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很有预见性,我上面做了批示,你拿去请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们讨论一下,拿出个初步意见出来,东南亚那边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确存隐患,我们是应该早做准备,这篇文章的作者你也留意一下,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请他来参加研讨会。”。
省委书记赵向阳也看到了这篇文章,“咦,段泽涛,这个名字很熟啊,我记起来了,上次那个卖柑橘的年轻乡长不就叫段泽涛吗?”。
他的秘书黄云龙正给他整理文件,闻言就伸头看了看报纸上的署名,黄云龙一向眼高于顶,上次见到赵向阳大会上表扬段泽涛,他就有点看段泽涛不顺眼了,于是他接口道:“也许是同名吧,一个小地方的乡长哪可能中央级媒体上发表这种专业性很强的文章啊!”。
赵向阳想想也对,就没再说什么了,心里却对这篇文章的作者留了心,现缺的就是懂经济的干部,寻思一次见到段泽涛再问问。
段泽涛的文章北京引起了一场大辩论,以某著名经济学家为首的学术派连续中央级媒体上批判这篇文章危言耸听,哗众取宠,当然也有少数有远见的经济学家力挺段泽涛的观点,一时间段泽涛这个名字学术界名声大躁。
段泽涛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争论焦点,他现为修路的事忙得不可开交,那篇文章对他来说不过像一颗石头水面上激起的涟漪很快恢复了平静,但他却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因为这篇文章再次发生了改变。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