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下衙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二章 另眼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牛皮吹得极大,金幼孜听得却极为受用。三个阁臣中,杨荣负责机要,杨士奇负责联络上下衔接左右,而他金幼孜最近则专一负责军务。八方张网十面埋伏之计就是他的得意之作,可说到底他也不过是一个文官,对军事却是一窍不通。可没想到周行德却说他吓退阿鲁台的一番话同自己的计策暗合。

    既然周行德说他精通兵法,那么,本阁老自然也是兵法精通了。

    想到这里,金阁老不觉大为得意,抚须暗道:果然一法通万法通,圣人的微言大义之中蕴含天地人间的至理,可说无所不容,无所不包,连兵法也涵盖其中。

    他看周行德也顺眼了许多。语气和缓下来:“那么,你说说你是怎么同本大人……不,同天子之计暗合的?”

    “兵法者,不过是审时度势、计算双方力量对比、揣摩敌方主将意图而已。凡战都是其作战目的,这是纲,只要把握住这个纲领,纲举目张,敌人的一举一动以及我军应对之法自然呼之欲出。”

    一边说话,周行德一边用手指沾了茶水在茶几上划出大略的地图已经双方布置,凭借记忆将历史书上记载的明朝对阿鲁台第四次战役的前后一一详细解说分明。

    这些可都是后人的研究成果,当初在论坛上周行德可没少和网友讨论,对本次战役的前后大小细节已经双方的得失自然一清二楚,如今只需将自己心中所记忆的那些帖子原封不动地重新誊录一遍即可。

    “……如此,若我是明军主帅,要想全歼鞑靼,肯定会如此布置……诱敌深入,四下埋伏,务求毕其功于一役。”

    ……

    不但张鹤听得连连点头,连金幼孜也是悚然动容,暗喜:看来周行德说推阿鲁台一事也是按兵法常理而为,倒不是有意泄露军机,只不过与我的绸缪巧合而已。如此说来,本大人在军事上也是有天分的,虽然没带过兵,可行军布阵,统御全局,却也不输于沙场老将。这个周行德却是个人才,不愧是将门子弟。而且,此人能在敌人千军万马中谈笑挥斥,倒有几分国士风采。

    他从小读书,科举入仕之后,一直在翰林院观政,从来没有下过地方,活脱脱一个书呆子。性格上未免有些偏执,讨厌一个人自然是恨到十分。可一旦看你顺眼了,就觉得你全身上下,连须带皮都是优点。

    不觉中,金幼孜在内心中给周行德下了四字评语:才堪大用。

    其实,这次全歼鞑靼的计划流产,失落的也不过他金阁老一人而已。至于皇帝,本就不认为这个计策能够一举解决鞑靼边患。张鹤他们能击退鞑靼也算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大捷,为了皇帝和朝廷的体面,自然要大大褒奖。

    至于刚才说“钦犯”什么的,不过是金阁老心中不忿说的气话。

    金幼孜心中一高兴,气也顺了,暗笑:金幼孜啊金幼孜,你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都读到什么地方去了?周行德不过是坏了你的计策,你却沉不住气想给他点颜色看看,未必没有寻衅滋事的嫌疑。这么一来,你同市井小民又有什么区别。

    一念至此,金幼孜心胸开阔起来,越看周行德心中越是喜欢。这个周行德虽然粗鲁无礼,却有真性情,一想到他是军门出身,也就释然了:“周大人,你们此战居功甚伟,天子有口喻让本官来居庸关清点战果,你们也不用担心,朝廷自当厚赏你等有功将士。”

    有这么一句话,运输营的功绩总算是得到了官方的正式承认,张鹤一颗悬在半空的心总算落到实处。

    心中大喜,作揖行礼:“多谢阁老。”

    周行德也不情愿地拱手作揖。

    金幼孜抬手让二人平身,满面微笑地让两个勾当公事给张、周二人各自端上一杯热茶,说起了闲话。

    周行德这人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先前同金阁老顶牛,除了故意惹他生气外,也是性格使然。

    如今,金幼孜态度和蔼,周行德也将他当成了一个普通老人看待。

    金阁老甚是健谈,加上张鹤也是个多才之人,一说起京城官场上的事情来,就滔滔不绝,倒听得周行德津津有味。

    只那金生在旁边站着侍侯,满面的尴尬,有点站立不安的样子。

    闲聊了半天,金幼孜见时辰也不早,端茶送客:“今日本大人住在这碉楼里听风吟月,倒也有趣,就不进关了。”

    张鹤赞叹:“阁老真是雅量高致啊!”

    周行德心中却大不以为然。这穷山恶水的地方有什么住头?听风倒是可以,反正这满山谷都是狂风,吟月嘛,这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吟个毛?还是居庸关里的客房住着舒服啊!

    金幼孜说完,又有意无意道:“如此说来,此役周行德当居功第一,你再做九品税课大使可惜了,听说你要进京候差,我找吏部的人问问,看有没有适合你的差使。人才难得,务必人尽其用。”

    金幼孜低头沉吟:“如周行德大人之才,我看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