儿子名叫‘田荣’,倒也孝顺知事,可叹家徒四壁,早已过了婚嫁的年纪,却寻不到合适的人家,后来儿子一气之下,便去从了军,说是不混出个人样来便不回来。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老人听了儿子的话,倒也没说什么,而且他当年也曾从过军,从军之前不也没有取上媳妇么!

    何况那时老人年纪虽大,身子骨却还硬朗,靠着帮人家做点手艺活路,一口饭也还是吃得上的,再说了,人年纪大了本就吃不了多少。

    所以,当老人的儿子走出家门时,反倒是老人显得更为洒脱,还说了不少宽慰鼓励的话,让儿子在军营里好好整,混出了人样他老人家也可以跟着风光风光。

    父子两四目相望,血泪盈眶,人都道慈母手中线,却不知严父泪浸心。

    儿子走了,带着老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可风云难测,祸福难悉,就在老人的儿子离去后不久,一场百年一遇的大水,将老人那本就一无所有的家,给冲得没了踪影。

    老人无奈之下,决定到儿子从军的那个地方,去寻个依靠,可当老人杵着拐棍,踩着一路泥泞,有一口没一口的寻到军营辕门外时,军中的典行官却冷冷的对老人回了一句:你的儿子当了逃兵,被督军抓住砍了头。

    一时间,老人只觉天旋地转,满目金星,就连最后是如何离开军营的,老人都不知道。

    儿子会当逃兵?老人是如何也不会相信的,也不愿去相信,想想初出家门时,儿子那信誓旦旦的目光……

    唉,白发人送黑发人,当真是惨绝人寰,老天无眼呐!

    老人曾琢磨着寻个亲戚,可年生久了,几个兄弟姊妹又去的早,所以他只能是一路乞讨,等到哪天实在走不动了,也就这么地了。

    听了老人的话,了解了老人的悲惨经历后,竹花村的人沉默了,接着族里的家老们就开了一个族会,会议所讨论的对象和结果都很明显,那一次,也是竹花村有史以来第一次留下了既不是姓封,也不是嫁过来的外姓人。

    竹花村不仅留下了老人,而且对老人也极为宽厚,不仅从宗族共有财产中支出老人的用度,而且还要为老人建一座竹楼,供他居住。

    可老人呢?在得知竹花村为他做的这些事情后,自然是非常感激,可当村里向他提起建楼事宜后,老人却推掉了,而且态度还很坚决,说什么他只不过是一个黄土都没了脖子的糟老头子,单独为他建楼那是纯属浪费。

    乡野之人性格淳朴,但却不傻,听了老人的说法后,自然也清楚老人这么说的用意,所以大伙在商量了一阵后,又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于是就建起了一座小屋,位置嘛!就在少年家竹楼的背后,那还是老人自己选的。

    为什么选那里呢?村里的基建空地也不是没有,村里人虽然感到奇怪,可谁让老人自己觉得整个竹花村就那儿风水最好呢!

    这是什么逻辑!村里不少人对这个说法无不嗤之以鼻,可事情偏偏就这样了,村里人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少年的阿爹,那个下一届的族长,村里最优可能成为兵武的人,当时还没有去参军。

    自那以后,老人便在这里落了户,一住就是十一年。好看的小说尽在,告诉您的朋友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