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权倾天下之绝世悍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章 水鸭战巨鳄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水滚滚长流风吼涛涌破浪如飞。

    杨钦水军在主舰“大德山”、“大药山”、“浑江龙”的带头下近百艘、横过洞庭朝君山扬帆而去。

    杨钦水军这三艘巨舰在洞庭湖上非常有名属车船级的巨舰。

    为了应付不同的战争需求船舰因着形势大小装备而分门别类各有其特别用途。

    最大的便是车船。

    车船明于南北朝时期这种船高大如城楼可容数百人底尖船面阔兼且昂尾耸吃水深利于涉洋破浪。甲板上有三重楼四周皆设护板坚固犹如城墙。船内共有四层最下层堆满木石粮草压实底仓令船体稳重减少在风浪襄的颠簸。

    第三层设置踏轮是启动车船的装置。开动一艘大型车船至少也许百人以上一起蹬踩踏轮。脚力远胜手力故而车船虽大但度丝毫不慢。

    若遇顺风顺水、只要全进压遇上较小的船只时就有若车碾螳螂直接碾碎斗船力而不用斗人力。

    这种船船体大火力强对敌人又能生出威慑的作用。

    杨钦水军的这三艘大船乃一代造船大师高宣制造经过了改善比之常见的车船更要大上一号船身两旁设二十二个巨轮由踩脚踏动以轮激水其行如飞。

    船上地桅帆共有六张。设有滑轮。可以配合风向转动。故能纵横江湖。连实力雄厚地朝廷亦莫奈他何。

    除这三艘主舰外。较次一级地是六十艘战舰大船。主要用作冲锋破敌。船身比三艘长达三十丈地主舰短上十丈。照样在两边船舷建护墙。因船身较矮。巨轮开在护墙底。冲锋陷阵时。巨轮转动。使得战舰如离弦地利箭。威力惊人。

    其它七十艘又再小一点地战船。也是以海鳅战舰为主。

    虽然比不及前两种战舰。但也是规模巨大地车船。当年高攻打水泊梁山时。造地正是这种海鳅战舰。

    这时杨钦水军地舰上一片忙碌。

    杨钦卓立大德山号最定乘甲板上地望垂处。胸中豪情万丈。

    百多艘大型战船乘风破浪无声无色地在湖面推进。

    自从程昌寓、王败以后还是次倾巢出击心情既是兴奋又是紧张。

    杨钦对于威名暴于天下的罗腾飞丝毫不敢大意但看着自己麾下的这支舰队又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虽说罗腾飞以是天下公认地大宋名将但却从来没有打过水战。

    这点也是杨钦自信的原因之一想当年那完颜兀术何等猖狂搜山捡海将大宋皇帝逼得流亡海上最后还不是给韩世忠的八千水军困在了黄天荡?

    原因不正是因为完颜兀术不善水战吗?

    黄天荡一战成就了韩世忠洞庭湖一战说不定能够成就他杨钦的一世威名那种紧张的兴奋让他几欲高声呼喝了出来。

    这时郭友峰、傅怡来到了他的身旁两侧。

    郭友峰吁了一口气抹掉额角的汗水道:“报告威武王一切预备妥当。”杨幺野心颇大自称天王麾下诸将皆封王侯杨钦正是其中的威武王。

    傅怡天补充道:“甲板、船身均重新包上生牛皮又涂了泥浆足可应付敌人的火箭和火弹。”

    杨钦点头称许。

    这水战一途不外箭射、撞击、火攻三种战术普遍战术其中火攻尤为厉害。正所谓焚敌莫如火往往可藉此决定胜负。

    战船没有可能不是木造而且必须以抹上桐油以延长在水中使用的时间。如此一来却易着火。兼之船上地篷、索、帆、板等物无一不是易燃物品。

    故而当年赤壁一战曹操纵使有兵数十万也难挡黄盖所领的战舰火烧。

    所以水战之道要在防火。

    自汉末起东吴即以生牛皮防火展至隋唐之际已改用泥浆只是泥浆干则脱落不能长久。

    杨幺水军称雄于世自有独特之处。

    洞庭湖君山上长有一种独特的无名草此草汁能够防火不易燃烧就算被火球火箭射上亦不会立刻燃起、扩散。杨幺水军每战之前皆以草汁涂抹船身以作防火之用。所以无惧官兵火攻常将官兵杀的落花流水。

    因罗腾飞远非一般之敌杨钦未敢大意。在涂抹草汁地同时还再里以不易燃的生牛皮包裹最外又加上泥浆三重保护以策万全。

    杨钦满意地点了点头郭友峰、傅怡追随他许久正是他的心腹爱将两人都是极善于水战是大将经验十足。对于他们杨钦很是放心。

    杨钦道:“不知罗腾飞的水军如今在何处?”

    他正是因为得到罗腾飞水军的动向才大胆出兵起所有战舰来战。

    他也不认为一支成军不到一年一场实战经验没有的水军能挡他的无敌之师。

    他要做第一个战胜罗腾飞地人。

    郭友峰摇头道:“具体情况不知但根据确切情报他们应当就在这附近才是。”

    上方桅杆上突然传来一阵金锣声随即望水手大叫:“前方出现敌踪有小战舰五百余并无大舰。”

    杨钦神色大动赶忙攀上桅杆目光眺望着前方果真见到一支舰队。对方布阵整齐但皆是小舰并无一艘像样的大舰。

    杨钦嘴角上露出了一阵讥笑以是胜券在握。水上作战不同于陆战。

    陆战讲究兵卒勇悍而水战却讲究战舰犀利。若无战舰支持即便士卒个个以一当十也无济于事。

    对面地敌人皆是小舰如何是他这大舰的敌手?

    相隔太远杨钦一时之间也不知对方究竟是何许人心道:“不管这些反正这天赐地胜利焉能错过。”

    杨钦并不怀疑有诈也不可能有诈。

    只因洞庭湖浩瀚大德山又是巨舰中的巨舰望塔顶湖面高达近二十丈方圆数里地情况一览无遗何处有兵到来他们可以再第一时间做好准备。

    杨钦当即下令道:“全军转道东北抢占上游顺风处。”

    在水战上水流和风势的顺逆这两项均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当年杨幺与伪齐结盟其目的正是夺得荆襄、鄂州以便占据上游地利。

    其次是风向无论射箭、船、火攻当然亦是顺风占天时之利。

    杜牧在《赤壁》中也有言:“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杨钦一出手便是抢占上游顺风处也见也是精于水战的能人。

    战鼓敲响。

    “咚!咚!咚!”的壮严鼓声下船队改变航道抢占上游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