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不错吧?"李燕把黄瓜塞到吴芝兰手里道.
吴芝兰点点头:"是不错,等拿回去给你妈拌个凉菜,她最近直闹胎吃点儿清凉的兴许好受些."
"那好,我给她弄."李燕自告奋勇,紧走几步就进了大门.
晚饭时,崔玉凤什么都没吃,就只盯着那盘儿凉拌黄瓜条儿了,李燕弄的是酸甜口,各种佐料放的恰到好处,加上原材料新鲜,每根都浸得入味儿,清凉爽口,十分的开胃.
崔玉凤就着它硬是喝了满满一大碗稀粥,这可是她这几天来吃的最多的一次.可把李大中给乐坏了,直说李燕办了件好事儿,非要她明天再跟这个同学买几斤黄瓜回来.
李燕嘴上应着,心里却在暗自叫苦不迭.这让她上哪儿给弄去,总不好再去偷一回吧?要是实在不行就过去花钱买,可是会不会被认出来?
两辈子加起来活了四十多岁的人,从来没干过什么坏事,就为了几根儿黄瓜忐忑不安实在是范不上,李燕于此想的同时不令自嘲的暗笑,倒是暂时把这件事儿给放下了.
第二天早自习刚结事,李燕就跑出校门去了趟市场.因为新增的商业街正在拆除中,卖货的小贩仍旧集中在原来的正街上.道路两边摆了一溜的地摊儿,卖什么的都有,只是像黄瓜这种反季节疏菜却只有这一种,摆出来卖的约有五六家.那叙篮里的黄瓜看起来都大同小异,光看外表也分不出好坏来,李燕就拿起来挨个的闻,挑黄瓜味儿最大的那家买了两斤,中午回家吃饭的时候拎了回去.
崔玉凤最近闹胎闹的厉害,口味儿也是一时一变,昨天还把整盘子凉菜全都吃光,连汤都喝的半点儿不剩,今天却不想吃了.李燕切好拌完,她只吃了两口就不再动了.
等到下午李燕放学回家,吴芝兰正跟李大中说崔玉凤想吃洋柿子(西红柿)的事儿,这时候的凌水镇根本找不着这东西,只有临近的县有卖.
都说怀孕老婆嘴馋,那可是一点儿都不假,越是吃不着越是想的慌.就为了电视机里闪过红艳艳的西红柿画面,崔玉凤就愣是馋得半宿没睡觉.
为了老婆孩子,怎么也得让她把掂记着的这点儿东西吃到嘴里去.第二天一早,李大中就开着小汽车去了f城,快近中午的时候赶了回来,后备箱里装了一泡沫箱的新鲜西红柿,都是刚从大棚里摘下来的蒂把儿都翠绿翠绿的.
崔玉凤乐的一屁股坐到炕上,一口气吃了两斤多的西红柿,总算是解了馋,舒胆的直摸肚皮.
中午饭的时候,吴芝兰又切了几个西红柿拌糖,拿了两个炒了盘鸡蛋,崔玉凤都挺捧场,直吃到肚子撑才算作罢.
一家人看她味口好转也都挺高兴,李燕瞅着剩下那半箱的西红柿,小脑袋里又开始冒出想要挣钱的念头.
大棚菜极有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的菜肴品种将会越来越多样化.春冬季节不再仅限于大白菜,萝卜,土豆老三样,色泽鲜艳的反季节疏菜将会充斥着市场.
凌水只是个小镇,比起城市的消费能力则相对要落后,却也在慢慢成长起来.李燕觉得这时候弄大棚菜,也算是时机合宜.至于品种,她不想延续已有的种类,西红柿可以最先考虑,其次是芸豆,芹菜,菠菜,生菜这些百姓熟知的品种.
现阶段的李燕不比两年前,手上空空如也就算有想法也没办法.通过努力手上也有了不少的闲钱,念头萌生了就不用再拖,完全可以说干就干.
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任何时代这句话都很适用.尽管李燕对于种植大棚完全就是个门外汉,可驾不住她有实力,手上有票子,再高的技术员都能请来.
在这个念头刚兴起时,首先要解决的是用地问题.老李家共计有十亩多地,平常都种着苞米一种农作物,每.[,!]年能打个一万左右斤的粮,当时苞米能卖到六毛钱一斤,不扣除种子化肥这醒用也就能卖个六千多块钱.
李燕把全家人都聚在了一块儿,把想要租用地扣大棚的想法说了,并说出一年上交八千块儿的费用.
对于这个小丫头层出不穷的想法,全家人早已经习以为常了,倒也没感到太过惊讶.只是觉得没有梦仙的指示,实在是没多大的把握,觉得不太塌实.
只是李燕一再坚持,不管是赔是挣,绝不会让家里受到损失,这八千块钱肯定会交.这话要是一般人说,可信度不会高过百分之五十,毕竟八千块可不是个小数目,虽说这两年人均收入已经提高了一些,万元户也不再那么稀奇,可是普通人家也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就拿出个万八块的.可这话是李燕说出来,别看她年纪不大,可没有人会小看她.
捣腾药材,卖衣服,开小矿,这猩都是挣钱的买卖,哪样儿李燕也没落下,一直都和她的老舅崔文武在经营着.这八千块钱对于别人来说是个大数目,对于她来说却完全不算什么.
素来有小抠之名的李武昌,利益没受到损失反而来要多了不少,最主要是不用操心受累,这八千块可谓是旱涝保收,自然是乐意之极了,当下就表示他没意见.
吴芝兰向来这样的大事没有做主权,只是担心李燕这个想法行还是不行,在这个问题上多问了两句.
崔玉凤对于女儿从来都是支持再支持,在确定她已经想好了后,没再阻拦,任由她去做.
相比起来,李大中最为冷静,详细的问了李燕的盘算和具体实施的步骤,从建棚用工到最后销售全都一一问过后,觉得没什么问题了这才点头同意.
有了家人的支持,李燕解决了后顾之忧,把崔文武找了过来,两人聚到一起研究了两个下午,开始筹备建棚.
经过一番研究比较,最终请了f城的一批有经验的工人过来砌大棚.材料充足,人手够用,十二个大棚共计用了八天就全部完工.
跟着就是招工了,这个倒是比较简单一些,从周家堡子里和附近的村小组找些能干的人,讲好了每月的固定工资,奖金看效益是格外算,共计先招了二十个人.额外又从f城请了两个有些经验的带工师傅.随后李燕和崔文武亲自跑了趟d市,专程请来了技术人员给两个带工的师傅传授了培育知识,做了些指点工作.
第一批的品种选择,根据这个季节,挑了西红柿,芸豆和芹菜三种.一切准备就绪后,很快就开始进行培育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