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这些天里也是特别热闹,主要是因为正值各地的士子进京会试之期,士子们在一起舞文弄墨是必须的,不过对日战争刚刚结束几个月,自然也是讨论的主题之一。[手打吧( 疯子手打]
由于是对日作战胜利,自然也就没有了公车上书,不过话题也是不少。
此时在一间比较雅致的茶楼里,不少穿着得体的文人雅士们正在边品茶边聊天。
“丰凯兄,这部《盛世危言》果然是‘医国之灵柩金匮’,在下认为我中华之崛起必须如书中所言,仿照西方国家法律,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大英帝国亦如此!”其中一桌上青年人拿着一本书兴奋地道。
《盛世危言》是现任汉阳铁厂总办郑观应刚刚写成的一部书。书中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主要思想是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纲领。一经面世,就在社会上反响强烈。进京的士子们自然也有不少读过的。
“这部书我也看过,总体上说还不错,让不少人眼界大开!”对面那位叫丰凯中年人似乎对这本书的评价一般。
“‘总体上还不错’这位公子似乎对于《盛世危言》还别有看法!”旁边桌上的一位青年人手拿纸扇站了起来手一拱首道:“在下湖南冯庆敢问这位公子……”
“江苏成明!”丰凯名叫成明字丰凯。
“成兄刚才所说似乎话中有话,莫非对这《盛世危言》另有看法,冯某不才也看过《盛世危言》,冯某觉得此书天下读书人都该一看。”冯庆笑道,读书人就是这点好,说话斯文。
“冯兄误会了,我并非轻看《盛世危言》,此书可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并称当世三大奇书,不过在下在看这部书之前已经看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因此可能读书所得与储位并不一样!”丰凯略作抱歉状。
“难道是《海国图地》与《瀛寰志略》此二书在下也看过……”
丰凯摇摇头,“在下去年秋季就离家游学,目的地正是皇上所在的鞍山,在鞍山的新华图书馆里,介绍西学之书不计其数,而且即使不看此类书,那里每天都有一些小辩论会,在下在鞍山的几个月间受益匪浅,不瞒各位,很多时候我的感觉就是我读的这么多年的书似乎都没有用了。{手.打/吧 首发}”
丰凯说着似乎还在回忆着在鞍山的日子。
“丰凯兄去过鞍山,那有没有见过皇上,皇上什么时候回京!”对面那位青年人看来是个急性子,不过从他的几句话中也能看的出来,民间对于皇帝还是很拥护的。
“没有,皇上日理万机怎么会见我!至于回京吗!我认为皇上短时间内不会回来的!”丰凯又道。
“丰凯兄,慎言!”旁边又一人提醒道,讨论什么都没关系,但皇家秘事还是少讨论为好。
“啊!忘了!在鞍山习惯站起来就说了!”
“丰凯兄不妨接着说,反正这大厅里几乎都是彼此相熟的参加会试的士子”冯庆笑道,年青人求知性强一些,周围的人也都注意到了这里,不过正如冯庆所言,由于这个茶馆清雅,自从士子进京之后,这里便被士子们占据了。
“《盛世危言》中所说欲强国必须向西方学习,从政治、经济、教育等全面革新,而我在鞍山所见正是如此,也就是说皇上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已经在鞍山革新了几年了!”
丰凯说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此时茶馆里却没有别人说话,所以众人听的特别清晰,不少人都把目光投到了这里。
“在改革区内没有官差……改革区就是皇上在鞍山以及周围进行革新的地方统称为改革区,改革区内有专门的县长、警察、法院……好像还有一个我还不知道做什么的民政,我曾经亲自听过一次法院的审理过程,与我们平常所见完全不同,而且案件的审理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很多人参与,是公开的审理。”
“另外,在改革区赋税很低,我算过了,农民每年交一次税,叫做‘地税’,税金差不多是其它地方的四分之一左右,在鞍山还有很多工厂,也许在一些地方也有工厂,比如上海、福州,但鞍山工厂的密集程度你根本想像不到。也许我们都没注意到,这几年间身边多了不少的新鲜东西,很多都是改革区生产的。比如我们用的速写墨水、自行车、轿车、火柴、棉布等如果大家仔细看看的话,会发现他们基本上是改革区生产的。”
“而从军事上看,皇上在鞍山的改革也是成功的,储位请想一想,我大清军队在朝鲜经平壤战役退入辽东,为何在兵力劣势,且短短时间内能够击溃日军,而且还反攻入朝鲜俘虏大量日兵呢!这个转变似乎太快了吧!”
“丰凯兄的意思是……”几个人都明白了。
“虽然详细情况我也不清楚,不过发生在凤凰城的战事还是有不少人能够知道的,而且外国人似乎也很关注这场战事,储位若是多想一想,自然明白!”
“丰凯史,如你所说,既然皇上如此英明神武,那为何不回京亲政呢!何不在全国进行革新呢!”
“呵……此事在下也说不好,原因应该很多,不过我想皇上不回京也好,记得《盛世危言》曾说要建立议会式的立宪政体,而且提出了将政治公开于传媒,由朝野各方评论,这样才可能使施政臻于完善。”丰凯说到这里小叹了一声气接着道“大家想一想,建立议会,将政治由朝野各方评论,这个各方是谁呢!议会又是谁组成呢……所以我认为《盛世危言》是部奇书,但某些观点却不一定适用于我国,例如在改革初期我认为并不需要这种投票式的议会,更不需要所谓的朝野各方评论!”
丰凯也算是有些见识了,目前在朝廷上下后清流党人占了多数,这些人不懂洋务,更别说改革了,议会中少不了社些人的席位,各方评论也少不了这些人,皇帝若回京,若真的如盛世危言所说建立议会,必不能改革下去。
这些士子们也都是知道的,都不是傻子,别说是清流党人了,在士子中间也有不少反对洋务的人。
“成兄这话说的夸张了吧!皇上英明神武不假,但改革区似乎还不足辽东一省地吧!难道凭借着一省之地就能养战败日本之兵!”茶馆里并不是所有人都主张西化的,也有不少传统人。
“哈……”丰凯摇头一笑,“记得在新华图书馆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