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这个名字与唐朝盛世密不可分。通常我们将公元700年到公元752年称为盛唐,在此之前为初唐,之后为中唐、晚唐。李白生于701年,去世时间有争议,大致可推算出来应该在762年,因此李白的一生与盛唐基本是重合的。他是一个在盛世中积极寻找机会的人。
李白出生之前,唐朝经由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甚至唐中宗、唐睿宗这些不同的帝王,一直在做一件事,持续扩大官僚集团。李唐皇室想扩大官僚集团有多种原因,其中武后是特别的角色,她本不是李唐皇氏的继承人。
不管是基于个人野心,弘扬儒教,还是期望在旧官僚集团里找到新生力量的原因,武则天都在扩大官僚集团。毕竟关僚集团和山东士族在李唐王朝建立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他们的存在对武则天来说是强大的压力。
新政治势力的崛起,以及由此影响到大唐王朝走向和士大夫集团选择,是每一个当政者都需要考量的,他们也有各自的算盘。武则天希望拣选新的人才,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她大规模增加科举考试录取人数,扩充官僚队伍,使整个王朝的公务员几乎增长了十到二十倍。
这样一个庞大的官僚集团固然给帝国经济造成严重负担,但也为那些想进入士大夫阶级的人提供了希望,布衣卿相的局面似乎是可以出现的。这对当时的寒门或者社会地位低下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
可是李白偏偏没有这样的机会,他的父亲是一位商人,而且我们根据种种迹象和资料分析判断,李白的父亲可能是一个出生在西域的胡商,尽管他在血统上应该是汉人。在当时,他是大唐帝国最边远、也是最低级的一类商人。
虽然商人家庭让李白无法获得士大夫的资格,但也给了他足够的资本出去游历。于是在25岁那年,李白离家一去不回,再也没有在诗里提到过家人。
李白写了很多糟糕的诗
李白25岁离开家乡之前的事情,历史上没留下太多记录。张大春推测,李白离开家乡很有可能与他年轻时一次伤人有关。张大春说,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此后李白就被安排到了绵州(今绵阳东)附近一个叫大明寺的地方落脚,藏匿了约一到两年。
我们如今觉得这些韵味十足的诗歌在唐代或许就只是“顺口溜”。这个诗在当年可能没有那么大的意义,无非是为讨一碗饭吃。今天的我们看不懂,但是当年对他们来说那就是白话文。李白当年写诗,在茶楼或者酒楼,那一定是打油诗、顺口溜,顺手就来的。而今天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们彻底的白话文化,我们对那些诗完全不懂。如果不是顺口溜绝对不会有这样的天才出现。
李白除留下很多传世作品之外,也写过很多糟糕、肉麻甚至溜须拍马的诗歌,但李白仍旧伟大。
他总在稍事逗留之处,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有僧,他看着是佛;有道,他看着是仙。动辄写诗,将字句当作礼物,持赠每一个尽管和他只是萍水相逢的人。这在当时,还是十分罕见且令人吃惊和感动的事——尤其是他的作品,也不寻常;似乎一点都不像朝廷里一向鼓吹、揄扬以及奖励的那种切合声律格调、齐整工稳之作。
在他笔下,诗更接近街边的谣曲。虽然也含蕴着许多经史掌故、神话异闻,显示了作者并不缺乏古典教养。然而,他的诗还融合了庶民世界中质朴、简白、流畅的语言;以夸张、以豪迈、以横决奇突、荒怪恢诡的想象,勾人惊诧,引人噱叹,让人想起矫健百端的龙,苍茫千变的云,汹涌万状的潮浪,以及高洁孤悬的明月。他让奔流而出的诗句冲决着由科考所构筑起来的格律藩篱,就像他的前辈——那个因碎琴而成名的陈子昂一样——让整个时代的士子为之一震,并忽然想起了:诗,原本可以如此自由。
李白“调和了民间的语言,调和了流行的旋律和声腔”。那些李白接触过的歌女、乐师、歌者为他提供了音乐上的刺激,让他恢弘了整个唐诗的格局。如果没有李白,唐诗大概永远只是考试格律诗那种陈腐无比的作品。
成就李白伟大的那些音乐、那些歌者、那些乐师和歌女全部消失了。我们从李白的诗里面不应该只读到李白的天才,而要读到一个天才如何结合他那个时代最底层的人,留下了最自然而天真的声音。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