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记者不但要采写能力超强,在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也非常出色,同时也要掌握一些修图、制图技术。
自然不在被社会淘汰之列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前者是市场细分区隔市场,后者是主观能动性,比如,施恩现在设想如果自己是制图师,那么用什么标准评价他的工作成果呢?是精美的制图、标新立异的设计,还是别的什么?如果一个人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是如何为理想服务的,他就明白了这个标准。
首先,图纸是让使用者看的,因此一定要用规范的格式表达得非常清晰;施恩修图的第一步是绘制图样稿线。
稿线决定图样正确性及精确度,细小错误或误差都会影响图纸质量。
稿线一般是先画图框,其次画图中营造道路及水面轮廓线,再画制图六体,是的,他此刻采用的标准,不是科技世界依赖于精密测距的法子,而是此方世界前贤发明的制图六体,也就是制图的原则。
毕竟科技世界地理学太专业,从最早的教授野图制图专业市场需求,因为要有地图学、测量学、地质学和工程学基本原理帮助和补充,结果就慢慢地发展成一个地理系统。
首先是由于军校为得到必要情报资料,对制图与工程专业大力重视,增加入军事地形测绘制图系。
而为适应更广泛地认识世界需要,又增设人文地理课和朝政地理课。
毕竟有血的教训在里头。
譬如那位科西嘉人皇帝在滑铁卢致命失败原因之一,据说就是因为他使用地图和当地向导都没能辨出横亘在一片开阔地当中凹路来,被他寄予厚望,百战百胜的龙骑兵穿过该开阔地追击退却敌军,谁知一个一个地都掉进这条人工壕沟里,骑兵马匹相互拥挤践踏,成为惨败要素。
而此类实例不胜枚举。
以至于科技世界早期对武将的要求,不一定要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长,但一定要是个类似于此方世界的“杂家”,上知天文地理,下懂风土民情,前三百年能说出个天地玄黄,后五百年也能道出个甲乙丙丁。
虽然夸张,但为将之特长应该就是有非常丰富的常识,特别是一些常识要非常渊博,这也可以说是将领这种社会职业的特点。
具有非常丰富的常识是他们的职业特征。
很有后世帝都那些自称关系通天入地,上到西花厅,下到六扇门,什么关系都有,什么人都认识。
升官发财,溜冰被抓,都能搞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无所不能的消息灵通人士风范。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