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绪九年(1883)十一月十三日,法军六千人在孤拔率领下,向驻防山西(今河内西北)的清军和黑旗军阵地发动进攻,中法战争正式爆发。清军连战失利,法国乘势要挟,光绪十年四月十七日,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并声明将北圻清军撤回边界。闰五月初,法军强行接收越南谅山附近中**队驻地,遭到还击,法军败退。六月十五日,法国海军进犯台湾基隆,被守军击退。七月初三日,停泊马尾军港的法**舰突然袭击福建水师。由于清廷的避战求和政策和指挥无能,致使舰队仓促应战、被动挨打,终遭全军覆灭的厄运。初六日,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八月,法舰再犯台湾,遭沪尾(今淡水)军民痛击。光绪十一年正月,法舰北犯浙江镇海,遭清军炮击,法军败退,司令孤拔受重伤,后死于澎湖。与此同时,在中越边境,清军却抗击不力,节节败退,使法军得以攻占边防重镇镇南关(今友谊关)。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遂起用老将冯子材为广西军务帮办,重行部署战备,二月初八日,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十三日,又取得了谅山大捷,重伤法军司令尼格里。刘永福黑旗军也在临洮大败法军。中**队的节节胜利,使河内法军异常惊恐,准备逃窜。法国茹费理内阁亦因战败倒台。而中国清朝政府却乘胜求和,二月十九日,与法国签订了《巴黎停战协定》,二十二日,命令前线军队于三月初一日停战,十一日撤兵。四月二十七日,授权李鸿章在天津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由于清政府的怯懦退让,使得中国不败而败,而法国却不胜而胜。
光绪九年九月,法国政府任命孤拔为远征军总司令,谋占越南北部。十一月十二日,孤拔率兵六千人自河内出发。进攻山西(在河内西北)。清主将云南巡抚唐炯先期逃往兴化,又私自逃回云南。黑旗军与清云南防军五千人向法军应战,自十五至十七日,血战三日。毙敌三百余人。十七日。山西失陷,刘永福、唐景崧等突围。退至兴化(在山西西北)。
1884年:1月4日 - 费边社在伦敦成立。5月21日 - 美国自由女神像安装竣工。6月19日 - 柬埔寨被法国兼并为殖民地。8月5日——法军军舰炮击台湾基隆。台湾军务督办刘铭传率军抗击,炮台被击毁,后刘铭传率军与法军展开陆战,法军大败逃回舰上。8月23日 - 法国舰队袭击福建水师。马尾海战爆发。中国舰队仓促应战,旗舰“扬武”号被敌水雷击伤,但以尾炮击中法国旗舰,毙、伤法水兵多人。此役福建水师损失舰船7艘,伤亡官兵700多人,马尾船厂亦被毁。8月26日——清政府下诏对法宣战,命令陆路方面滇桂各军迅速进兵。沿海各地严防法舰入侵。10月3日 - 香港工人举行游行示威,抗议英国与法国镇压中国爱国运动。10月13日 - 格林尼治时间正式被采用为国际标准时间。12月4日——朝鲜爆发甲申事变。
1884年11月15日,柏林会议正式开幕。与会的14个国家中,真正唱主角的是法国、德国、英国和葡萄牙。这四国主导着瓜分非洲的大体方针。会议首先要解决的是“刚果问题”。 由于几个欧洲国家对这一地区的争夺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到最后还是便宜了利奥波德二世。刚果盆地的相当一部分土地被用笔和尺划出来,成为利奥波德二世的私有财产,这片土地有200万平方公里,是比利时本国国土的76倍。后来,比利时国王从当地捞取了大量金钱,但他的恐怖统治使当地近半土著黑人悲惨地死去。
解决完“刚果问题”后,与会各国又研讨出来了几项总体原则,以协调各国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柏林协定书的行文中,引入了“势力范围”这一概念,即一国对非洲沿岸的控制意味着还可以无限深入腹地。此外,议定书创造性地提出了“有效占领”原则,即占领国能有效控制某殖民地时(例如保护自由贸易和交通运输),才可以真正拥有它们。这一原则是为了让列强间减少血腥冲突。
柏林会议打的是发展非洲经济、促进非洲贸易的旗号,但列强对非洲人民的福祉毫不关心。它们开出的杜绝奴隶贸易和提升人权等也仅仅是空头支票。
光绪九年(1883)十一月,法军攻占山西后,继续向清军进攻。光绪十年(1884)正月,米乐继孤拔为法军统帅。二月,米乐率兵一万二千人自河内和海阳出发,分水陆两路,会攻北宁(在河内东北)。北宁前敌指挥、广西巡抚徐延旭未作认真战备。二月十五日,清军二万人不战而退,北宁失守。二十二日,法军又西向攻陷太原(在河内北)。三月,兴化亦告失陷。至此,法军完全占领了红河三角洲,使清军陷于被动地位。
同时,独揽大权的老妖婆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于绪九年十一月至十年三月,清军在越南战场上连续失利,先后丢失山西、北宁、太原等地。光绪十年三月初八日,左庶子盛昱上奏折弹劾李鸿藻保举非人,建议给予处分;并说奕欣、宝鋆了解内情却不加阻止,亦应负一定责任。一直与奕欣有权力矛盾的慈禧,利用这份奏折大做文章,与醇亲王奕譞共同策划,3月13日,以“委蛇保荣,办事不力”的罪名,将恭亲王奕欣、大学士宝鋆、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景廉、工部尚书翁同龢一概逐出军机处;同时任命礼亲王世铎、户部尚书额勒和布、阎敬铭、刑部尚书张之万、工部侍郎孙毓汶五人为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铎为领班大臣,组成新的军机处。3月14日,慈禧又谕令军机处遇有紧急事情,会同奕譞商办。从此以后,军机处的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奕譞及其心腹孙毓汶手中。
光绪十年四月。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款》(又称《李福协定》),规定中国自北越撤兵,但未确定撤兵日期。五月二十九日,法将杜森尼却根据福禄诺自定期限。率法军七百人强行向谅山推进。至越南北黎的观音桥,逼迫清军撤退或投降。闰五月初一日。清军派联络官三人到法营交涉,法军扬言要接收越南谅山、高平两省,并无故枪杀清军联络官,向清军营地发起攻击。清军奋起还击。法军溃败。初六日,法国代理公使谢满禄向总署抗议“中国背约”,要求赔偿。总署予以回驳。
光绪十年闰五月二十三日,法国借口“北黎事件”派孤拔率远东舰队闯入福建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