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封神第一吼——张桂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心体同一(转载)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识的分裂是体认本体同一质态的障碍

    人类不能直接验证自家心体与宇宙本体的同一关系,是因降生时意识与潜意识的分离、分裂和对立。意识显,潜意识就隐没,禅宗做了很好的比喻:太阳[意识]升起就遮掩了群星[潜意识]。

    人们为探求本体必须启动意识,展开理性思维;而意识活动恰恰屏蔽了潜意识,强化了意识与潜意识的分裂,截断了人们通向本体的关键环节:意识与潜意识必须融合、同一。禅宗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具有真理性。

    所以,认知本体的路径很清楚:消弭意识与潜意识的对立。佛学的禅宗、唯识宗等曾做有益的尝试,消除意识与潜意识的对立,使心体同一,宇宙本体自当同步显现。当代人类对心理结构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应能找到新的方法,在经过训练的意识状态下消除与潜意识的隔膜。

    七、归纳本体模型与实证

    简单归纳心物同一哲学的宇宙模型:宇宙原点是心物一元的规则态,可称为“无极”,那规则的基本语义是“静极而动”;本体与人类心体完全同一,这也是人类智慧的唯一根据;人类降生刹那,心体分裂为意识与潜意识,屏蔽了人类对原本同一的质态的体认。这是人类实证本体的唯一路径,物理学永远无法析出本体。

    但物理学应能析出六种原始物质。因本体另一个作用方向是生成原始物质,从而开启大自然演化、繁衍的过程。人类是本体两个作用方向的统一体,所以观天可知人,观人可知天。天在这里指代本体。

    实证本体惟有心证一途,心证依理入行入,理入是依一般理性思维了然本体论,此时可以将本体看作“灰箱”;行入是指消弭意识与潜意识的分离,洞彻心物同一的本体境界。能否达到究竟境界并不重要,在对本体有了理性认识基础上,修德以减少潜意识有害能量积累,如参修“论语”,“象山语录”,学风体会“孔颜之乐”和陆象山“六经注我”之境界;禅宗公案,唯识中道也是很好的资粮;道德经“知白守黑,归复于无极,为天下式”的句子以实用态度修正后可看作是很好的修行提示。甚至积极人生态度所包含的日常内容,都可看作是实践没有殿堂森罗气象,平宜和煦如春风的心物同一哲学。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