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辰再次恢复知觉后发觉躺在了自己的床上,立马将被子一掀,从床上跳起来就要朝外面跑去,冷不防却被人点住腿上的麻穴,一下子栽倒在床前的地毯上。
“少爷,夫人生了一对小姐,母女平安。”紫绢在杨思辰耳边小声说道。
“紫绢,我昏过去多久了?”杨思辰听罢松了口气,见屋子里已经点上了灯,于是问道。
“三个半时辰了。”紫绢瘪瘪嘴回答道。
“咕噜噜~”杨思辰还没想好说什么,自己的肚子却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嘻嘻嘻……”紫绢笑出了声,“少爷,您醒得可真不巧,这会儿刚过了吃饭的时候。”
杨思辰得知郑氏平安无事,也有了心思同紫绢开起玩笑来,苦着脸说道:“那怎么办呢?少爷我中午就没吃好了,晚上居然还要挨饿。不如吃你算了。啧啧……你这一身香喷喷的白肉,一定很好吃。”说着伸手将紫绢撂翻在地,一个翻身将紫绢压在身下。
紫绢在杨思辰说话之时便有了防范之心,但是没想到杨思辰会直接将自己撂翻在地上,直到杨思辰压在身上才反应过来,不过为时晚矣,杨思辰已经开始用舌头舔她的耳垂了。
杨思辰同紫绢在一张床上睡了小半年,对于紫绢的敏感之处早就摸得一清二楚,压在紫绢身上之后立马偏过头去舔她的耳垂。紫绢被杨思辰一舔,一阵酥麻感从耳垂传遍全身,顿时失了大半力气,却不想就这样被欺负,双手一曲掐住杨思辰腰间的软肉,狠狠地一拧。
“嘶~”杨思辰痛得倒吸了口气,正准备伸手去拉扯紫绢的胳膊,冷不防屋门却“吱呀”地一声开了,翠如和翠婉端着吃食正准备进屋。
翠如和翠婉原本一直守在门口,听见里面的动静便知道杨思辰醒了,于是就端着吃食准备往屋里送,却不想推开门却看到了如此暗昧的一幕,顿时愣住了,虽然她们从未见过男欢女爱的场面,但毕竟都是十岁出头,又是听风阁**出来的丫头,对于男女之间的事情也是懵懵懂懂知道些的,一时间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杨思辰见状爬起来轻咳了一声,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不小心从床上滚下来了,多亏了你们师叔舍己为人在下面垫着……”
紫绢红着脸站起来,狠狠地瞪了杨思辰一眼方才说道:“翠如、翠婉,将吃食端进来吧。”
翠如和翠婉端着吃食进了屋,杨思辰也没再说话,坐在圆桌前直接开吃。
…………
第二天杨思辰起来就去了安澜苑,郑氏还没起来,青苗见杨思辰一大早就过来,也就没再藏着掖着,直接把昨天的情况给杨思辰说了。
杨思辰晕倒之后便被人抬回了碧波院,仅仅过了半个时辰多一点,郑氏就产下了一女,之后却出了点意外,第二个女婴被卡在产道中出不来,幸好安嬷嬷手段过人,硬生生通过推拿把女婴又给推回腹中。又过了两刻钟,第二个女婴也顺利地生了下来。
杨老太爷见这次郑氏生产十分顺利,非常高兴,于是大手一挥,打赏了安嬷嬷两千两银子,其他几个产婆也得了几百两银子的赏钱。由于杨老爷不在,所以孩子的名字是杨老太爷取的分别叫做杨思芬、杨思芳。
杨思辰有些不放心地问道:“青姨,昨日产婆端出来的那盆子血水是怎么回事?”
“扑哧!”青苗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只是羊血罢了!”
“纳尼?”杨思辰不由地瞪大了眼睛,随口说了句日文。
青苗尽管听不懂杨思辰说的是什么,但是还是明白了杨思辰的意思,解释道:“这是一个产婆想出的偏方,在生孩子前一刻钟取活羊鲜血清洗产道。这样可以更顺畅些。”
“青姨!”杨思辰抱怨道,“您也不提前知会一声,害得我以为母亲出了意外……”
“这确实是妾身疏忽了。”青苗抱歉道。
杨思辰接着说道:“母亲刚刚生产完,这会儿身子虚得很,自是没法子照看两位妹妹,不如我把赵嬷嬷派过来吧。”
青苗心知郑氏是个谨慎性子,对于身边的人一向是难以完全信任。虽然说郑氏信任自己,但自己毕竟已经出嫁,不能在杨府久居。之前自己虽然说服郑氏请了两个奶娘,但依郑氏的性子,恐怕自己一走便要将两位小姐放到自己身边养着。如此一来必定会有一番操劳,而郑氏刚刚生产完,身子正虚着呢。赵嬷嬷是郑氏的陪嫁丫鬟,郑氏一向信得过她,这会儿过来照看两位小姐也理所应当,郑氏也不用那么劳心劳力了。于是说道:“少爷至孝,如此最好不过了,不过至于行不行待会儿妾身问过夫人之后才知。”
杨思辰没有再接下去,同青苗又聊了几句便离开了安澜苑。
…………
接下来几天,松江府上有头有脸的人家纷纷遣人来杨府道贺,杨老太爷和夏忠忙于应酬,更要分心留意郑氏的情况,自是没有心思关注其他的事情了。
到了七月初九,杨老太爷忽然收到杨老爷的信,说是已经谈成了,七十万两银子买下三宝颜半岛所有土地极其周边二十里的海域,若是算上苏禄群岛周边的巴西兰岛和其他小岛,一共是七十五万两银子。
杨思辰听到此消息,着实兴奋了一阵子。这几日除了每天去安澜苑陪郑氏待上两个时辰之外,其它的时间均在碧波院。既然杨老爷已经把三宝颜买下来了,自然自己要过去筹备一番,至少得做个工业规划。
不过这工业基础,可是得从头再来,没有这个玩意儿,一切都不可能。别说杨思辰孤身一个人穿越古代,就现在把微软+奔驰汽车+波音飞机+三棱重工+杜邦化工的全套生产线直接给杨思辰搬到这里来,现在这个时代也没人能让生产线开动起来。
绝对不可能挖个小煤窑就开始炼合金钢,弄个木头车床就造ak47,砍几棵大树就凑个郑和宝船还排水量一万几千吨就算战斗力赶不上尼米兹航母也得超过衣阿华级战列舰……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杨思辰不是上帝,不可能说句“要有枪”就有了枪。
幸好,之前杨思辰准备了一些基础,虽然设备不可能全部搬过去,但是人却能一个不落地用船运过来。有了人一切都好办。
首先是铁厂,之前的铁厂虽然杨老太爷已经准备盘出去,但是由于郑氏产女的时日提前了几天,就把这事给耽搁了下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