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平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贾生第(3/9)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难想象。

    那个时候的贾谊,还根本没有去操心这些事情,他只觉得热血沸腾,一门心思全是”人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之类的传统中国价值观,决心要干出一番事业,以报答汉文帝对他的信重。

    …而,他的悲剧,也是自此而始。

    中国古代讲究”立功立德立言”,就是说你有功劳不行,还要做表率,光做表率还不够,最好还能有思想,给写出来,让见不着你的人也能学习或者是了解(在这一点上,我们比西欧中欧那些*斧头骑无鞍马的蛮子和南欧那些光裹块白布,一不小心就袒胸露乳的裸奔男强了不知几千几百倍出去,可惜几千年下来,写得多,烧得也多,后来又故步自封,屡失其机,结果现在居然被那些家伙反过来骑在头上腆着脸说什么文化传统…真是一想到就火大,说远了,不提不提。)贾谊既然有志于政,当然也有自己的一套政治理论和指导思想,所有这些,被很集中的体现在了他的《新书》里面。

    看看,这个人是不是很嚣张,自己的政论集子居然叫《新书》,那别人的算什么?老思想?老冬烘?

    但,反正,正如前面所说,贾谊这家伙在做人上,是一向都不怎么管这些事情的。

    目前流传下来的《新书》一共有十卷,全部是政论,从小标题上就能看的很清楚:过秦,藩伤,大都,服疑,权重,制不定,威不信,匈奴,铸钱,劝学…反正是只要你皇帝要操心的事我就论,政治军事,经济人事,统统都论。

    (顺便说一下,这一点我倒一向不欣赏,常窃以为乃中华文化陋俗之一,要知道”术数有专攻”,那有真的百科全书啊?未下深功而议,又怎么可能切用合节?可惜几千年流风不减,至今还时时在电视上看见一些名人在乱讲社会教育,或是当红戏子想要教年轻人怎么作人,每见,必有忍不住想闯进去掴其三百的冲动。)

    《新书》的完全结集,是在贾谊生命的最后阶段,且没有注明各篇幅分别成于何时,所以在目前的这个时间里,只能透过一些侧面的史料结合汉时大事迁变来推断《新书》中的那些内容是成于他第一次入朝期间。

    对这一时期贾谊的政见,太史公是这样告诉我们的:”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这些,的确是很重要,也早就该有人做的事情。

    前面说过,刘邦这家伙是没什么文化的,而且自汉建后他也没有消停过:砍英布,砍彭越,砍韩信,砍韩王信(这家伙在史记中也有自己的列传,叫《韩信卢绾列传》,煞有其事的,还紧跟在《淮阴侯列传》后面,别人怎么说不管,反正我觉得这是太史公故意的,算是他老人家幽默细胞的一点体现。)中间还跑到白下被阙于氏围了一家伙,靠美人计才跑掉,还杂着要对付后宫里醋海翻波,诸母护子的春秋大戏,更没有精力管这些,他到底懒到什么地步呢?当初秦尚水德,色黑,按五行兴替学说,汉朝该是土德,色尚黄,可刘邦得志后怎么说?这家伙居然说,我看这黑色不错,咱也别改了,就它吧!

    这是什么概念?就等于说当年中山先生逼得清帝退位后却没挂青天白日旗,还把那面大清龙旗抖出来忽悠!

    当时他身边也没啥文化人,萧何陈平都是耍心眼收拾人的行家,在这上面不行,也懒得在这些虚的上和他叫劲,就随他的便,所以汉初时满朝上下一水的黑,跟《英雄》里那一群喊着”大王杀,大王杀。”的家伙没什么区别。(在这儿再开训两句:去年那个汉武大帝,据说挺好,可史实性的谬误简直多到能气死人,我换过台第一眼看见咱们汉文帝老人家着一身黄,笑眯眯的指挥着一群红衣服,当时就气得换回中央五。)

    另外,刘邦这家伙在敬天帝时,为了强调自己确实是正牌子的黑帝,居然让加造了一座黑帝像,老皮老脸和几位传统天神摆在了一起,全不管自己当初还曾经以”赤帝子”的身份斩过一条大蛇,估计当初为他编这故事的几位兄弟这时都得哭死:你说咱们这是图嘛啊?

    连这最重要的国家象征都没改,其它的可想而知,官制,地制,法制皆从秦制,礼乐除了搞了些皇帝专用的东东外,其它一概欠奉,要是一外国使节在秦始时离开,现在又回来了,估计一下都弄不清这国家已换主子了,弄不好到上朝时还以为上面坐得是嬴政老大的那位小皇子。

    但这种事情,你老不改也不行啊,天底下知识分子这么多,懂规矩的人这么多,他们看着有气啊,所以说,改制一事其实并非贾谊一个人的主张,而是当时已经颇有势力的一派呼声,贾谊只不过是当时最早提出了完整的改制理论的人而已。

    应该说,贾谊的这些理论还是对皇帝口味的,改革,创造新制度,新理论,谁不想啊,青史留名啊,可一群老人不干了,你个二十出头的小王八羔子,懂得倒多啊?这也嗡嗡,那也嗡嗡,tnnd,老子们提着脑袋帮高祖打下来的天下,难道还能由你小东西做主吗?于是就跳出来反对了。

    史云: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后面两位仁兄说起来倒不算什么,那个东阳侯大名叫张相如(和司马相如一样都是”相如”哎),只是一个县侯,封地倒还不错,就是今天出十三香龙虾那地,当时在朝上的职位是大夫,不比贾谊高,冯敬当时是御史大夫,相当于今天的纪委人员和检察院的复合体,,但朝廷上象他这一号人多了没有,反正一个班都挡不住,他们那办公室叫”御史台”,看见没,人都多的论”台”了,单拽出一个来算啥呢?何况御史骂人,天经地义,要光他二位汪汪,估计也没谁放在心上。

    可是,还有绛,灌两位哎。

    绛,就是周勃,因为受封绛侯,所以喊他绛,这位爷解放前倒没多大功劳,和韩信彭越英布那是影都没得比,就占一老乡路线,是沛县人,另外也算勇猛,打起仗不要命,在平掉项羽之后”赐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绝。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本来侯倒不算啥,汉初那异姓王是一大票一大票的,韩信被一贬再贬都还是个侯,可他后来有大功劳于刘家啊!要不是他在北军那里露半拉肩膀一声吼,估

    -->>(第3/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