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光绪之中华再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鸿章参观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臣李鸿章……”李鸿章见到吴鹏就要下跪,吴鹏急忙拉住了,倒不是不想让他跪,而是周围李恩富等人都在,李鸿章这一跪大家都是跟着,吴鹏又要多费一番口舌。

    “李中堂劳苦功高,以后见着朕就免跪了吧!”吴鹏笑道,对于这些朝廷重臣来说,跟他们讲一些西方思想根本不行,李鸿章还算是见多识广,若是一些朝廷清流党来到鞍山,见一切似乎都与礼不合,只凭两张嘴也能把吴鹏说烦了。

    “谢皇上!”李鸿章似乎也知道吴鹏的规矩。

    “皇上,百闻不如一见,皇上在短短六年间就已经把鞍山建设的如此地步,老臣佩服!”落坐之后,李鸿章感慨道。

    “中堂言重了,这些都是恩富等人工作得力,朕基本上没做什么!”吴鹏难得地谦虚几句。

    “皇上,臣想在鞍山多走走看看……”这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

    “好,想去哪里跟恩富说一声就可以,朕有时间的话也会陪中堂到处走走看看。”

    李鸿章与吴鹏一起吃了顿午饭,下午就不顾旅途的疲劳下基层参观了,正好吴鹏也有几个月没下工厂了,正好跟着一起看看。

    本来李鸿章的第一站是去军营看看的,不过来到鞍山后,发现似乎鞍山工业的发展更值得关注。

    陪同参观的除了吴鹏与经济贸易部长郑立外就只有几个警卫员了。其它人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工厂区与居住区并不在一个地方,要走一段路,第一个参观的是纺织厂,来到厂内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似乎只惊动了厂长,纺织工人们依然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李鸿章看看工人再看看吴鹏,似乎不解。

    “是这样的,为了安全生产的需要,工人在工作期间是不允许向领导行礼的,甚至连招呼也不用打。”吴鹏解释道。

    “郑部长,给李中堂说说我们纺织厂的情况吧!”吴鹏对郑立道,有郑立在身边就是一个工业的百科全书,各项数据都在他肚子里装着呢!

    “是!纺织厂是五年前建成的,经过了四次扩建,目前已经是东亚地区最大的纺织厂了,即使放眼亚洲,似乎也只有印度有如此规模的工厂。自我纺织厂成立以来,进口棉布的数量明显减少,就以今年论,进口的数量只及光绪十九年的三分之一,这其中的缺口大部分由鞍山纺织厂抵消了!”郑立大体上介绍道。

    其实他们参观的纺织厂并不是全部,在辽阳也同样建有纺织厂,辽阳是吴鹏建设的第二座城市,在某些方面辽阳比鞍山更适合发展工业,只不过现在辽阳的工业刚刚起步。

    李鸿章只是看着,并不说话,也不提问,只是看着工人们熟练地工作着,似乎看的出神了,似乎也在思考着。

    之后又参见了钢铁厂、军工厂,在军工厂内看到生产出来的一颗颗炮弹,生产出来的改良过的机枪,对于兵工厂他是熟悉的,天津机器局也算是一家兵工厂了,但与皇帝的兵工厂一比,高下立现。

    在弹药厂中看到生产弹药的工人人数与天津机器局相差不大,但效率却差了很多,几乎是天津的三倍,天津机器局连北洋的炮弹都供应不全,当吴鹏说因为战争结束,撤了部分工人放缓了产能时,李鸿章长长地叹了口气。

    李鸿章只在鞍山呆了两天,在这两天里他先后参观了数个工厂,连学校也去看了,看着孩子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学习,并不像八旗官学那个点个卯就算。而且学校里有大量的女孩子,这是李鸿章没有想到的。

    最后李鸿章才参观的军队,参观完军队,李鸿章长久无语,他也是带兵出身,军队的强弱不看武器,一打眼看上去就能看明白,鞍山新军的精气神就是清军所能比的,再加上精良的装备,优质的训练条件,日本人能够败在这去部队手里一点不冤。他又想起了这几年一直流传着的传言,说太后一直想派兵来抓皇帝回京,幸亏没有动作,否则别说皇帝有几万的军队,就是只有几千人也别想动皇帝一根毫毛。

    吴鹏之所以让李鸿章如此细致的参观就是要他明白,他也有他的考虑,自己长年不回京城,难免很多人对于这皇位有所想法,在这一点上慈禧倒是做的不错,只要她不点头,似乎没有人能够另立一个皇帝,不过根据情报,京城已经有换帝的苗头了,这让他不得不防,这一次也好让李鸿章回去给某些人传句话:别打什么歪主意,以现在皇帝的实力,取京城易如反掌。

    (第二卷开篇,求推荐、收藏!)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