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我就接你下去!”杨之恒站在树下,双手叉腰,得意的朝着枝桠间的郑香盈笑得开心。
第七十一章溪云初起日沉阁
案几上摆放着一盆桃花,此时已经过了花季,桃花早已褪尽,可树上已经长出新的绿叶与那虬枝相互映衬,倒也别致。
郑大太爷坐在桌子旁边,瞧着这株桃花,摸了摸花白的胡子,摇头晃脑的叹了一声:“可怜残红退却,只余点点新绿。”郑老夫人在旁边本是半垂着眼皮儿,听着耳边郑大太爷抑扬顿挫的念了一声,睁开眼睛点了点头:“老爷这诗做得好!”
大堂下首坐着大房的几个未出阁的孙女,听着郑老夫人赞扬郑大太爷,也跟着附和。郑香莲身子稍微倾斜了几分,瞧了瞧那株桃花,声音如空谷黄莺般娇柔:“祖父这诗,将那花褪残红的情景描写得十分贴切,让人对那落花产生怜惜之情,实在是妙。”
郑香莲穿着一身浅粉色的轻罗衣裳,外边搭了一件淡黄色比甲,下边是依稀同色的十幅湘水月华裙,端端正正坐在那里,膝盖并拢,那裙子却十分飘逸的洒在了坐凳前边,就如淡淡的春水一般。
“香莲解得妙!”郑大太爷轻轻拍了拍桌子:“不愧是我郑氏大房的才女!”睁开眼睛望了望郑香莲,只觉这个孙女才貌双全,心中得意,难怪英国公府都有意要向老五下聘呢。去年老五来信提了这事儿,说英国公府想要相看郑香莲,在大周,两家相看的话,那便是定得差不多了,相看以后男方家里自会遣媒人到女方这边提亲。得了那封信儿,郑大太爷与郑老夫人心中欢喜,对郑香莲越发疼爱了。
“十五姐姐看的书多,人又聪明,自然会解得妙。”旁边郑香枝心中有些不忿,脸上却依旧有着笑容:“我也想哪一日有十五姐姐这般福气,受祖父的夸奖呢。”
郑老夫人听着郑香枝的语气中有几分酸味,往她那边瞧了一眼,见郑香枝脸上笑容有几分不自在,不由冲她笑了笑:“香枝丫头,这也要与香莲丫头计较!”老大是中书省的参知政事,官位比老五要高,当然也是要看他几分面子的:“你们现儿还能坐在这里小打小闹的,等着香盈丫头订了亲,再过一两年便出阁,以后见面的日子都少呢!”
郑香莲听了这话脸上一红,低下头捏着帕子道:“香莲才不要订亲出阁,香莲要在祖母身边尽孝。”
“香莲丫头,祖母知道你孝心可嘉,但怎么着也不能妨碍了你的终身大事。”郑老夫人笑微微的望着郑香莲,这个孙女怎么看怎么可心,英国公府聘了她去可算是看准人了。
“祖父,祖母,最近孙女听说荥阳有个归真园,里边有各种奇花异草,那园子还可租借做游宴之用,我们何不去那园子里瞧瞧?”郑香枝见着郑老夫人眼里全是郑香莲,心中更是嫉妒,嘟了嘟嘴:“每日呆在府里头,不如出去透透气。”
“香枝丫头,你这样说便不对,哪有大家闺秀总惦记着往外边走?”郑老夫人皱了皱眉头:“再说了,那归真园再好,又比得上咱们园子里的景致好?”
郑大太爷此时却睁开了眼睛,朝着郑老夫人摆了摆手:“夫人,此言差矣,虽然咱们园子里边景致好,可去乡下走走倒也别有一番味道。你瞧这桃花,便是归真园里出来的,你在别处可见着这样的桃花?如此精致小巧,摆在桌子上头瞧着都喜人。”
郑老夫人听了郑大太爷这般说,也不再坚持自己的看法,只是笑道:“老爷是想着那田园风味了呢,那咱们便派个管事先去与归真园商洽一番,挑个好日子,一道去那乡下走走瞧瞧。”
“唔,就这样罢,你派人去处置便好。”郑大太爷点了点头,眼睛望向那株桃花,有着一种悠然的向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走在路上不见俗世凡尘,只闻鸡犬之声,这样的生活才是惬意呢。”
郑大太爷以前也曾是朝堂重臣,十七年前,因着郑嫔落胎的事情,郑大太爷与陈国公府在朝堂上明争暗斗了一回,可皇上却不敢动陈皇后,只准了她自请出宫持斋为皇嗣祈福,陈国公府依旧富贵荣华。郑大太爷当时心中不忿,一气之下递了个折子求回乡养老,本是想拿这个来要挟着让皇上重视郑家,没想到皇上竟然顺水推舟的准了,只是在他回了荥阳后不多久便将郑嫔的分位升到了妃位,后来又升成了德妃。
遭了这事情,郑大太爷心灰意冷,回到荥阳以后闭门不出好一段时间,只是在家中饮酒吟诗,哪里的不去。直到后来郑大太爷的父亲过世,族里少了一位族长,众人皆推举了他:“你是大房长子,素日在族里颇有威名,女儿又是宫中的德妃娘娘,这族长不由你来担任还有谁更适合?”
郑大太爷就这样半推半就的担任了族长的职务,虽然心里对朝堂依旧向往,可已经挂了个挂冠休闲的清名,也不好意思让女儿郑德妃向皇上请求再让他出仕,只能专心致志经营族里的各项事务。
虽然赋闲在家,郑大太爷却始终关心着时政,几个儿子都在朝堂任职,所以对于这大周形势也是了如指掌。现在大周朝堂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便是皇上膝下子息空虚,别说皇子,连个公主都没有。十多年前,有几位嫔妃曾经有过身孕,可都莫名其妙的都落了胎。从那以后,后宫便连一个喜讯都没有传出来过,朝堂上下都在暗地里猜度,不知道这里边究竟有些什么古怪。
宫中也曾有嫔妃传出过喜讯,那说明皇上不是不能生育,可为何后边十多年里竟然颗粒无收?虽然也有大臣将矛头指向中宫陈皇后,可却没有什么证据能表明皇上无子是陈皇后所为。早些年,皇上每年都会选几个们名闺秀进宫,后宫里头住得满满登登,可是却依旧没有听到孩子的哭声。过了十多年,或许皇上自己都厌倦了,这几年里再没有挑选过贵女入宫,整个后宫一派死气沉沉的模样,妃嫔们连争宠的戏码都懒得演了——连子嗣都没有,再争宠又有何用处?
今年开春有不少臣子联名上书,请皇上广选嫔妃充实后宫,看看有没有人能为大周皇室开枝散叶。皇上被那奏折上激烈慷慨的陈词所鼓动,朱笔一挥,采选的圣旨便到了各府各州,让那些有名望的世家大族挑出适龄女子将名册报送上去,届时由皇上亲自挑选入宫的贵女。
荥阳郑氏因已经有德妃在宫里,遂免了这采选的名额,郑大太爷听说其余世家都在忙忙碌碌的挑选家中最美貌的女子,特地请了从宫中回乡养老的教养姑姑来指导,不免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