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大局初定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八月的坝上农村,真正的火红的日子,干什么都火。在以前,八月下旬人们才开始收秋,但时下不一样了,小麦种的少了,莜麦种的也少了,即使种了,也是小日期的,种的晚,收得早,而且,人们更多的都种的是经济作物。

    先是卖菜,每天都有收购蔬菜的车,各家各户都争抢着出售这半年的劳动成果,尤其是芹菜,要一定的高度,还不能长霜叶,如果谁家的菜卖不掉,喂猪都来不及,没办法。白菜、菜花还能担待点。

    卖完菜就收割麦子了,割完麦子就开始弃土豆、拔大豆。当地人管蚕豆叫做大豆,管东北盛产的大豆叫做黄豆。

    牛角沟的土地都是黑土地,每年收成都不错,只有一点不好,就是土地也是沟沟坎坎,很少有平整的土地,就是河渠东面的地比较平整,人们都在那里种了菜,整个看上去,就是一层绿油油的植被。

    上下邻村都有收割机帮忙,人们也就轻省了好多,可牛角沟不行,机械化武器排不上用场,人们还是起早贪黑在地里摸索,割倒了捆住个,在用车拉回村里,人们家大多院子都大,很多人家把自己的院子作为场院,联合收割机没用处,脱粒机倒是还能用的上。村子里四百多户,只有两台脱粒机,人们争抢着也是火热朝天。家里有农用四轮车的也就用四轮车碾麦子了。

    进入八月,李光茂一共也没洗过几次脸,一家人全上阵,可就没有冬梅在家时出活。所有的活计都是马后赶,有点跟不上趟。不过,只要手勤,总还是能干完的。

    过了秋分就是中秋,中秋国庆一共放了七天假,秋菊也回来了,过了十一秋菊去学校的时候,家里的农活也都基本上完事了,就剩下卖粮食、大豆这些活,李光茂才算松了一口气。当然,期间还是吴德贵来了几次帮忙,拉庄稼、翻地都是吴德贵用四轮车干的。

    整个收秋,能让李光茂解气的就是骂冬梅,也就那几句,活兔子,家里的活的干不完,还去城里干活。要么就是,这个水蛋壳,家里咋就呆不下了,去城里找罪受。这些骂声在春桃、她娘、她奶奶三个人的耳朵里都磨出茧了,不过大家都不说,她们知道,是李光茂想冬梅了。这半年冬梅不在家,让俩位老人都感觉没着没落的。

    冬梅在市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她依然每天带亮亮,做饭,收拾屋子。半年下来,冬梅和张志强一家处的亲如一家人,各自都没有芥蒂。只是,张自强这里有点小麻烦。过了十月一,各个单位又到了烧暖气的季节。张自强一个夏季,白天卖菜,晚上买玩具,可是过了九月中旬这些生意都就相继不能做了。

    天气转凉,人们晚上出来的也少了。张自强是打算早上还给中队送菜,下午还继续去烧锅炉,一个月下来也挣六七百。只是,冬梅不想让他这样做了。与其在城里烧锅炉,还不如让他回家继续去卖他的年货呢,可是,回家也不可能,既然出来了,就要活他个有声有色,不为给别人看,自己心里也坦然。

    冬梅的心思也还没有从素梅身上离开,虽然,八月初给素梅看过张自强的银行折子,可素梅并没有死心,还是隔三差五晚上去张自强的摊位上帮忙,更有甚者,还给张自强带上晚饭。夏晓光碰见过几次,冬梅也旁敲侧击地问过张自强,张自强的说法是素梅去了,但不是他让去的,也没法撵走。别的,冬梅还不能说什么,毕竟,自己也不是张自强的什么人,虽然彼此心里都清楚,可谁也没说破什么。

    一九九九年国庆节,满大街都是张灯结彩,庆祝祖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虽然天凉了,可广场上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活动,张自强每天晚上还去广场上处理手里剩下的小玩具,当然,也没剩下多少了,就换个本钱。冬梅也每天和张自强去广场卖玩具。

    国庆放了七天假,张志强和黄雅莉带着亮亮回东乌旗亮亮爷爷奶奶家了。黄雅莉走的时候,还把单位发的几卷羊肉切成片,让冬梅和张自强俩个人过节吃涮羊肉,涉及双节,中秋国庆,他们走了,还是给冬梅备了好多肉、水果、月饼等。张志强他们是在九月二十三号那天走的,为了回家能和父母过一个中秋节。

    蒙族人以前是不过中秋节的,后来逐渐随着汉人的增加,还有就是国家对中秋节关注,让他们心中少了那份沉重,把中秋看作是团聚、丰收的节日。在有些地方,传说在元朝的时候,蒙古人统治着中国,那时候才真的是大中国,达两千多万平方公里,可蒙古人人少,只能用武力控制,把人分成几等。在汉人实在无法忍受这种欺凌的时候,七月十五人们上坟祭祖的时候,在祭祖用的馍馍里塞上纸条,大家相约八月十五杀鞑子,鞑子当然应该不全是蒙古人,但一定是当时的上等人。八月十五这天,人们群起诛杀当时社会的上等人。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是,早期蒙古人确实是不过中秋节的,后来慢慢也把中秋节变成一个传统节日。

    张志强他们走的时候是吃了中饭,亮亮听说要去看爷爷奶奶,也很是激动,可就在要上车走的时候,还是去抱住冬梅,非让冬梅一起去,冬梅说要在家看门,否则会有小偷来偷东西,让他去几天赶紧回来。亮亮还是哭了一鼻子,才上了车。

    送走张志强一家,夏晓光和冬梅约着,中秋晚上叫上张自强她们三个人去白马饭店吃饭,夏晓光请客。说实话,她们来市里半年多了,从来没进过大饭店,张自强偶尔在饭店吃一顿饭,那也是摆着几张小桌子的小吃店,名字也叫某某饭店,却没有大饭店的排场与气势。

    一九九九年的中秋节,对于冬梅注定是一个最难忘的节日,不是因为这是她和张自强第一次一起过节,而是因为从那天以后,张自强、夏晓光这两个男人注定成为李冬梅以后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

    中秋之夜,张自强没有去广场处理存货,他们在家里等着夏晓光,三个人打车又去了白马饭店。第一次到这样的大饭店,张自强和冬梅都有些不自在,有如陈奂生上城的感觉。夏晓光从家里带了两瓶别人送他父亲的高档酒,点了四个菜,一个小鸡炖蘑菇,一个酸菜鱼,一个油闷大虾,一盘凉拌笋丝。点菜的时候冬梅就让夏晓光千万别点多了,等菜上来以后,看着菜量,冬梅说点多了,这桌菜再来三个人也吃不完,夏晓光只说慢慢吃,一晚上呢,又不着急回去。

    “姐,你也喝一杯?”夏晓光给张自强倒了一杯,又倒了一杯地给冬梅。

    冬梅看看张自强,笑了,“我可不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