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气质高雅,干净得如同百合一般美丽的女子。她并没有像大家想像中那样,一身黑色的修女服,此时她上身一件淡绿色的套头羊毛衫,胸前挂着一条十字坠链,双膝上盖着一条厚厚的毛毯,将两条腿包得严严实实。
要怎么形容墨小静呢?我闭上双眼,试图从记忆中勾勒出她的面容,可惜无论如何也找不回来,唤醒的,却是伤痛。小静姐,这是我后来对她的称呼,她的美,并不是外表,而是来自于她的内在,她自身给人的感觉很容易让人忽略了她本身的相貌,你唯一能记起的,恐怕仅仅是永远挂在脸上的浅笑。
一次,仅有一次,当她知道我跟她一样,无法行走时,那如秋日般的笑容冻结在她的脸上,惊愕地望着墨年。虽然这个过程仅仅不到十秒钟,不可否认,的确狠狠地在我心上割了一刀,让我有种无处容身的感觉。
圣安娜天主教堂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教堂虽然不算大,但建筑也颇为奇特,也许是就地取材的缘故,教堂的柱子都是用火山岩凿刻成块后砌成。
教堂内打扫得颇为整洁,看样子是小静姐的功劳,她就住在一楼旁侧的一间小居室里,礼拜堂的后庭院还有厨房,通常她都在那里自己煮食。
当天晚上,我们在天主教堂住了下来,我跟小静姐挤一张床,墨年则被安排在二楼另一间卧室。听说这里原本住着两位修女,后来都搬走了,现在只剩下小静姐一个人在打理。
也许是陌生环境的关系,当天晚上我睡得极不安稳,噩梦连连,被惊醒了好几次,第三次醒过来时,发现伸手不见五指的小房间里,居然点起了一根蜡烛。瞥了一眼侧卧在身边的小静姐,我内心万分感激,睁大眼睛注视着那颗闪烁跳跃的火苗,直至困意再次侵袭大脑。
第二天一早,当我醒过来时,发现墨年已经离开,他让小静姐转交了一张纸条给我,上面只留下了简短的几句话——好好修养,我去办几件事就回来接你,等我电话。
“他什么时候走的?”我愣愣地瞪着那行龙飞凤舞的钢笔字,问道。
“天还没亮就走了,说是怕跟你道别,赶第一班渡轮去了,还说要让我好好照顾你呢。对了,瞧瞧我给你准备了什么?”小静姐脸上挂着温柔的微笑,一手推动轮子,慢慢地往后倒至门口,倾身出去,另一手从门外头拖了辆轮椅进来。
“这是?”我惊讶得不行,眼睛睁得老大,看看她又望望轮椅。
小静姐好不容易将轮椅推到床前,示意我坐上去,一边伸手想要帮我,有几分得意地说道:“这可不是什么神迹哦!这是我的备用椅,正好借你用,等墨年回来了还是要还我的。”
“谢谢!”我脸色微红,羞涩道。
“客气什么?我告诉你,这可不是白借的,你得帮忙干活儿才行。”
没依赖小静姐的帮忙,我很快就稳稳地坐在了轮椅上,勉强挤出个笑脸给她。“好。”说完我又小心地把那纸条平整地叠好,放进口袋里。
“傻姑娘。”小静姐看我这样又笑了,使劲地揉了揉我的头发道,“放心吧!他很快就会回来的,他这也是为了你好,省得跟他东奔西跑的活受罪。”
“嗯!”我心里也很清楚,狠狠地点了点头,眼角却不小心瞟了眼摆放在房间角落处的电话,它是这里唯一可以与外界联系的工具。
“好啦!先去吃早餐,然后我们开工!”小静姐打气似的大声说道,带头转动轮子朝门口去,滑过去没多远又突然停了下来,轮子一摆,往角落的衣柜滑去,一边叮咛道,“把外套给穿上,早晨的风大,气温偏低。”只见她从低矮的柜子里扯了条毛毯出来递给我,是格子花案的,很富有民族特色的那种。
“谢谢!”我再次真心地感谢道,待接过毛毯才知道,这哪里是毯子?分明是羊毛制成的方形披肩,手感柔软,并且很保暖,裹在腿上大小正适合,还很漂亮。
“又来了,跟我还客气什么?漂亮吧?”她指的是披肩,见我点了点头后,脸上的笑容更灿烂起来,“这可是我以前去旅游的时候买回来的,你听说过广西桂林吗?那里有个叫阳朔的古城,可美……”
听着小静姐絮絮叨叨的声音,望着她同样坐在轮椅上的背影,莫名有种舒心的感觉,墨年的不告而别,似乎变得不再那么让人难过。
经过整整一天的接触后,我对小静姐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很佩服她坚忍的生活态度。她是个画家,三年前还是个背着相机、四处流浪的自由人,直到那一场意外的发生,命运无情地夺去了她的双腿。
值得安慰的是,她并没有因此被残酷的现实打败,反倒激起了她对生命的热爱,选择来到这座小岛,隐居在这所教堂中,即使修女们的离去,也没有放弃信念。
“这么说,你不是真正的修女啰?”一边擦拭有些年头的陈旧排椅,我一边问道,第一次发觉,做这些简直的工作,就像码字,同样可以让人心情舒畅。
“谁在乎是不是正式修女啊?在这里,我就是修女,唯一的修女。我可以安静地听他们忏悔告白,带他们做礼拜,还有唱诗,谁敢说我不是修女?”她满不在乎地说道,“对了,你有没有什么苦恼、秘密之类的要忏悔?可以跟我告白,我可以以修女的名义起誓,保证不会告密。”
“告密?”我没反应过来。
“对!绝对不会向墨年告密。”她话刚说完,自己反倒先呵呵笑了起来,愉悦的心情感染了我,两个坐在轮椅上、手握抹布的女人,面对面笑了起来。悦耳的笑声在空寂的教堂里回荡,那位高高挂在墙上的耶稣,以及雕刻在屋檐四壁的天使们,仿佛拥有了生命,静静地看着我们。
打扫就像例行公事一般,弄完时已经接近中午,可以开始做午饭了。小静姐告诉我,平时她一个人的时候,会起得更早一些,收工时较晚,多了个苦力,她可轻松多了。不知道为什么,听了她这番话后,我突然有几分骄傲起来,感觉有股力量在支撑着我。
厨房在院子里,我惊讶地发现,这里除了放有新鲜蔬菜外,还有一个人造小水池,更让人惊奇的是,里边养有鱼,而且还不少。
“这些都是渔村里的朋友们送来的。”小静姐看见我一动不动地望着那些鱼,笑道,“我让他们帮我拿画去邮寄,也好换些钱回来买生活用品、菜啊什么的,都是麻烦他们隔三差五给
-->>(第2/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