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晋显风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章 笑听孩童说渔父第(1/1)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阿姐!你怎么鼻子发红?”谢玄将小脑袋凑到了谢道韫的鼻子底下,观察了半晌后,忽然恍然大悟般的说道:“啊!难道说,是阿姐你挨了罚,哭鼻子了吧!”

    “去去!”谢道韫没好气的弹了谢玄一个脑瓜崩,白了他一眼,道:“没大没小!哪里有这么编排姐姐的!昨晚不知哪个混蛋念叨了我一宿!害得你阿姐我打了好久的喷嚏!”

    “阿姐!你打不打喷嚏,和别人念不念叨你又有什么关系?”谢玄眨了眨眼睛,面带不解的问道。

    谢道韫懒得跟他解释,只是道:“叔父昨日去族学讲课了吧!可讲了些什么有趣的事情么?”

    谢玄闻言点了点头,道:“安石叔父就去讲了半个多时辰,讲了个什么渔夫的故事!可有趣了那!”

    “渔夫?”谢道韫微微一怔,旋即试探着问道:“真的是渔夫么?不是渔父的?”

    “哦!哦!”谢玄有些恍然,挠了挠头道:“是渔父!嗯!对的!是渔父和孔子的故事!阿姐我跟你说啊!那个孔子可有趣了那!不过是听得了渔父说了几句话,就口口声声的说那渔父是圣人!而且啊,那个孔子都六十九岁了,还追在人家的屁股后面要人家给自己讲道理那!”

    渔父本是《庄子·杂篇》里的一个故事。整片文章以故事的形式,通过“渔父”的嘴,批驳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并阐释了道家返归自然的思想。

    可如今这么一个蕴含着深刻思想哲理的故事,入得五岁孩童耳中之后,竟成为了一个滑稽的故事!谢道韫不由得对自己叔父谢安的教育能力产生了质疑。不过复再想想,那族学之中,像谢玄这样的小小顽童又能有几个?大多数都是十二三、十五六的少年,多多少少也懂得了一些经义文章,自然不会像玄儿这样,将一篇好好的《庄子》当成故事听了!

    再望向谢玄,谢道韫不禁觉得这小小孩童有些可怜。不过是五岁的年纪,一天到晚要学这学那的!大字一天要写上一大张,看玄儿那小嫩手,几乎都要磨出茧子来!至于《老子》《庄子》什么的,倒是不指望他能够明白,不过就是拿来做成了启蒙读物,认认字罢了!虽说谢玄如今能将《老子》背下来,可是其中的含义是半点也不懂的!

    不懂也好!若是玄儿现在就理解的《老子》,那自己恐怕要怀疑,自己这弟弟是不是也是穿越过来的了!毕竟,像开了一代玄学风气的王弼那样的少年天才少之又少,五百年出一个也算是不错了!又不是韭菜,割完一茬出一茬……

    得得!想的远了!

    “阿姐你为何盯着玄儿的脸瞧?难道是玄儿的脸上有什么东西么?”谢玄瞪着一双大眼睛,表情有些瑟瑟的摸了摸自己的脸蛋。 ~

    “没事儿!”谢道韫笑着起身,道:“快些去给娘亲请安!你可是要给叔父们请安完毕后,才能回来用饭的!若是耽误的时间久了,岂不是要饿着娘亲和你姐姐我?”

    谢玄撅着小屁股从榻上爬了起来,有些不乐意的道:“阿姐真坏!丢下玄儿一个人去请安!玄儿又累又饿的……”

    谢道韫心中的坏心思一起,便笑着调侃道:“要不这样吧!你帮姐姐把剩下了二十余遍《孝经》誊抄完了,姐姐我就使个法子,让你也被娘亲关个禁闭如何?”

    别看谢玄年龄小,他可是不好糊弄的!听得谢道韫的话后,谢玄撇了撇嘴道:“玄儿又没做错事!为什么要罚玄儿关禁闭?”

    “好啊!那你的意思是,姐姐我做错事情了?”谢道韫眉毛一挑,摆出一副呵斥的样子。

    玄儿本想点头,可一见到谢道韫的表情,便觉得有些心虚,悻悻的摇了摇头,索性不言语了。

    谢道韫瞧着有趣,再也绷不住脸上的神情,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这一笑,不仅仅是使得她脸上绽放出了夺目的光彩,更是让她的心灵被小小的撼动了一下。

    七年了。七年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一个看戏的过客,还是一个承担着历史发展的时人?她分不清!

    有时在黑夜中,她的脑中一遍又一遍的回荡着自己的前世的景象,一切都那么真实,一切又都恍如梦幻。

    到底前生是梦,还是今生为幻呢?

    庄周梦蝶,蝶梦庄周。恍恍惚惚间,便真的有些分不清了。

    可是,如今这发自肺腑的一笑,却让她陡然间明白了什么——自己是活着的!

    那便是了。

    “好啦!玄儿!姐姐不逗你了!快走快走!给娘亲请安去!别让娘亲等的久了!”

    ……

    待得玄儿去了族学,谢道韫陪着郗氏说了两句话后,就回到了自己的房中。

    青杏儿还在前院养伤,郗氏便又另派了两个小丫头来伺候谢道韫。谢道韫却是个受不得旁人在自己眼前打转的,随意吩咐了几句,便打发他们两个下去了。

    坐到了书案前,谢道韫便开始幽幽的磨墨,准备完成那以示惩罚的三十遍《孝经》。昨日已经誊抄了六遍,弄得自己手指泛红,手腕、手臂都生疼的。谢道韫暗骂自己糊涂,反正娘亲也没有规定什么时候要写完,自己又何必着急呢?反正还要关十四天禁闭的!剩下的日子里,一天誊抄两遍,轻轻松松的,不就完成了么?

    谢道韫誊抄的《孝经》,是自己父亲谢奕的手书本。谢奕的书法虽然赶不上谢安,可也是被世人品评被二品的好字。

    自九品中正制出台之后,晋人便喜欢给事物划分品级。不论是书法音律,还是画艺棋道,都划分出了三六九等。一品自是绝佳的,但九品却也绝不是一无是处。能够入品的,便已经称得上一个“好”字了!

    在书法上,能够位列一品的,当世只有两人,一个是名扬后世的书圣王羲之,另一个就是谢道韫的叔父谢安了。其他人是绝没有资格的,说白了,这一品到得如今便只是一个摆设罢了!而谢道韫的父亲谢奕的书法能被列为二品,自然也是深有玄妙的了!

    故而,谢道韫誊抄之时便暗暗想着:“左右也是要誊抄,那我又何必胡乱涂鸦,惹得娘亲不快?索性便当是正在临摹习字了吧!”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