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史老太傅
语气轻淡随意,好像他问的不是尊重无比的当今圣上,而是普通的张三李四。
……………………………………………
京城的东北角,被一片明黄色屋顶的雄伟建筑占据着,它像一条黄金巨龙盘卧在那里,一条白玉带的似的护城河围绕在它周围,那就是城中之城的皇城。
皇城占地广阔,各种殿阁,楼宇数不胜数,里面戒备森严,五步一哨,十步一岗。
这些守卫身体像标枪一样挺直,面无表情,纹丝不动,像是毫无生命气息的惟妙惟肖的雕像一样,但若仔细观看他们搭在配刀上的手,就会发现那宽大的手掌上青筋暴出,蕴含着可怕的力量,一旦有什么情况发生,绝对可以爆发出可怕的力量和速度。
皇城的中轴线正中是宣政殿,这里是皇帝上朝处理朝政和接见外国使团的地方,它重檐庑殿顶,屋脊镏金游龙,华丽壮观,尊严无限。
在它的旁边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建筑,虽然比宣政殿规模小些,也不像宣政殿那般富丽堂皇,但它至简至精,恢弘大气,这里是皇帝批阅奏折、召开午朝,会见亲近大巨的地方,殿名为上书房。
上书房外众兵把守,鸦雀无声,一片森严气象,但是上书房内确却一片安静详和。
铺设着明皇锦缎的御案上,几乎被奏折占满了,一位身着明黄色龙袍的中年人身体放松地倚靠在雕龙镶玉的龙椅上。
此人天庭饱满,凤目龙口,虽然身体在放松闭目养神,但那股如山岳般的威严气势却是丝毫未减。
此人正是康国的皇帝高楚烨,此时午朝刚刚散去,他正在如往常一样的闭目养神,好养足精神,批阅这一桌的奏折。
忽然放松的身体一颤,狭长的凤目睁开,眼神锐利如刀,清醒明亮,没有丝毫的困倦之色。
此时门外传来一阵故意压低的问侯声,声音温纯中带着一股细不可察的尖细,
“老奴见过太傅大人”
“啊,李贵啊,皇上在里边儿吗?”。一个细微苍老的声音问道,语气轻淡随意,好像他问的不是尊重无比的当今圣上,而是普通的张三李四。
“回太傅大人的话,午朝刚散,皇上正在上书房内小酣,太傅大人如果要见皇上的话,奴才这就为大人禀报”李贵小声地呵呵笑着说道。
不过奇怪的是,他竟然不为正在小酣的皇上挡驾,而是为了这位“太傅大人”要惊驾。
“还禀报什么,咱们在这儿说了那么多话,皇上啊,早醒了,行了,老夫这就进去了”那苍老的声音说出来的话却硬硬朗朗的。
“吱呀”上书房的门被打开了,一个须发皆白,满脸皱纹沟壑交错,虚着双目,佝偻着瘦弱的身子的老者,进了殿来,然后又慢悠悠地转身关上了房门。
“老师,您怎么来了?”当今的天子高楚烨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声音醇厚如金石交响,竟然躬身向那老者行了一个学生礼。
那老者还没算太离谱,也双手一执颤微微地行了一个君臣之礼,
“老臣,史年进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只不过那万岁万万岁喊得时断时续,真怕他这万岁突然间断掉。
“老师,不用多礼,李贵,上茶,上老师爱喝的和州贡茶”仔细一看就会发现,皇上的脸上神情在面对那老大人行礼时,绝对不是什么天子威严,更多的是哭笑不得。
“是”门外李贵大声应道,尖细的嗓音显露无疑。
那老大人行完了礼,不待皇帝让座,就不客气地找选了把椅子一屁股整个坐了下来。
平常的臣子,即使皇帝让座也是诚惶诚恐地坐片屁股轻挨着椅子不敢坐实了,这老大人倒是半点客气也无,可是皇帝竟然也不气,仿佛是习以为常地笑笑,然后在龙椅上又坐了下来,
“老师,您今天怎么有空进宫来了?”
史老太傅轻轻抬了抬眼皮,说道,
“进宫来看看我推荐进来的小朋友,可千万别被这皇帝里花花绿绿的世界给迷了眼,失了心。”
“老师刚从旭日殿过来?不知瑾儿和那探花郎可还好?他们没有惹老师生气吧?不少字”康皇高楚烨笑着问道。
那老太傅又合起了眼,
“哼他们好不好,你还不知道?”史老太傅的语气颇为不善。
面对史老太傅有些轻叱的话语,康皇侧了侧脸,手握拳放在唇边尴尬地干咳了几声。
“我把他送进宫来,是想让他身上的灵活气息给太子殿下一个好的影响,不是让他一起跟着太子殿下读死书来了,你看你给他们指派的讲课的老师,那都些什么人呢,一个个死背教条,顽固不化的死脑筋……”
“老师,他们可都是您的学生……”
“我的学生怎么了,我当初可没让他们一根筋,死读书”史老太傅苍老的声音大了些。
面对老大人的训诉,康皇只能干笑。
“皇上,茶来了”此时门外传来李贵的声音。
“进来吧”皇帝的应答声像是松了口气。
“太傅大人,请用茶”李贵身上跟进来两个小太监,一人手里端着一个茶盘,李贵把伸手把一个白釉红彩缠枝莲纹茶杯端到了太傅大人面前,躬身说道。
“嗯”史老太傅接过茶杯,点了点头。
然后李贵又把后面茶盘上的那个珐琅彩双龙杯端给康皇,就领着两个小太监又退了下去,带上了门。
“老师,为何对那探花郎如此重视?不只是因为贡院门外那一下扶持吧?不少字”康皇抿了口茶,凤目精光一闪说道。
“难道他的学识不入皇上的法眼吗?”。史老太傅反问也很犀利。
“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识,写出这么有见底地时文,确实难得,但是朝中也有许多才俊和他的才识不相上下,同样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为何不见老师……”康皇又接着问道。
“难得的是,他不仅意识到了问题,而且还提出的解决办法,虽然考虑的不太周全,稍嫌粗略,但也比那些整日空谈,拿不出什么好主意的官员强多了”
“但是他那时文一出,可是得罪了不少文士……”
“所以,才把他放进你的皇宫里来,避避风头嘛,而且相信在宫里待一段时间,会消磨一下他的锐气,必竟还是太年轻了,不过比起性子跳脱的太子殿下来,已经算是少年老成了,从他在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中一直隐忍不发,直到上京会试和殿试时才显露出真实实力来看,此子心思慎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