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来说,李隆基是不可能真正对武家有太多好感的。抛开李武两家多少年来的明争暗斗不提,就说李隆基的母亲很有可能是死于女皇之手这一点,他就不可能对武家没有半点的仇视之意。再加上李隆基父亲、伯父的种种遭遇,他对于武家只能是畏惧与愤恨的交叠,至于血脉亲情……在这个年代里,又值多少钱呢?
当然,历史上李隆基后来的所作所为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武家一个纨绔子弟的死亡,对于李隆基来说,恐怕打心底里,痛快之意要比仇恨与畏惧多上一些。
若说李隆基对郑丹青原本还心存芥蒂的话,郑丹青那一首《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实在帮了他太多。李隆基是个喜欢结交朋友的人,用“侠气”二字来形容他的性格,实在是恰当的很。
当他读到这首少年侠气时,李隆基差点当场拍案叫绝,差点就要上前搂着郑丹青的肩膀同他称兄道弟了。所谓少年心声,早就完全融进了这首词里,李隆基相信,能够写出这样词句的人,也绝对是我辈中人。
只是当时的情况的确尴尬些,前一个还嘲笑着郑丹青,李隆基后一刻也很难拉下脸面去跟他勾肩搭背。再怎么说他也是个王爷的身份,虽然平素里他都不怎么将其挂在嘴边,但身为帝王之家的尊严,还是时不时的从中作祟。
但这些并不妨碍事后李隆基对这首词的广为传播,也就是因为这样,郑丹青的这首《六州歌头》,才以极快的速度在京中扩散了开去。
当然,这些名气对于郑丹青来说,并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他所热衷的事情不在这上头,原本就不是那种才高八斗的家伙,即便他从小也没少背四书五经,但若是与个中高手细细考校交谈,恐怕还是会露出几分马脚的。这样的名声,不要也罢。
说到底,还是书画上的功夫更加对郑丹青的胃口。至于眼前这一摞子需要勘校、誊抄的书卷……站在高戬书案前的郑丹青微微叹息了一声,慢慢来罢。
备用站:www.lrxs.org