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中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七章 视察工业基地(三)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出了水压机铸造车间,刘元昊在雷汉中的陪同下在往机械厂内部走去。。应入眼前的是一处,三万多平米的厂房,雷汉中介绍道,“这是东北三省乃至世界最大的厂房。”

    刘元昊听完楞了一下道。“怎么说?”

    “秦王千岁,之所以这么说也确实如此,这个厂房站地面积三万二千平米,里面摆放着一千六百余部专用机床,专门生产汽车所用的各种零部件。你现在看到的就是汽车发动机缺体活塞生产线。”

    刘元昊轻笑了一下。这种专用机床还是他提出来地,来自后世的他知道,专用机床是流水线生产的基础,在传统通用机床上进行某种特定生产工序,不但能快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工人操作的难度和生产精度。

    比方说福特车厂曾今每生产一辆气车下线需要十个小时的时间,而采用流水线后,两辆车相隔下线的时间是十秒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每辆车生产时间和速度缩短了多少,而是通过流水线扩大了工厂规模,降低了工人的生产难度。其实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每辆汽车,仍然要十多个小时才行,但将每一个生产部聚进行加速后得到的总体效果却在加大了数千倍。

    “这里实际上就是金龙汽车的生产工厂,只是对外称东风机械厂。”雷汉中解释道。

    刘元昊点点头,这还是他的主意,由于国内对于金龙轿车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多数都用于出口。金龙轿车的市场定位是豪华车,为了保障最大利益,自然要限定其产量。刘元昊不是不想生产福特车那样的民用轿车,而是因为要与俄国人开战,军队需要大量的卡车保障后勤运输,和配发部队作战需要。还有东北三省的大量基础设施和工业建设,对载重汽车的需求量十分庞大。所以汽车厂的生产重心全部转向卡车的生产。

    雷汉中叫来汽车厂的负责人张福宏。张福宏作为汽车厂的厂长,算得上位高权重,自然与刘元昊不陌生。见到刘元昊后,立刻上前下跪行礼。

    刘元昊上前扶他起身道“行了,少来这些虚礼,怎么你们这些到国外转了一圈的人,还改不了下跪行礼这一出。”

    张福宏笑了笑没有回答。刘元昊也没有在意他的态度,其实在他心底一直有这种疑惑,为什么那些在国外留洋,特别是近几年留洋回来的人,都对他行跪礼情有独钟。

    “福宏,这个月汽车的产量如何。”

    “回秦王千岁,这个月金龙汽车生产了五百辆,免强支付了外国人的定单。卡车生产了九千八百辆。其中二点五吨卡车三千四百辆,三吨卡车六千五百辆。”

    “有什么困难没有?”

    “有,现在随着产量的加大,与汽车生产配套的零部件供应有些跟不上!”

    “好,你上个折子给我。到时我会和工部轻工业司的人商议一下办法,如果国内解决不了的话,我们就向国外想想办法。带我去看看组装生产线。”

    “喏!”。。。

    “秦王千岁,跟据你的提议采用专业机床和流水线方式生产,我们将汽车生产分为几步。首先用冲床将钢板压成车的外壳------车体倒转进行焊接-------加装车门及车盖--------除去钢板的毛边与暗号--------防锈处理及车体喷漆-------装配大梁、防震、传动以及引擎---------内部装潢-------加装散热器(水箱)、油压系统、燃料系统以及车轮--------试验----出厂。这个车间是给汽车生产零配件的。组装车间在南边的那个车间。”

    “走吧去看一看。”

    走出世界最大的车间,刘元昊心中一阵感慨,汽车是近代工业的火车头。自己总算把时机,抢在了美国人前面迈出这一大步。不过这流水线生产法,还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生产。现在东北整体的工业实和还不行,特别是钢铁产量还有待突破。等东北三省工业实力在强些,就是大暴汽车海的时侯。那时候欧美等国的公路上都奔驰着中国人的汽车,那才叫牛。

    刘元昊突然停下脚步,回头问张福宏道:“五年后,我们汽车产量能不能达到一百万量。”

    张福宏犹豫了一下回道:“应该没有问题。现在各技校为车厂培训的技术工人就有七万多。而且我听雷掌柜的说,钢铁厂那边马上还要扩建生产。如果这样我话,钢铁产量跟得上去就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只不过扩建汽车厂的话要不少资金地!”

    “资金问题到不是很大,现在我们的汽车主要是用在军方和基础工程上,虽然现在几呼见不到什么利润。不过等我们和老毛子过了手之后,汽车厂将会从东风重工独立出去。单独做为一个企业来发展。那时候我们的汽车将行销全世界,你还怕没资金。”

    这时在张福宏和雷汉中的带领下,刘元昊和一众随行官员进入到一处,不比刚才那处厂房小多少的厂房。一进入到生产车间,数千工人忙碌的场面让所有官员都惊呆了。刚才那么些机床场面虽然状观,却少了许多热情多了几分冷静。可这个车间到处都是火热的劳动声面,对于这些随行的外行来说,足够震憾了。

    一条条生产线上,一辆接一辆的汽车在传送带上前行,生产线两侧的工人快速向半成品的车上,加装着各种零部件。而生产线的另一头,一辆接一辆的汽车点火发动开出生产厂房。

    刘元昊看了眼随行的众人,微不可查地笑了一下。今天他带的这些官员,大都是东北三省的清流,用现代话说就是握笔杆子的人,都了不得啊!虽然东北的政府传媒已经相当发达了,但这些人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地。如今要和俄国人开战,那么自我宣传很重要,还要靠这些人的笔杆子为他摇旗呐喊。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些人影响着这个时代的主流舆论,所以才有刘元昊带着这么一帮人四处转悠。看来效果不错,无论是带他们去军营还是来参观重工基地,为得都是这个目地。

    随行官员中的一位是,从五品的辽东道监察御史曹孟夫。此人乃是同治二年进士出身,为人刚正清廉,虽然官职不大,确与刘宏裕一直不对付。曾多次向朝庭弹劾刘氏父子,也是东北三省反战人士的主心骨。他认为刘元昊这次考察让他参与进来,到不是卖好与他,应该是向他示威之举。看过东北军队只向刘氏父子效忠已让他深感忧虑,而此时看到东北蓬勃生机的工业实力,让他忧虑更深了几分。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