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月逗清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闲游(三)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即觉得神清气爽。这时,只见樱儿已经在茶室的活动格子门外跪迎他们。

    樱儿微笑道“虽然茶道强调不分尊卑,但来宾中必有一位首席宾客(称为正客),其他客人则随后入室。”

    九爷闻说转头向八爷一笑:“八哥请。”

    于是八爷含笑点头进去,樱儿让他坐于上手(即左边)。九爷与他并排坐了,樱儿就与他们对面而坐。宾主相互鞠躬致礼。

    樱儿即去隔壁房间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请两人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鲜花等装饰。樱儿取器物回茶室后,跪于地榻上生火煮水,并从香盒中取出少许香点燃。两人轻轻地谈论着字画,樱儿又摆出一些甜点心让他们品尝,解释说是为避免空肚喝茶伤胃,两人看时,精细的茶点配着各色的器皿,色、香、味、形无不令人称奇。

    这时樱儿又去准备所有茶道器具,这时水也将要煮沸了,于是茶道仪式才正式开始。注水、捻茶、洗茶、敬茶,重复往返,十分繁复。

    敬茶时,樱儿用左手掌托碗﹐右手五指持碗边﹐跪地后举起茶碗,恭送至正客(八爷)前。待他饮茶后,然后再敬一碗给九爷。饮毕两人将茶碗递回给樱儿。

    两人见樱儿的动作娴熟自然,举手投足间从容淡雅,像是在展示一种有韵律的舞蹈一般,仿佛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他们只觉得虽然整个过程繁复异常,但是看着樱儿的动作,仿佛是参与到了一种美好的行为艺术中去了一般。

    由于八爷九爷都是首次领略茶道,樱儿细心解释道:

    “世人信佛的不少,但是谈到禅,却只知道与佛有关。其实比之佛教,禅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更深。尘世间本来也许是有一个终极的真理,即所谓的“道”,如果人能够完全理解这个真理,那么人世就是天堂。比如,最常见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可惜人寿有限,我们短暂的一生并不足以完全领悟其中所有的道,而这些又都是禅和道的根源问题。佛家讲轮回,西洋的天主教等不同教派讲末日审判,阴阳家讲长生登仙。而儒家的解决办法是薪尽火传,也就是前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规则,后人通过遵循这些规则,可以从比前人更高的起点,去领悟禅和道,从而更加接近真理。然而,后人怎能理解前人制定的这些准则呢?这些准则如何不成为对人的束缚呢?孔子也说,自己到了晚年才能随心所欲而不越矩。在这里,儒家与禅汇合。这两家都规定了人必须先遵循一些规矩,修炼自己的本质,而遏制欲wang的目的是使欲wang不必遏制,当人达到随心所欲而不越矩时,规矩就不存在了。人只有通过不断地拂拭内心,才能最终令尘埃无可染之处,所谓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所以在茶道里,禅的内涵不在于什么“直心就是禅”,什么“喝茶去”,而是通过繁琐的规则来磨练人心,当这些定规不再令饮茶者厌烦,当饮茶人信手而为就符合茶道礼法时,才算领会了茶的真谛,才能喝到一杯好茶。繁复而熟练的礼法是为了使人超然物外,浓如苦药的茶汤正如人生,茶室内外的树木花草显示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棒喝的偈语告诉人处处是真理。茶道是用一种仪式来向人讲述禅的思想,正如参禅需要顿悟一样,其中蕴涵的那些人生的经验,需要饮茶者用生命的一段时光来领悟。”

    两人闻言频频点头称是。而且看她的眼光又不尽相同,九爷似是满含自豪,而八爷似乎若有所思。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