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其姝听到李玄这么说,想要劝解,却又觉得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得愣在原地,沉默不语。
萧后这天从景宗那里回来,想起其姝前几日派人去自己宫殿打探消息的事,特意吩咐,绕道淳祥宫,要去看看自己的小女儿,谁知到了宫中,却不见其姝,就连含冬也不见,其姝的近侍只有曼霜一人,慌慌张张,萧后问公主去了哪里,曼霜又支支吾吾的又说不清楚。
萧后心中疑惑,却不道破,只是摆驾回宫,等她安德宫,想起那天含冬和凝露的对话,总觉得有些不妥,她对凌云说:"派人去看一下公主去了哪里。”凌云叫来安德宫的侍卫,吩咐了一遍,半晌之后,那侍卫回来,对凌云说了句话,凌云又走到萧后跟前,附耳对萧后说:”公主殿下去了北院大牢。“萧后心中一凛。
萧绰在榻上坐着,想了一会儿,对凌云说:“召休哥大王进宫。" 凌云应了一声,盏茶时间,就带着耶律休哥到了安德宫。
辽保宁年,景宗体弱多病,经常无法上朝,许多政事就交由萧后代理。保宁八年时,景宗曾谕史馆学士:“在书写皇后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予’。”这便表明萧绰可代皇帝行使职权,所以即使耶律休哥贵为北院大王,见到萧绰,仍屈膝行礼,说:"天皇后找臣来所为何事?"
萧后命人先给休哥赐座上茶,等到耶律休哥坐定,便问:"不知道休哥大王俘虏的那个宋人可投降了没有?"耶律休哥说:"不敢欺瞒天皇后,正在进行。"
萧后是聪明之人,久历政事,听到休哥这么说,就知休哥没有进展,她眉头一皱,问道:"休哥大王可还记得和我的约定?"耶律休哥说:"天皇后,请再给臣一点时间,臣早已有过计划,在押解他回京之前,已然实施,估计不用数月,他必定会降。"
萧后看着耶律休哥,用被盖轻轻拨弄了下手上茶杯里漂浮的茶叶,说道:"一个宋人,也值得休哥大王花费如此心思?"耶律休哥说:"宋人之中也有才俊。天皇后若是见过他,必定认为微臣所做值得。"
萧后哦了一声:"如何个值得法?"耶律休哥说:"臣只言片语无法说的清楚,若是举例,我大辽汉人之中,大概只有辽兴军节度使韩德让能与之相比。"
萧后听到这句话,有些失神,她放下茶杯,想起一件秘事,久久不能说话。
韩德让,韩匡嗣之子,本是燕州节度使,高粱河之役后,因为萧后向景宗进言,升至辽兴军节度使。
表面上,萧后与韩德让一主一臣,一辽一汉,一在上京,一在燕州。其实,他们的瓜葛只有萧绰父女和韩德让父子四人知道。而萧思温早已死了数年,如今知道这件密事的也只剩下萧后和韩德让父子三人。
若不是今日耶律休哥提到韩德让,萧绰永远不要主动想起。 她依稀记得,那一年她只有十五岁,父亲萧思温还是南京留守,十五岁正是花一般的年龄,却也不再是完全懵懂不知的年纪,她清楚的感受到自己身体慢慢有了变化,再不似平日里一起玩耍的男孩子一般,慢慢的知道了男女有别,更慢慢的知道了如何打扮,知道了什么样的男子是她所喜欢的。
有一天她正在家中,有人来拜访父亲,是时任始平军节度使的韩匡嗣带着自己十七岁的儿子韩德让。萧绰至今仍记得初见韩德让时他的温文尔雅,风流样貌。萧绰从小就在燕州长大,接触的大都还是汉人文化,韩德让智略过人,才貌双全,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霎时间就闯进了她情窦初开的心房。
韩德让也对活泼开朗,漂亮聪明的萧绰印象极佳,再加上两人父亲的有意撮合,不多久两人就郎情妾意,萧思温与韩匡嗣也商议起为两人定亲的事情。
谁知就在举行仪式的前一天,辽国出了件大事。荒淫无耻,豪奢无度的穆宗被自己的侍卫小哥、花哥还有厨师辛古杀死。订婚之事只得暂时搁置。
紧接着,萧绰的父亲萧思温被未登基的耶律贤极力拉拢。随后,耶律贤在萧思温和其亲近集团的拥立下继承帝位,改元保宁。
这时,作为开国功臣的萧思温权力大增,一人兼任辽北院枢密使和北府宰相。不久,景宗一方面为了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另一方面因为太祖之时就立有法律:契丹的皇族只能和后族成婚,这后族就是指萧氏一族,开始与萧家进行联姻。而为了更好的感激萧思温的一臂之力,他就自然选上了萧思温的女儿。
萧思温共有三个女儿,长女萧胡辇嫁给了穆宗的弟弟太平王;次女嫁给了景宗的弟弟赵王,只有萧绰这个小女儿没有婚配,于是耶律贤把年仅十六岁的萧绰纳为贵妃,五个月后便选为皇后,而她的父亲则因为父凭女贵而被晋升为魏王,虽然萧绰与景宗感情和睦,但自此以后,萧绰与韩德让天各一方,不得相见,这一段秘事就再也没有人说起。
萧后听耶律休哥说李玄能与韩德让相比,心中吃惊,想起自己前事,又万分感慨,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莫非也会和自己一样?
她心中暗叹,按捺住杀心,对耶律休哥说:“既然休哥大王如此费尽心机,我也很好奇,那就安排个时间,让我亲自见一见这个李玄。”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